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农村土地整治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21:32

  本文关键词:农村土地整治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土地整治 农业现代化 多元回归模型


【摘要】:伴随着经济发展,传统农业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变。在此过程中,传统的分散式的小农经济因其生产率较低而必将被淘汰,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将是趋势。现代农业要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村土地整治通过平整土地、归并地块、权属调整、土地流转、拓宽农机道路、改善给排水设施,完善防护林等措施,为农业现代化打牢基础。本文基于搭建的农村土地整治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理论关系基础上,从全国层面、东西部三个大区层面和十个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层面,具体分析了2003-2013年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同时构建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测定法测算全国及各省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此外,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分析农村土地整治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及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区域差异并进行原因分析,具体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一是本文的背景与综述部分。对论文研究所涉及到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相关文献的和梳理,主要包含农村土地整治评价研究内容、土地整治评价定量研究方法和农业现代化评价研究进展三方面内容,以期如实反映现阶段有关农村土地整治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绩效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二是搭建理论框架。基于农村土地整治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的特征,在三个属性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村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的多种促进效应。根据土地整治属性特征分析、效应分析,进一步探讨农村土地整治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路径。同时这些路径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现代化水平和农业技术现代化水平提升,间接地促进了农业生态现代化水平和农业社会现代化水平提高。并最终达到推进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提升的目的。三是研究问题的现状分析。现状分析部分从全国层面、东中西部三个大区层面及全国十个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层面对土地整治现状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土地整治十个重点示范省的综合成效评估报告,总结土地整治在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方面的成效。四是实证研究部分。首先构建了本文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多指标综合测定法测算了全国及各省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分值,之后,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分析农村土地整治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及不同层面的区域差异,最后针对区域差异进行原因分析,五是结合数据分析及所得出的结论,针对农村土地整治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在明确农村土地整治确实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基础上,从实施区域差别化土地整治政策、发挥土地整治投资引导作用、扩大土地整治政策时空效应、创新土地整治政策实施机制以及以土地整治项目合理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改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整治 农业现代化 多元回归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7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21
  • 1.1 问题的提出13-16
  • 1.1.1 农业现代化,“五化”同步推进过程中最薄弱的短板13
  • 1.1.2 农村土地整治,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13-15
  • 1.1.3 农村土地整治领域有待拓展15
  • 1.1.4 研究切入点15-16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6-17
  • 1.2.1 理论意义16
  • 1.2.2 现实意义16-17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17-18
  • 1.3.1 研究内容17-18
  • 1.3.2 研究思路18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8-21
  • 1.4.1 研究方法18
  • 1.4.2 技术路线18-21
  • 第二章 研究进展21-27
  • 2.1 农村土地整治评价研究内容21-22
  • 2.2 土地整治评价定量研究方法22-23
  • 2.3 农业现代化评价研究进展23-25
  • 2.4 农村土地整治和农业现代化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25-26
  • 2.5 研究进展评述26-27
  • 第三章 土地整治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框架27-35
  • 3.1 土地整治基本属性27-28
  • 3.1.1 土地整治的自然属性27-28
  • 3.1.2 土地整治的经济属性28
  • 3.1.3 土地整治的社会属性28
  • 3.2 土地整治的主要效应28-32
  • 3.2.1 基于土地整治自然属性的土地整治效应29-30
  • 3.2.2 基于土地整治经济属性的土地整治效应30-31
  • 3.2.3 基于土地整治社会属性的土地整治效应31-32
  • 3.3 土地整治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的机理分析32-35
  • 第四章 农村土地整治现状分析35-43
  • 4.1 全国层面的土地整治现状35-37
  • 4.2 东中西部三个大区的土地整治现状37-38
  • 4.3 全国十个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的现状分析38-39
  • 4.4 土地整治带来的成效39-43
  • 4.4.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成,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增强39-40
  • 4.4.2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夯实40-41
  • 4.4.3 农村生活条件得到提升,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41
  • 4.4.4 农民农业收入增加,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提升41-43
  • 第五章 农村土地整治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提高的实证研究43-57
  • 5.1 构建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43-48
  • 5.1.1 指标的确定43
  • 5.1.2 具体指标的确定43-45
  • 5.1.3 指标权重的确定45-46
  • 5.1.4 目标值的确定46-48
  • 5.2 农业现代化水平测评48-51
  • 5.2.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48-49
  • 5.2.2 多指标综合测定法测定农业现代化水平49-50
  • 5.2.3 各省市农业现代化分值测定50-51
  • 5.3 构建多元回归模型51-52
  • 5.3.1 影响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因素分析51
  • 5.3.2 多元回归模型的构建51-52
  • 5.4 结果与分析52-57
  • 5.4.1 全国层面52
  • 5.4.2 东中西部分区层面52-54
  • 5.4.3 10个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层面54-57
  • 第六章 基于农村土地整治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的政策建议57-61
  • 6.1 实施区域差别化土地整治政策57-58
  • 6.2 发挥土地整治投资引导作用58
  • 6.3 扩大土地整治政策时空效应58
  • 6.4 创新土地整治政策实施机制58-59
  • 6.5 以土地整治项目合理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59-61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61-63
  • 7.1 要研究结论61-62
  • 7.2 论文创新点62
  •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62-63
  • 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7-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情况71-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倩;;问题出在资金之外——中国人民大学张占录副教授谈土地整治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J];中国土地;2009年07期

