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

发布时间:2016-10-08 19:25

  本文关键词: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

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

离线

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


xhwz 

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


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


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


级别:论坛游侠
积分:1550
经验:288
文章:4243
注册:06-04-02 00:21

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

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

发表: 2004-04-16 00:00:00 人气:317

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

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

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

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

楼主


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



判断一:区域经济一体化虽然在东亚起步很晚,但发展迅速,高潮迭起,将成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最活跃和最快的地区,并将在相当一段时期中,成 为这个地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为何在近年来取得如此迅猛的发展?这里既有外部的客观推动因素,又有内部重要的自身因素。从外部客观因素来说,这是受到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所推动。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已经成为与经济全球化并行不悖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发端于上个世纪中叶并且取得重大成果的欧美等世界主要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近年来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欧盟合作的新发展表明,它已将国际合作的触角伸向了全球各个地方,同时也促使国际区域合作一体化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水平。此外,世界另外一个主要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北美洲自由贸易区也同样取得了重大的新进展。在美国的倡导下,北美自由贸易区将与安第斯一体化体系和南方共同市场等共同组建“美洲自由贸易区”,这个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南北区域经贸集团。
与外部因素相比,导致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蓬勃兴起的更重要的是其内部主观因素。其中至少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一是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东亚国家痛感缺乏地区合作机制所导致的抵御风险能力差和缺乏互动合作机制给每个国家(地区)所带来的巨大损失。从而改变了这个地区主要国家———中、日、韩对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根本态度,开始重视和积极响应东盟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推进的建立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努力,纷纷开始积极参与东亚地区双边和多边的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是近年来中国经 济的迅猛崛起。
由于中国经济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成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和最有潜力的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投资引进国和发展最快的贸易进出口国,因此它的崛起所形成的东亚新型经济结构和经济动力增长机制将会长期起到重要作用,从而使东亚地区继上个世纪“雁行模式”所带动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活力得到有效的接续。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判 断,东亚地区不仅目前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会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而且由于现在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机制抛弃了传统的“雁行模式”中那种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与欧美市场形成垂直分工型的单项链结方式,更加强调地区内部的水平分工和上下游产业链的经济联系,更加强调区内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因而也更加强调区域之间的合作关系,因而我们又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判断,那就是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必将成为这个地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经济发展趋势,成为新世纪全球区 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又一个新亮点。
判断二: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与目前世界上两个主要的区域经济共同体———欧盟和北美自贸区相比,将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因此无论东盟还是中日韩,谁都不应在这个进程中寻求主宰和领导 地位,否则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由于东亚的区域经济合作是从东盟的合作开始起步的,而且在起初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由东盟来努力推动的,因此它与目前世界上两个最重要的区域经济共同体相比,一开始就有明显的区别。它既不是像欧盟那样由德、法这样两个地区中最强大的发达经济体作为核心来主导整个进程,也不是像北美自由贸易区那样由这个地区最强大的发达国家率先来进行倡导和推动,相反它由这个地区相对较弱而且是以发展中国家群体为主的经济体———东盟率先推动起来的,从而形成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那就 是主导着它发展过程的多元化。
众所周知,目前这个经济合作的进程实际上仍然是由东盟主导的,中日韩三国和东盟国家的领导人和部长们,现在每年都在东盟建立起来的对话机制和框架下进行对话、交流和协商。不仅如此,东盟还将于2005年前后在东亚地区建立起第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而且从中国开始,中日韩三个东亚的主要经济体,每个国家都把自己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起步点,设立在分别与东盟签订10+1的自由贸易协定上。这说明在整个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中,东盟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且不可替代的角色。但是另一方面,任何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其主导力量和核心一定是 这个地区经济实力最强大,最具经济凝聚力的国家。因此可以断定,东盟承担核心和主体的角色只能是阶段性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下一步发展,一定会由这个地区的三个经济强国———日本、中国和韩国来形成主导力量。然而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实力各具千秋,在东亚地区发展中不分伯仲,因此,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将不会像北美自贸区和欧盟那样形成以一个或两个发达国家为主的中心体系,相反中日韩和东盟这四个经济体都会在整个地区合作组织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不同的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换言之,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后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无论是东盟还是韩国,谁都不应寻求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居于主宰和指挥的地位,这既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也是它能否成功的关键。否则尽管东亚地区局部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开展起来,但整个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的目标(10+3自贸区)则是难以实现 的。
判断三: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还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内容及目标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它的成功将大大丰富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建立平等互利经济合作关系的楷模,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独特 的贡献。
