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辽宁省物流产业集群及其经济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5 18:14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大连海事大学》 2011年

辽宁省物流产业集群及其经济效应研究

刘鹏  

【摘要】: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也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路径。针对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识别标准、集聚程度测量、集聚效益评价等展开全面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结合物流产业集群和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辽宁物流产业集群现状、经济效应及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政府对物流产业集群进行科学规划和政策扶持,有助于促进辽宁省物流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及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试着从物流产业集群概念、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模式、识别界定及其经济效应等方面理清物流产业集群相关理论,为物流产业集群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环境和物流业等宏观方面分析辽宁省物流产业集群基本现状,选择区位熵(LQ)模型测算辽宁省物流产业集聚度,并与省内其他产业和东部沿海省份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辽宁省物流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并具有一定方面的集聚优势。同时从微观方面分析辽宁省物流产业集群的分布,得出三大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以及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关系。在建立物流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模型方面,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变量筛选,在确定变量之后运用Eviews6.0软件对确定的变量进行序列单位根检验与模型估计,得到模型方程为:LnPGDP=3.3584+0.2944LnFAI+0.5565LnNOE。据此可以说明辽宁省物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FAI提高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GDP提高约0.29%。物流业企业数量提高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GDP提高0.56%。在对经济效应计量模型检验分析中,得出该模型检验效果良好。最后本文选取物流产业集群的集聚程度、产业关联、创新能力、竞争优势、开放程度和区域发展潜力等评价指标,使用二项加权系数法,对辽宁省物流产业集群进行总体绩效评价。同时与沿海物流产业集群进行对比,分析辽宁省物流产业集群的优势和劣势。从总体上得出辽宁省物流产业集群的状况,发现辽宁省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问题,并对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5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菲;周尧;;物流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影响因子分析与评价[J];商业研究;2008年10期

2 李春娟;尤振来;;产业集群识别方法综述及评价[J];城市问题;2008年12期

3 王缉慈;关于中国产业集群研究的若干概念辨析[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4 刘克利,彭水军,陈富华;主导产业的评价选择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2003年03期

5 王今;产业集聚的识别理论与方法研究[J];经济地理;2005年01期

6 章建新;;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物流产业集群功能[J];经济问题;2007年01期

7 郭湖斌;;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的协同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6期

8 傅淞;;我国物流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年02期

9 战炤磊;;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双向效应——基本方式与作用机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10 田琳;孙世超;;辽宁省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J];经营与管理;2010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春河;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文海旭;基于集群理论的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D];武汉大学;2005年

2 苏筱玲;物流产业集群中的政府角色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马丽;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刘慜;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互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陈振环;重庆市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峰;;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安徽省主导产业集群的识别与评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孙钰霞;;基于“农家乐”的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3 张莲;邱道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北泉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4 赵君;蔡翔;;基于比较优势的区域优势产业选择研究——以广西制造业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5 杨芳;;农业产业集群式供应链运作模式构建及其竞争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6 王连龙;塔莉;;湖南水产养殖业生产能力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7 黄娟;胡向红;俞筱押;;基于生产函数理论的农户西红柿生产行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8 刘烽霞;于海勇;;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白雪;;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投入计量模型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周凌云;穆东;;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演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宇;余文玉;;我国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2 秦耀辰;张丽君;;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进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3 张丽君;秦耀辰;;基于SSM的开封市主导产业定量选择及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4 张青春;张丽君;秦耀辰;王忠伟;耿秀丽;陈泗;;第十六章 汴西新区科学发展[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5 胡初枝;黄贤金;陈志刚;钟太洋;谭丹;李珍贵;;基于农民可持续性生计的的征地制度改革研究——来自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苏韡;;建设用地扩张影响因子的Granger因果检验[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林健;范佳凤;;民营企业集群恶性竞争及集群升级研究——恩平麦克风及电声集群案例[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奇才;方颃;;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A];物流工程三十年技术创新发展之道[C];2010年

9 田佳妮;;我国农民收入与三大产业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2007年

10 滕堂伟;曾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实质、问题与对策[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乃军;资源枯竭地区产业集群建设演进机理与产业政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孙庆;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网络化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易振华;垂直专业化所有权选择探析[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菊萍;集群企业的迁移:影响因素、方式选择与绩效表现[D];浙江大学;2010年

