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密度的余江县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核密度的余江县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居民点 综合影响力 核密度 布局优化 加权Voronoi图
【摘要】:为综合分析影响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各项因素,以余江县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进行评价,结合核密度分析得出农村居民点的集聚性,并提出了农村居民点的4种优化方案,最后引入加权Voronoi图,以确定农村居民点的搬迁方向。研究表明:余江县综合影响力一级、二级和三级农村居民点面积分别为2 472.54、3 173.01和977.26hm~2,面积占比依次为37.33%、47.91%和14.76%,高级别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余江县综合条件优越的中部区域,低级别的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北部丘陵区域;核密度分析结果直观显示了高集聚区的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区域,可优先发展;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案中,就近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共1 116.99hm~2,重点发展型农村居民点共2 839.37hm~2,内部挖潜型农村居民点共2 126.93hm~2,迁移归并型农村居民点共539.52hm~2,综合条件较差的南北丘陵地带设置的迁移安置点较少。研究结果可为对低丘岗地区农村居民点的科学规划与布局优化提供参考,并可运用到土地整治规划、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
【作者单位】: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综合影响力 核密度 布局优化 加权Voronoi图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61049)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2BAB204012)
【分类号】:F301.23
【正文快照】: 土地是人类进行一切生产生活的基础条件,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1]。农村居民点作为人类重要的活动场所,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是沟通人地关系的纽带[2]。由于农村居民点用地缺乏合理规划,布局大多是在自发状态下形成的,具有分布散乱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政协委员提醒:不应忽视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13期
2 刘军;严明;曾进;;安乡县农村居民点布局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1期
3 张强;;农村居民点布局合理性辨析——以北京市郊区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03期
4 周青;孙德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07期
5 罗红安;;浅析新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宏观原则[J];科技资讯;2009年07期
6 晏涵;刘觉民;韦林利;陈婷;陈果;霍金炜;;鹤城区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7 宫攀;;农村小学撤并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影响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8 来璐;李世峰;南国良;谭建欣;程昊;;山地经济条件下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探讨——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徐涛;孙华;石铭;;农村居民点演化特征及整理的思考与建议——以江苏省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年03期
10 姜广辉;张凤荣;韩连盛;谭雪晶;;论城乡互动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来璐;李世峰;南国良;谭建欣;程昊;;山地经济条件下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探讨——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蔡准;朱忠东;;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蔡准;朱忠东;;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4 廖兴勇;王周辉;周佳松;;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及措施研究[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悦;乐亚良;黄锦峰;彭敏;;农村居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6 谢磊;;当前农村居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7 黄宏亮;;有序建造农民新居 倾力塑造农村新貌——关于农村居民点建设的调查与思考[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8 孙其伟;;农村居民点整理对策与措施探讨[A];“土地整理与城市化”研究文集[C];2003年
9 朱凤凯;张凤荣;;都市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郭珍洁;郑新奇;杨玲莉;;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模式探讨[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孝平;新农村居民点布点规划通过评审[N];芜湖日报;2010年
2 记者 汤小俊;全国政协委员谢德体建议治治农村居民点无序扩张[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3 尹明;构建农村居住新格局[N];中国建设报;2003年
4 通讯员 相玉梅;灌南加强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管理[N];连云港日报;2011年
5 郑力;泽普加快农村居民点建设步伐[N];中国建设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叶春风 秦洁;“要为农民建房搞好规划服务”[N];联合日报;2007年
7 秦路;地大教授提出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模式[N];科技日报;2007年
8 单县郭村镇政府 庞胜立;农村居民建设用地存在问题的对策[N];菏泽日报;2008年
9 奉新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徐采芳;加强规划管理 规范建房用地[N];宜春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左文辉 通讯员 黄绍华;告别小山村的日子有多远[N];宁波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敬峰;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谭雪兰;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佰林;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与空间分异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苏高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李君;农户居住空间演变及区位选择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曹银贵;典型矿农城复合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化与管理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倩;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丹杰;豫北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时机时序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覃瑜;市域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与模式选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陈莉;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康秀梅;陕西省农村居民点建设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肖君;基于宜居评价的农村居民点潜力释放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兵;基于利益主体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决策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8 李盼盼;基于农民视角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张旭;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模式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管伟;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其整理模式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90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890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