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财经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演变分析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贵州财经大学》 2013年
贵州区域经济空间竞合关系研究
潘丽群
【摘要】:贵州省经济总体发展较为落后,在整体较落后的情况下,各个市州地的发展程度良莠不齐。本文认为市州地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是决定市州地能否朝着积极正向的态势发展的关键所在,市州地经济的正向积极发展将有力促进贵州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 将竞合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空间分析上,本文首先介绍区域空间理论和竞合理论,然后分析贵州九个市州地经济从2001——2010的GDP份额变化,进行区域经济空间竞合关系的特征性事实的描述,按照GDP份额增速排列顺序为:六盘水市,毕节地区,黔西南州,铜仁地区,贵阳市,安顺市,黔东南州,遵义市,黔南州;按照人均增长比例排序:六盘水市,毕节地区,黔西南州,,铜仁地区,黔东南州,遵义市,安顺市,黔南州,贵阳市。事实性特征看出贵阳市和遵义市这两大有较好历史基础的中心城市表现出后期增长力不足,反倒是六盘水市,毕节地区,黔西南州三大贵州西部连片区域和铜仁地区表现出较大增长优势。同时将上述GDP份额运用熵的多样性指数进行测定,得出总体经济没有在某一区域集聚式发展,而是由于扩散效应整体经济都受益表现出整体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式发展。 将九个市州地独立为贵州区域的单个个体,然后市州地GDP份额变动以1为基准划分为两类型,即大于1为增长类型,小于1为下降类型,选择“rook”空间相邻方式,且采用自由抽样中的空间连接数方法,用arcGIS计算得出GDP份额增长区域具有局部聚集趋势,也即六盘水、毕节地区和黔西南州三大区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并且具有连片趋势。 根据上述事实特征分析及实证结果,剖析贵州省区域经济整体及局部发展趋势,在此趋势中竞争和合作主要体现在:自然条件、交通网络、人口与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和发展政策支持五个方面。针对竞合因素,论文最后提出如何实现和谐竞合关系以促进贵州区域经济增长的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峥;徐逸伦;;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演变分析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2 李小建;樊新生;;欠发达地区经济空间结构及其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科学;2006年01期
3 覃成林;唐永;;河南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J];地理研究;2007年03期
4 张伟丽;覃成林;李小建;;中国地市经济增长空间俱乐部趋同研究——兼与省份数据的比较[J];地理研究;2011年08期
5 俞勇军,陆玉麒;江西省经济区位特征及其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研究[J];经济地理;2003年04期
6 刘东东;钟韵;;转型期广东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及优化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7期
7 陈秀山;杨艳;;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选择[J];教学与研究;2008年05期
8 陈正;李明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年11期
9 刘衡;王龙伟;李垣;;竞合理论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年09期
10 杨晓优;;国际区域竞合理论与实践的演变及启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樊新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丽英;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D];湖南大学;200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峰;刘芬;;河南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的增长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2 郭宁;李新;;基于SSM的滨州市产业结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3 熊正贤;;“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误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4 高洪鼎;张阳生;;转型期西安与周边省会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5 李勇;李俊民;;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周口市各县投资环境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6 史世莲;王媛媛;张青峰;罗倬;鱼泳;;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甘肃省经济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7 孟彩红;石浩朋;杨萍;;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聊城市产业结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8 王学勇;;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和空间格局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9 张磊;王家录;郑朝彬;;贵州文化模式与贵州区域竞争力关系浅析[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郭宁;李新;;山东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与效益评价研究[J];北方园艺;2010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欢欢;;科学有效的管理与文化发展繁荣[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凯峰;李霁;;1991—2008年云南省城镇化影响因素与特征分析——基于城镇化在云南桥头堡建设进程中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瑞峰;王虎;杨志勇;;低碳型生态城市规划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铭;陆佳;;深圳河及沿岸地区开放和改造的机遇与策略[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朱淑芳;;长江上游开发中重庆经济发展模式研究[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高歌;;加快广西沿边经济发展的研究[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吴焕新;;构建湘鄂渝黔边经济协作区的战略选择与对策思考[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梁辉;;节能环保型风景园林建设的意义、策略与方向[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周纪昌;;区域循环经济的制度分析[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杨锋;刘向东;郭毛选;;区域土地集约用地模式研究进展[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庞燕;我国中部地区国际物流运作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钱铭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李伟庆;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自主创新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艾哈迈德·沙里门;海湾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晓光;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张红;江西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增长极的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李玮;区域发展规划中的空间发展战略体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欣蔧;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徐昌华;城市群发展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校建立;农村居民贫困、社会资本对微型金融需求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0年