8 陈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境对创意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姜宏;东北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及集聚区建设[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卫;浙江金融发展与制造业出口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记波;浙江省优势产业选择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洋;辽宁省主导产业选择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付云蛟;某大学商学院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珂;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物价变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赵浩然;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模型及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韩丹丹;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评价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杨彦波;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朱平;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博;滨海新区海洋循环经济产业选择及其产业链优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河;李伊松;易华;;中国区域间物流产业专业化分工实证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李亚军;陈柳钦;;产业集群的创新特征及其创新效应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01期

3 杨之雷;;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浙江传化物流基地的实践与启示[J];北方经济;2007年06期

4 李学工;论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冯金辉,马妍;产业集聚与供应链联盟的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06期

6 曹洪军;张红霞;王鹏;;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04期

7 林勇;王健;;我国现代物流政策体系的缺位与构建[J];商业研究;2006年18期

8 刘明菲;周尧;;物流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影响因子分析与评价[J];商业研究;2008年10期

9 陈柳钦;;分工协作、交易费用与产业集群[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冯德连;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生模式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剑锋;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马建会;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3 马天山;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4 张圣忠;物流产业组织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5 吴学花;中国产业集聚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雪松;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可持续发展[D];暨南大学;2003年

2 王博武;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李燕;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王瑛;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邵海丽;产业集群发展与地方政府治理[D];浙江大学;2004年

6 邹庆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7 文海旭;基于集群理论的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D];武汉大学;2005年

8 秦薇薇;物流产业集中度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马丽;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燕;;制度集聚:我国高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新解释——以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6年04期

2 陈柳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4期

3 ;工业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8年01期

4 张晓晨;;济南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存在问题探究[J];中国商贸;2009年14期

5 魏守华,王缉慈,赵雅沁;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J];经济经纬;2002年02期

6 魏守华,邵东涛;从企业融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以嵊州领带产业集群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年06期

7 李如义;复兴武汉——武汉二十一世纪可能崛起成为世界十大超级城市[J];湖北财税;2003年17期

8 安虎森,朱妍;产业集群理论及其进展[J];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9 胡昱,刘文俭;产业集群形成模式探析——以青岛电子家电业为例[J];桂海论丛;2003年06期

10 熊晓云,张金隆;珠江三角洲产业集群的科技效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峰;;文化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机制与策略研究[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田艳平;;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撑要素分析[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群;;廊坊区域产业集群创新与发展现状研究[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4 马力;;以产业集群为指向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5 范家琛;;河南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基于循环经济视角[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宋敏;;基于脆性理论的陕北资源型产业集群风险治理[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江激宇;张士云;王晓润;鹿亚飞;;产业集群视角下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特征与竞争优势分析[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小林;;谈廊坊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的演化[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魏丽华;;金融危机视角下地方政府推进产业集群升级的的机制分析[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10 张超;;基于廊坊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殿成;[N];商务时报;2008年

2 吴光伟 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导 李红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丁颖新 财富证券有限公司固定收益总部总经理;[N];联合时报;2003年

3 杨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4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陈柳钦;[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5 赵丹;[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郑彬;[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7 王志 管洪辉;[N];丹东日报;2010年

8 杨建新;[N];江苏经济报;2010年

9 记者 贾一;[N];铁岭日报;2011年

10 谈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江明;产业集群生态相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焦爱英;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高琴;港口产业集群的复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陈芳;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黄志启;知识溢出和产业集群中企业研发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王重远;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高斌;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及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9 金潇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付京;欠发达地区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振飞;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模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春雨;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产业集群演化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3 苏晓亮;产业融合环境下的移动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4 原春婷;长垣防腐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及对策[D];郑州大学;2010年

5 刘鑫;论中国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6 王旺兴;产业集群内企业战略的选择[D];武汉大学;2004年

7 闫建超;中国产业集群的国家竞争优势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8 陶亮;演化经济学视野下的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星烨;基于产业集群的宜丰竹产业竞争力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岳军;浙江产业集群区域化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9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09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d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