2 张宝玉;;土地整治是“双保”更直接有效的措施——关于桂林市整村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J];南方国土资源;2009年08期

3 洪土林;王艳华;;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必要性[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4 ;土地整治资金将向粮食主产区倾斜[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9年06期

5 李晨;司涛;;河南省土地整治实施监管初探[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年12期

6 宋迎新;;农村土地整治的突破口在于制度创新[J];浙江国土资源;2010年01期

7 何志强;;“兴地睦边”:云南土地整治大工程[J];中国土地;2010年04期

8 ;重庆:土地整治项目可融资[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14期

9 王会;;统筹规划 综合协调 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对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几点建议[J];吉林农业;2010年07期

10 王闯;;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J];国土资源;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勇;;浅谈农村土地整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少帅;;关于土地整治市场化的思考[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何春阳;杨洋;贾克敬;;关于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思考[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宁涛;杨庆媛;苏康传;李小广;王晓蒙;;西南丘陵山区土地整治存在问题及对策——以重庆市云阳县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傅振光;;浅谈对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几个问题的认识[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林超;;土地整治部门协调机制研究[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童陆亿;马丽;胡守庚;;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土地整治思考[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郭金辉;;开展农村土地整治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高世昌;;关于土地整治权属调整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傅华;;土地整治——让农村生活更美好[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展;市开发区村庄土地整治工程造福百姓[N];菏泽日报;2007年

2 田玉福 程锋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推进土地整治 统筹城乡用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3 特派记者邓杰;李小三委员: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N];光华时报;2010年

4 许孝平;首批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村敲定[N];芜湖日报;2010年

5 杨凌云;我市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工作有新进展[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6 记者 祁昂;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整治[N];淮南日报;2010年

7 人资环;郑牧民率队调研农村土地整治[N];江淮时报;2010年

8 杨捚;于利中来宜调研农村土地整治工作[N];宜兴日报;2010年

9 王立彬;城市土地整治比农村土地整治更急迫[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10 胡爱瑜;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N];黄山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孟展;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管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王长江;农村土地整治权属调整与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刘雪冉;土地整治中承包田块的调整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4 石峡;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5 魏洪斌;基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陈荣蓉;重庆丘陵山区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及其景观效应[D];西南大学;2012年

7 李晨;土地整治规划尺度差异及统筹协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高峰;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晨;土地整治资金筹措与风险防范[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3 黄秋芸;江西省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综合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杨月菊;宁夏中南部生态移民迁入地土地整治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张腾飞;保定市农村土地整治融资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6 浦玉朋;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7 刘小凤;村庄结构对农村土地整治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8 朱哲媛;我国农村非农土地整治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9 刘爱群;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整治生态规划与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10 陈小玉;压煤村庄土地整治利益均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890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890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2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