如上所述,正是由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是从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东盟开始起步,并通过他们大力倡导使得包括世界第二发达经济体日本在内的中日韩三国加入10+3的对话协商机制中来,因此它与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欧盟和北美自贸区形成了另外一个重大的区别,即它不但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而且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也不仅仅是把目标局限在建立自由贸易区上。它包括了相当广泛的合作内容,体现了东亚国家(地区)之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间,由于快速增长的内在经济联系和迫切需要保障的经济合作利益而产生的广泛的要求。这种广泛性,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在经济上,则主要涉及贸易 投资、金融、技术、信息及环保等多个领域。
也正是由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目标的广泛性,加之目前作为主导力量的是具有发展中国家特色的东盟,因而形成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第三个特点,那就是它的多样性。这也许是东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与发达国家单极推动和目标明确集中的欧美自贸区相比的最大特点。如果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进行归纳, 它至少有六个层次或者说六种类型。
最低一个层次的是这个地区目前十分活跃的国家与地区内部的次区域经济合作。这种区域经济合作显然不是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而是发生在两个甚至多个国家内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活动。它将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其次是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双边与多边合作。这种区域经济合作形式比较普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热门取向。目前在东 亚地区这个层次或者说这种类型的合作进展很快。第三是东盟自贸区和未来可能形成的东北亚自贸区。这两个区域经济合作体系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应当属于同一层次,或者说属于同一种类型。第四是三个10+1自贸区。这种区域经济合作形式应当说是东亚国家的一个创举。它采用与这个地区每个强大的经济体建立单独对话协商机制直至建立单独自贸区的方式,巧妙地使各种不同的合作利益和合作诉求首先在不同的平台上以不同的目标加以实现,并在这个过程中使每个强大的经济体都能加入到整个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来。第五是10+3即未来的东亚自贸区。尽管它目前尚无实质内容,只是一种对话和协商机制,但是它毕竟搭起了一个东盟经济体与这个区内三个主要经济体相互之间定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平台。第六是泛东亚区域经济共同体。日本的小泉首相曾提出,要以日本、中国和韩国三国同东盟的合作框架为基础,创建甚至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扩大的东亚共同体”。我把这种“扩大了的东亚经济共同体”,称之为“泛东亚 经济共同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启动力量和推动力量的特殊性,使它在主导力量、实现目标、实现路径和实现方式方面,都具有了十分鲜明的特性。我认为它最重大的意义就是开创了以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体为主,推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其他更强大的经济体进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 先例。
判断四: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体系的建设已经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它不但会在东亚地区率先成为第一个区域经济共同体,而且也会成为整个东亚经济一 体化的先驱者和奠基石。
建立区域经济共同体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在这个共同体中的各个国家必须能够依靠本国经济优势,实现区域内生产体系的合理分工,实现经济互补,达到共赢的目标。在这方面,东盟国家也已经开始出现了深刻的变化。目前不仅参与全球生产体系的东盟各国企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合理分工的生产体系(如在电脑制造业方面,新加坡制造电脑硬件,马来西亚生产半导体晶片,泰国生产显示器,组织这一系列生产活动的是新加坡企业),而且也把合理进行生产体系分工和合理配置资源纳入到实现经济一体化的目标中 来。
由于东盟地区合理分工和配置资源的体系正在形成,因而它对区内各国的好处已经开始显现出来。首先是东盟各国的经济互补性明显增强,另一方面,由于优势互补,东盟企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提高了企业参与全球生产体系的吸引力。由此可见,地区合理分工的生产体系不断强化,必然促进地区经济内在联系的不断深化,也必然推动地区之间经济合作关系 的不断强化。
上述这些都表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已经进 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它肯定会在东亚地区第一个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而且它的成功又会带动和推动东亚其他国家加速东亚其他地区和整个东亚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尤其目前发展的趋势是,无论中日韩哪个国家,都是首先通过与东盟形成自贸区来进入到东亚一体化进程中来,因此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每一个成功,都会对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进程起到奠基石的作用。
判断五:由于近年来中国非常积极主动地加入到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来,不但使中国与东盟这第一个10+1迅速见到了成效,而且对其他两个10+1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可以如期实现建成与东盟的自贸区的目标,而且还会在整个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长期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成为推 动合作进程的积极中坚力量。
近年来中国对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态度有了根本的转变。尤其是对与东盟建立更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东盟对与中国建立自贸区也是非常积极,中国政府提出这方面要求后立即表示赞同,一拍即合。这种动向反映了一种深刻的经济关系的转折和变化。一方面东盟国家在中国崛起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下,已经改变了长期以来的雁行模式下紧盯欧美市场的出口导向战略,把更多的贸易和投资目光转向中国市场,转向亚洲和东盟国家内部市场。另一方面,中国崛起后也希望得到东亚周边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更多的经济和政治上的支持和合作,这种相互的需求以及双方贸易、投资及其他经贸关系的日益发展,使得双方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日益深化,也使双方都感受到建立自由贸易区将是符合双方利益的重大战略选择。近年来成立的中国—东盟联合研究小组对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后的前景进行了评估,证明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向东盟国家的出口将激增55%,达到106亿美元;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出口也将激增48%,达到130亿美元。此外它还将给中国和东盟的GDP分别带来0.3%和0.9%的年增长。当然这些还只是静态和短期的收益分析,从动态和长期来看,随着双方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地区内部的资源配置和产业分工一定会更加合理,双方投资和贸易一定会大量增加,从而一定会给这个地区的每个国家都带 来更大的发展和更大的利益。
正是由于上述深刻的原因,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计划进展非常迅速。从中国总理朱基2000年11月参加“10+3”第四次首脑非正式会议时提出这项提议开始,到现在还仅仅三年,其成果已经相当丰 硕。
上述中国对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所表现出的极大热情和一系列果断措施,不但使中国与东盟建立自贸区的进程踏上了迅速发展的轨道,而且对亚洲其他国家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起到了一定的重要推动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做出两个判断,第一, 三个10+1的进程中,中国与东盟的自贸区完全有望率先实现。第二,中国作为地区大国,将会成为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最积极的推动力量和最稳定的中坚力量,并且将会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长期发 挥这种作用。