6 张军;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王筱琼;云南省面向南亚开放的战略机遇与前景[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鹤虎;云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机理与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韩卓飞;论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条件与前景[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尚旭东;云南林业产业发展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金龙,陆益龙;安徽省经济增长极研究[J];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2 代学珍;河北省区域开发增长极系统的确定[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3 吴殿廷;何龙娟;任春艳;;从可持续发展到协调发展——区域发展观念的新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高玲侠,王锦;论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开发[J];财经科学;2000年04期
5 赵改栋,赵花兰;产业—空间结构: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构因素[J];财经科学;2002年02期
6 王合生,李昌峰;长江沿江区域空间结构系统调控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3期
7 蒋清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1995年06期
8 杨保军;区域协调发展析论[J];城市规划;2004年05期
9 胡序威;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J];城市规划;1998年06期
10 陈田;;省域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组织的理论与方法[J];城市问题;199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立华;外部经济与农村工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D];河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4月份贵州经济大事记[J];经济工作月刊;1994年05期
2 李维兵;6月份贵州经济大事记[J];经济工作月刊;1994年07期
3 苏太恒;坚持实事求是发展贵州经济[J];理论与当代;1994年Z1期
4 黄勤;解放和发展第一生产力,促贵州经济上新台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5年10期
5 张克湘;投资及消费需求对贵州经济增长的影响[J];当代贵州;1999年08期
6 兰天;浅谈贵州经济发展中的投入问题[J];理论与当代;1998年09期
7 ;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 实现贵州经济大发展[J];当代贵州;2000年03期
8 李启鑫;以信息化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J];理论与当代;2001年02期
9 李刚;贵州经济呈现五大亮点[J];当代贵州;2005年01期
10 李如兰;对提高售贵州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思考[J];经济工作月刊;199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雯;;论新时期“贵州精神”的建构及其价值[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毛晓明;;浅谈构建“和谐贵州”[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唐占应;;统筹经济社会建设,促进贵州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庆松;;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和困境[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郑晓云;;以包容性发展为导向 积极稳妥推进贵州城镇化[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潘云成;;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社会发展的回顾及启示[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余珊珊;;贵州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与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8 王家鸿;张富江;;在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中构筑“贵州精神高地”[A];“构筑‘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精神高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美娜;;贵州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徐和平;;构建贵州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机制研究[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国贤 王丽;[N];贵州政协报;2011年
2 记者 刘志强;[N];科技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李凯;认真总结持之以恒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 为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再立新功[N];贵州日报;2011年
4 陈颂英;[N];贵州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孙晓蓉 田洋;[N];贵州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万群;[N];贵州日报;2010年
7 龚晓宽 ;[N];贵州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李凯;[N];贵州日报;2010年
9 采稿 杜季哲;全国人大代表、中共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提出: 要加快转型 推动跨越 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张黔泉 李琦琨 何显春 王晓波 见习记者 胡丽 实习记者 阮广;[N];经济信息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鼎良;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李良贤;基于竞合关系的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共生行为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陈雨田;价值网络中不同竞合结构下的关系治理模式及绩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王莉茗;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谢廷秋;贵州抗战文化与文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晶;辽宁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8 来逢波;综合运输体系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塑造与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林矗;外源性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薇;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合作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丽群;贵州区域经济空间竞合关系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年
2 李俊乐;贵州“十二五”期间乡村人口消费分析与预测[D];贵州财经大学;2012年
3 罗转香;贵州农村贫困问题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年
4 罗丽英;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D];湖南大学;2001年
5 张鹏;中国区域经济转型路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海英;我国区域经济演化过程中的财政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孙磊;区域经济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8 石志恒;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与协调发展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9 杨建;成都城市边缘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赵子健;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演变分析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2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32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