城市边缘区农户耕地利用功能对土地转出的影响——武汉、成都、苏州1022户农民的典型实证
本文关键词:城市边缘区农户耕地利用功能对土地转出的影响——武汉、成都、苏州1022户农民的典型实证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转出决策 耕地利用功能 农户家庭 空间异质 城市边缘区
【摘要】:在快速城市化及城乡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城市边缘区农户家庭的耕地利用功能较传统方式已发生根本转变,农业劳动力的农地生存依赖性弱化、生计多元促进土地转出市场活跃。论文以武汉、成都及苏州1 022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实证,分析城市边缘区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对土地转出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1)城市边缘区农户家庭的耕地利用在食物生产、经济贡献及养老就业等传统功能上明显弱化,在满足家庭成员未来选择及后代馈赠需求等功能有所增强,且存在地区差异。2)城市边缘区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强烈,转出率达59.39%,土地转出存在地区差异。苏州乡镇经济发达、农民非农收入比例高,农户土地转出意愿最强烈、转出市场也最活跃;而武汉、成都作为中西部的典型城市,城市边缘区农户的土地转出决策相对滞后。3)整体而言,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对土地转出意愿及行为均具有负向影响,表明家庭耕地功能依赖性愈强、土地转出决策越弱。建议健全农村社会及养老保障体系,强化城市边缘区耕地资源产权及生态环境建设,促进耕地资源养老保障及选择馈赠功能的释放,确保农田生计依赖性弱化的农民依托市场转出土地,实现农地资源优化配置、适宜规模经营。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土地转出决策 耕地利用功能 农户家庭 空间异质 城市边缘区
【分类号】:F301.2
【正文快照】: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是国家深化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改革、激活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重要方向之一[1]。据统计,当前中国土地流转率达到30%,其中主要是农民之间的流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宾;杨建;;城市边缘区与统筹城乡发展[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海鹰;张新长;康停军;赵元;;基于多准则判断的城市边缘区界定及其特征分析[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轩明飞;;“城市边缘区”:中国城市化的软肋[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韩勇;梅昀;;武汉城市边缘区城市化进程分析——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5 缪杨兵;刘涛;曹广忠;;基于经济活动的城市边缘区空间划分方法探讨——以北京中心城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吴娟;;上海城市边缘区的开发特征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7 蔡栋;李满春;陈振杰;魏巍;胡伟;;基于信息熵的城市边缘区的界定方法研究——以南京市为例[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范凌云;;苏锡常城市边缘区演化发展中生态问题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严宽;;城镇化过程中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间特征——以北京昌平区为例[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张峰;;关于城市边界界定问题的探讨[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瑞江;城市边缘区社会问题及对策[N];乌海日报;2012年
2 曾铁平;城市建设中城市边缘区的可持续发展之我见[N];中国建设报;2006年
3 秋风;打破城市政府对城市化的垄断[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4 本报记者 刘月月;在城市边缘,何去何从?[N];中国建设报;2009年
5 邵德华;土地储备制度对城市边缘区空间的影响[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6 魏伟 未闻;大城市的未来在城边[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7 冯雁军;让城市“精明增长”[N];中国建设报;2006年
8 陈玉光;建设大青岛都市圈 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N];青岛日报;2012年
9 蔡玉高 李建光 曹盛洁 刘长杰;40个城市争建CBD 符合条件只有13个[N];广东建设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林培;社会形态 城市生活 城市结构[N];中国建设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峰;大城市边缘区的形成演变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薛凌;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3 周捷;大城市边缘区理论及对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闵捷;农地城市流转特征与时空规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5 高魏;农地城市流转供给与需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6 王天勇;我国城市商圈生态演进规律及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乔荣锋;农地城市流转的管理控制系统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8 黄烈佳;农地城市流转及其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9 宋敏;农地城市流转的外部性与社会理性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10 李晓云;农地城市流转参与者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杨;武汉市城市边缘区功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杨建;成都城市边缘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付柠;我国城市边缘区的发展与调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唐乐乐;郑州市城市边缘区空间形态及其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张钊;基于产业园区发展背景的成都市城市空间重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6 谭昕;基于混合社区模式的城市边缘区居住空间优化策略[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7 徐露;城市绿道规划选线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8 马馨;城市边缘区公交线网设计优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9 黄晨;城市边缘区城乡用地规划控制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3年
10 卢梦笛;乌鲁木齐城市边缘区居住环境质量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36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836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