判断六:近年来日本对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已经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热情。日本将结束长期以来的“去亚入欧”态势,将重心逐渐转向东亚。但日本在与东亚国家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时必须摆脱利己和尊大的阴影。日本与东盟自贸区的目标也将会如期实现,并且日本将成为东亚地区最大的投资主体和引领这个区域的经 济科技向高端发展的主导力量。
近年来,不仅中国而且日本对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这里最深刻的原因是日本对外经济正在发生一个根本性的方向转换。由于日本国内经济衰退已长达10年,因此如何振兴国内经济已成为日本的当务之急,而目前欧美经济的衰退和市场的萎缩,使它不得不把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注意力转向东亚国家和地区,由此导致它在经济上越来越依赖东亚,背离美欧,从而结束“去亚入欧”的趋势已越来越 明显。
对此最有说服力的是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的2003年版贸易白皮书。据日本媒体透露说,该白皮书指出,日本企业正在加速到东亚投资,东亚现在已经成为与北美相匹敌的收益来源地。为了支援企业的活动,应该学习欧洲和北美的地区经济一体化,推进东亚商业圈的制度化建设,并强调了加快与各国间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必要性。此外,为了支持东亚的长期发展,日本应该在能源、环保、实现货币金融体系的稳定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白皮书说,在2000年度到东亚投资的日本企业约为7000家,是10年前的约2.4倍。其中,中国吸引的日本企业增长了10倍以上,达到了约1700家,在亚洲地区内的比重正在急剧增加。白皮书认为,日本企业在东盟存在着优势。在东盟建立最佳的分工体制,“从避免把风险向中国一极集中的意义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白皮书强调,政府有必要大力推进与亚洲各国的经济合作。东亚的经济合作考虑到将来东亚整体的经济合作,日中韩和东盟都应该作出努力。应从战略角度出发,把政府开发援助利用到东亚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上。最后白皮书呼吁,要改变被动局面,从国家利益的 视点出发主动实施。
日本内部形成的这种深刻的经济动机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加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迅速起步和顺利进展对日本形成了很大的压力,促使日本与东盟建 立自贸区的进程也在加速进行。
有批评者认为,日本对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这种过于利己和过于尊大的理念,对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和因素。这一点特别在2003年10月巴厘岛举行的东盟第九次峰会上引起了与会东盟国家领导人的不 满。据媒体报道,在10月8日闭幕的东盟首脑会议上,区域内各国纷纷对日本表示失望和担心。可以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通过展开猛烈的经济外交攻势急剧接近东盟,而日本却削减政府援助开支,在与东盟缔结自由贸易协定方面动作迟缓,东盟对此感到不满。有评论甚至认为,从日本1977年与东盟举行首脑会谈以来, 目前日本和东盟都认为双方关系处在十字路口上。
不过我的判断是,由于日本所面临的国际及东亚经济形势的变化,同时也由于内部经济利益驱动的变化,日本对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态度应当会越来越积极,它与东盟国家、与中国和韩国在合作中所采取的态度、目标和要求,也应当会越来越务实,越来越摆脱利己和尊大的阴影。我乐观地认为,日本将会如期实现与东盟建成自贸区的目标,并且还会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由于日本是世界最重要的发达国家之一,日本过去和现在都是亚洲主要的投资者和高科技的引领者,因此它将成为最大的主体投资和引领这个区域的经济科技向高端发展的主导力量,并且会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长期发挥 这样一种重要的作用。
判断七:东北亚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不仅将大大晚于和落后于东盟自贸区,而且在整个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它将是最困难和最复杂的 一个门槛,是整个东亚经济一体化功败垂成的关键。
东北亚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于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建立区域合作经济体系的构想则起步更晚,基本上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才提出。目前三国的合作机制只是局限于“对话”框架内。但三国 相互之间的双边合作则已经迈出了步伐。
