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安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基于泰尔指数的分解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暨南大学》 2012年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华
【摘要】:本文使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分析1997-2010年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变化过程,并通过对人口加权变异系数的二重分解,在一个系统的框架内解析导致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变化的空间原因和产业原因,以及二者的耦合作用。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以2004年为转折点,在2004年之前总体是上升的,2004年之后至2010年呈下降趋势。 从空间成因看,影响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最主要原因是四大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其次是四大区域内发展不平衡,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四大区域间的产业发展差异大于其各自内部的产业发展差异。除了以四大区域为区域单元进行空间分解以外,本文还将中国分为八大经济区域进行空间分解,结果和四大区域的空间结果基本一致,但区域间不平衡对全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贡献率远高于四大区域的结果,这说明,区域划分越细,区域间的贡献率越高。 从产业成因看,各产业总体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贡献是不随着区域划分的改变而变化的,均表现为工业的贡献率最大,,远高于其它产业。其它服务业、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分别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末其它服务业的贡献率略低于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它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其贡献率持续增大,逐渐超越了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对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贡献居第四位,呈现出先迅速下降后趋于稳定的趋势。房地产业的贡献位居第五位,其贡献率呈现出虽有波动但相对稳定的特征。交通运输及邮电业的贡献不断减小,在八大产业中位居第七位。建筑业和农业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贡献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F2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启仿;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2 李颖;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吴桂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差距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藕香;张军政;;我国区域不均等:分解方法与实证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梁进社,孔健;基尼系数和交差系数对区域不平衡性度量的差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3 聂海;陆迁;;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5期
4 刘洋;鞠薇;翟有龙;;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定量化研究[J];财经科学;2006年12期
5 敖荣军;;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化的产业变动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6 朱玉春;黄增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研究——基于陕西省的数据[J];财贸研究;2008年01期
7 王青;叶依广;;我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及其分解[J];城市问题;2008年04期
8 李二玲,覃成林;中国南北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4期
9 周玉翠,齐清文,冯灿飞;近10年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动态变化特征[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10 王圣云;沈玉芳;;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段景辉;陈建宝;;基于家庭收入分布的地区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启仿;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2 李颖;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吴桂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差距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Spatial Analysis of the Evolve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Disparity in Yunnan Province,Chin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06期
2 陈林;论经济转型时期的供给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3 杨卫军,许军;取消农业税刍议[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李强;;从教育经济学视角看我国教育公平问题[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霍家金;谢武;;霍山、寿县农业支柱产业的选定与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0期
7 唐璐璐;张鑫;;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性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9期
8 杨积勇;安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与政策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胡俊;张宜红;朱建军;;安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基于泰尔指数的分解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魏良亮,屠梅曾;西方区域发展理论及对中国区域开发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凯;吴清;;制度质量与省际资本流动[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曾道智;;空间失调与城市转型(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3 郭凤芝;;区域发展成本的理论及核算方法[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赵云旗;;财政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探索[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5 史晋川;林锦;王婷;;跨国采购合约、供应商准则与劳工法律移植——富士康事件后的一种反思[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张美琼;;沈阳经济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SWOT分析[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7 李萌;王勇;;新时期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及对策[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柳林;刘兆德;;东部沿海地级以上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及对策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杨积勇;荣兆梓;;安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与政策建议[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沈琴琴;张艳华;郭宇强;;人力资本对城乡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夏咏;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8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周兴;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流动、收入差距与社会福利[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烨;区位优势要素对上海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瑞红;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东北三省产业结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林丽萍;海峡西岸经济区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关系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业产业化及特色空间布局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瑞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增长极的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傅济锋;创意产业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许卫;浙江金融发展与制造业出口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毛世军;杭州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永中;当前中国农民负担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陈栋生;论区域协调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3 张藕香;张军政;;我国区域不均等:分解方法与实证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金玉国;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1年02期
5 罗楚亮;;城乡居民的收入流动性研究[J];财经科学;2009年01期
6 刘耀彬,李仁东;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动及动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7 刘盛和;中国城市化水平省际差异的成因探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8 敖荣军;;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化的产业变动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9 向书坚;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的测算与回归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8年01期
10 秦启光;关于区域经济理论的几种理论解释[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段景辉;陈建宝;;基于家庭收入分布的地区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后凯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N];中国改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以成;农村居民负担的测算与税费改革[D];厦门大学;2002年
2 蒋悟真;转型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吴桂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差距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彭荣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机制与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晶瑜;我国东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高勇;转型期中国农村收入分配格局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J];地理研究;2003年03期
2 景跃军,张锦;区域发展战略西移中的区域均衡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人口学刊;2003年05期
3 陆大道,刘卫东;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意义、进展与任务[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4 ;长江中游经济区域发展的建议[J];港口经济;2003年03期
5 黄根兰;区域发展:何处寻求大智慧[J];中国改革;2003年08期
6 黎列;;谋求民营经济大发展 争创区域发展新优势[J];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4年05期
7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课题组;;统筹城乡与区域发展的国际比较[J];浙江经济;2005年08期
8 刘文超;以科学发展观解读“统筹区域发展”[J];理论界;2005年01期
9 蒋巨峰;统筹区域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四川省情;2005年01期
10 徐晓海;论科学发展观与区域发展中的制度安排[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新因素、新格局、新问题[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周学政;;发挥首都科技辐射作用,促进“泛首都区域”协调发展——北京科技对泛首都区域发展的意义[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薛益忠;;都市在台湾区域发展上的角色[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周明钧;;学习邓小平区域发展思想 全面加强桂粤经贸合作[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5 孙丽霞;梅红霞;;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6 沈正平;储胜金;;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朱礼安;吕维国;;新时期场县共建的重大意义与区域发展[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下册[C];2009年
8 柳建文;;民间组织在我国地方合作与区域发展中的作用[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9 薛健;;对实施《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规划》的思考[A];大关中发展研究(第六辑)[C];2012年
10 葛昭攀;王铮;;我国经济的收敛性及区域发展的多重均衡态实证分析[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魏健 记者 王亦卫;[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广平;[N];贵州日报;2011年
3 见习记者 杜斌伟;[N];陇东报;2011年
4 记者 秦菲菲;[N];上海证券报;2012年
5 吴涛;[N];西部时报;2012年
6 记者 李亚冰;[N];承德日报;2012年
7 马志刚;[N];经济日报;2012年
8 自治区扶贫办、发改委;[N];宁夏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吴萍 通讯员 袁业飞;[N];祁连山报;2012年
10 记者 赵虹 李平 特约记者 杜登波 岑飞;[N];十堰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惠敏;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区域发展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侯仁勇;中部区域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胡静;湖北西部地区区域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晏涛;促进中部崛起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5 杨章贤;信息时代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群荣;新中国历代领导人区域发展观比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3 曹颖锐;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发展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西北大学;2013年
4 张卓;区域发展定位的一般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国茂;区域发展中的路径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李鹏嵩;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金融支持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7 郑莹;基于区域发展的项目选择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8 穆晓敏;山东省区域发展的空间分异及其协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蒋育梅;胡锦涛统筹区域发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10 吴得文;福建省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安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基于泰尔指数的分解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4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24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