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理工大学》 2014年
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沈莉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得到显著的发展。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众多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问题。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起来,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为缓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央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等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尤其在2008年经济全球化引发的金融危机这一全球化背景下,东中西地带区域经济差距问题再次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本文通过借鉴已有理论与21世纪初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根据区域经济差距时间与空间并存的特性,,采用区域空间划分与时间序列并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以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为地域单元,并以各地区1978年至2011年统计数据的连续时间序列为依据进行分析,用以解释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时间序列变动趋势及空间格局变迁;其次,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对三大地带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因素构建了一个理论因素框架,主要考虑了区域内投入生产要素、要素配置效率、要素使用效率等三方面,采用目前公认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实证分析。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的绝对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但是其相对差距在1978年至1991年期间呈现缓慢扩大的趋势,1992年至2004年期间呈现出迅速扩大的趋势,2005年至2011年期间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甚至2005年之后的某些相对差距指标数值回归至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2.区域内投入要素包括劳动力、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始终在地带间的区域经济差距影响因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以贸易依存度、投资效率、投资系数、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为主的要素配置效率在地带间区域经济差距影响因素中扮演的角色地位在不断的下降;4.以企业自身能力、企业比较优势、技术进步、劳动分工为主的要素使用效率在区域经济差距影响因素中扮演的角色地位在不断的上升。 与以往区域差距的研究相比,本文吸收、借鉴了最新的统计数据与学术研究成果,将研究主要用于最新数据分析与实证研究基础上,研究结果对有效地处理经济学中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借鉴,这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超;余静文;胡继亮;;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1987-2007):政府理念诱发制度变迁的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06期
2 朱俊成;杨益明;黄继发;;中部地区省域中心城市竞争力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3期
3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4 郭金龙,王宏伟;中国区域间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差距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5 卢晓旭;陆玉麒;尚正永;;基于锡尔系数的1998~2007年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年04期
6 赵志强;叶蜀君;;东中西部地区差距的人类发展指数估计[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12期
7 任建军;阳国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成因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05期
8 蔡安宁;庄立;梁进社;;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测度分析——基于基尼系数分解[J];经济地理;2011年12期
9 王晓鸿;王崇光;;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对策研究——基于要素禀赋和政策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5期
10 蔡昉,王德文,都阳,王美艳;技术效率、配置效率与劳动力市场扭曲——解释经济增长差异的制度因素[J];经济学动态;2002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Spatial Analysis of the Evolve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Disparity in Yunnan Province,Chin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06期
2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朱道才;吴信国;;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基于1990-2006年数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郑颖;高真真;;浅析失地农民家庭收入现状及相关对策与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23期
5 鲁昆洪;;元谋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SWOT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7期
6 唐璐璐;张鑫;;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性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9期
7 韩素卿;刘晓梅;;石家庄市城市贫困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8 许传阳;唐永;王巧玲;;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9 贾蕊;陆迁;邵飞;;西部地区吸引FDI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10 黄海燕;武戈;;江苏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凯;吴清;;制度质量与省际资本流动[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王文锋;;区域文化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光宇;;中国内陆欠发达省份对外经济合作发展分析——以吉林省为例[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史晋川;林锦;王婷;;跨国采购合约、供应商准则与劳工法律移植——富士康事件后的一种反思[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沈琴琴;张艳华;郭宇强;;人力资本对城乡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涛;李廉水;;江苏省不同区域间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收入差距分析——以无锡市、泰州市、连云港市三个典型城市为例[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范剑勇;;要素聚集与地区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潘塞梅;老挝工业化进程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7 周兴;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流动、收入差距与社会福利[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9 梁永强;FDI流入对中国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宇;广西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徐伟;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开发及其特色产业培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业产业化及特色空间布局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朱文晶;国际进口、外国直接投资、外国专利申请与我国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毛世军;杭州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郭琳琳;国际产业转移与重庆市制造业升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愫彤;FDI、政府与私人投资对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徐丹;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区域专业化水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进社,孔健;基尼系数和交差系数对区域不平衡性度量的差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2 俞路;蒋元涛;;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分析——基于全国与三大都市圈的对比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3期
3 王亚芬;肖晓飞;高铁梅;;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及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7年04期
4 于涛方,顾朝林;论城市竞争与竞争力的基本理论[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6期
5 樊丽明,李文,李华,李继干;缩小地区差距的财政税收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1997年11期
6 周扬明;;“扩大区域差异”与“倒U假说”的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7 朱广平;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与其财政收入增长逆向变动格局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05期
8 罗浩;地区差距变动的理论分析及中国的实证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1期
9 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10 孟斌,王劲峰,张文忠,刘旭华;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凌;[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军玉;中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伟;刘冬荣;;外商直接投资加剧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0年05期
2 魏民;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理顺区域经济发展关系[J];求实;1995年07期
3 葛兆强;区域经济差距的金融成因分析与政策选择[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7年08期
4 马海涛,安秀梅;中国市场化改革中的区域经济差距问题[J];山东税务纵横;2001年Z1期
5 杨竹莘;聂彩云;;中国地区差距的测度与演变研究综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彭文斌;吴朝霞;;资本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年21期
7 赵爱云;;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变动的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12期
8 周晶石;;财政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功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2期
9 张运;颜世辉;;基于财政转移支付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7期
10 钟业喜;余双燕;;江西省区域经济垂直差异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红岩;;经济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差距变动的影响——以山西与江苏、浙江的比较为例[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中国农业机械化面向21世纪的发展和对策[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李平;张秋菊;;省际边界地区乡镇政府职能现状分析——以闽粤边界的新丰镇为例[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冰;[N];人民日报;2000年
2 刘明兴 张冬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石成金(作者单位:自治区科技馆);[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1年
4 本报记者 韩晓东;[N];中国证券报;2008年
5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分行行长 吴民豪;[N];贵州政协报;2009年
6 吴民豪 省政协委员、中国建设银行贵州分行行长;[N];贵州政协报;2009年
7 袁克成 王晓峰;[N];山西日报;2004年
8 记者 方烨;[N];经济参考报;2010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任一龙;[N];人民政协报;2003年
10 记者 程瑞华;[N];金融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丹;欧盟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经济差距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吉新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效应评价[D];西北大学;2011年
3 彭文斌;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肖燕飞;基于空间理论的我国区域资本流动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郭丽;区域后发优势实现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于铭;中国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7 张瑾;随机指数方法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蔡玉胜;地方政府竞争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杨苜;基于我国财政职能视角的财政支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余军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杰;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马姗姗;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肖雯雁;福建省区域经济差距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14年
4 刘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沈莉;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6 付淑琴;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税收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刘炳蔚;广东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差距[D];暨南大学;2010年
8 孙乐燕;技术转移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9 王淑杰;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10 吴步鉴;FDI、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差距[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5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25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