事实上,中日韩三国所要构建的东北亚自贸区也许是难度最大的。尽管这三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上已经越来越接近,而且相互之间的经济依赖度越来越强,应该说具备了相当有利的建立经济共同体的条件,但实际上却由于各种敏感的历史、经济和政治的原因,导致这三国所要建立的经济共同体其复杂程度要远远超过欧盟和北美自贸区的建立,更超过东盟自贸区的建立,甚至也超过其中任何一国与东盟所建立的10+1自贸区。从某种程度上说它能否实现实际上是整个东亚自由贸易区能否实现的关键,而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这个现实可能性。因为即使目前正在进行的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双边合作协定,也处于谈谈停停的状态。所以我认为,在整个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它将是最困难和最复杂的一个门槛,是整个东亚经 济一体化功败垂成的关键。
判断八:印度正在引人注目地迅速加入到与东盟建立区域经济合作体系的行列中来,成为第四个10+1区域经济合作体系。不仅如此,印度与东盟建立10+1自贸区的进程甚至可能超过日本和韩国。印度的行动 具有深刻的意义,将会改变东亚经济合作格局。
印度是从2002年11月的东盟首脑会议之后才开始与东盟密切接触的,但是在2003年10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应邀出席东盟第九次首脑会议时,已经表现出比日本和韩国领导人更积极得多的热情和信心。据媒体透露出的“印度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草案说,印度也要同东盟的主要国家在2011年前,同东盟中的落后国家在2016年前(两项指标均比日本提前一年)实现以自由贸易协定为核心的经济合作。不仅如此,瓦杰帕伊还向东盟经济界人士提出了一项铁道建设计划:从新德里跨越泰国、新加坡,直达越南。印度总理所表现出的积极姿态获得了东盟国家的欢迎,东盟成员国都纷纷要求同瓦杰帕伊总理举行双边会议,并且印度尼西亚、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5国,都将从2004年开始同印度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印度尼西亚政府官员会后指出,同印度的谈判进展很快,并且具有实质意义。
由此可以判断,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可能将伴随着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同时进行,以印度现在的努力和决心来看,它与东盟建立经济共同体的进展可能会超过日本和韩国,届时就会有第四个10+1的自贸区出现,而且印度与东盟的自贸区有可能会走得更快。到那时整个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格局将会发生重大的转变,印度的加盟不仅对东亚而且对整个亚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都会发生深远的根本的影响。
判断九:印度作为泛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先锋,其行动将会对俄罗斯和其他南亚及中亚国家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随着印度的加盟,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将会加速到来。而澳、新甚至美国的加盟,可能会使APEC 组织成为泛东亚经济共同体的最大载体。
这个判断目前还没有太多的事实根据。但总体趋势应该是不会错的。印度现在已经走在前头,俄罗斯也已经表现出要加盟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意向。另外中亚地区国家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使中国正在与中亚地区联系起来,而且目前这个合作组织也开始出现从一个地区安全组织向区域经济组织过渡的趋势。至于APEC,本来就是一个大范围和松散的区域经济合作的对话协商机制,这种环太平洋的亚太经合组织,存在着向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体系发展的天然合理性,尤其是当美国感到它不能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置身事外时,它就可能成为APEC向泛东亚经济共同体转变的最大推动力。另外还有几个会起关键作用的国家,这其中就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他们现在已经分别在同日本、新加坡及中国讨论实现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事宜,它们很可能成为亚洲之外最早进入泛东亚经济一 体化进程的国家。
判断十: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


  本文关键词: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4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34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0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