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纯凤等:湖南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和空间组织空间区域区域经济
本文关键词:湖南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和空间组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原标题:赵纯凤等:湖南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和空间组织
[编者按]
本文通过引力模型的修正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应用,对湖南100个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和空间组织进行测算分析。根据测算结果,发现湖南区域经济空间联系具有以下特征:湖南省经济整体网络密度偏小,经济联系总量差距大;区域经济联系的空间差异较大;区域经济联系不平衡,经济联系等级明显;省际相邻区域经济联系程度不均。本文重点刊发湖南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结构分析的内容,并为湖南经济空间组织提出优化方略。
(高铁时代。)
空间经济配置是人类经济行为的产物,依经济原则形成不同空间位置与不同规模之间相互密切的有机联系,期间必定存在着某种秩序。尤其是在信息全球化和交通高速化的时代,区域之间因为自身所独有的个性与差异,交流也日益复杂与密切。空间联系的发生和空间组织的形成紧密相关,通过对空间联系的测度与研究来探究空间的组织规律是本文的重点。
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结构分析
空间联系是评价空间组织的重要条件,根据上文所测算的经济密度、人口密度、区域综合实力值、经济空间联系联系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湖南区域空间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空间组织等级层次分明,并具有“圈层”模式,根据测算结果对湖南经济空间进行经济区划,最终得到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结构。
区域综合实力差距大,空间组织等级层次明显
首先,无论是经济密度、综合实力还是经济联系总量,长沙市都远远超过第二稳居第一,因此长沙市可作为湖南的核心城市,带动整个区域发展;其次,二级城市即区域中心城市承担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因此区域中心城市为次于核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根据测算结果,株洲市、湘潭市、常德市、衡阳市、邵阳市、怀化市符合区域中心城市条件,并且均衡分布在湖南中部、北部、南部以及西部区域。再次,根据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区域中心城市仍需要有区域副中心来完成空间组织体系,分担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任务。综合经济密度、区域综合实力以及经济联系强度,岳阳市、益阳市、娄底市、永州市、郴州市、吉首市、张家界市为区域副中心城市,配合区域中心城市完成区域发展任务。最后,其余城市根据经济实力和行政级别可以将三级城市确定为县级城市,四级城市则是一般县城。
根据经济空间联系和经济辐射范围的测算,核心城市对湖南各个区域经济辐射都较大,但是主要辐射周边县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因此长沙市与各区域中心城市的联结成为经济活动最主要的联结,即一级联结线。区域中心城市对区域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则是二级联结线,由于长沙市对所辖地级市和县市经济联系强度较高,并且本身综合实力高,,因此长沙市对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为二级联结线。三级联结线则是区域中心城市或者区域副中心城市对所辖三级城市和四级城市进行联结。区域中心城市和区域副中心城市所吸引区域一般为市级行政区下面的县城,除株洲市的炎陵县和茶陵县与衡阳市经济联系更紧密外。
根据社会网络分析以及核心城市对外联系等级体系,靠近中心位置的区域中心度越高,经济联系越强。湖南省正在形成“三级圈层”结构的区域发展体系,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圈层即0.5小时经济圈,紧接着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主的紧密联系圈层即1小时经济圈,外围则为以副中心城市为主的边缘圈层即1.5小时经济圈。通过对区域等级的划分、经济联结线以及“圈层”结构的分析,可以得到湖南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等级体系。
依据中心城市及辐射范围划分经济区
区域中心城市分析。由于经济的有向性,经济联系的总量即包括流入的联系量和流出的联系量。一些数据表明,长沙市的出度值比入度值大很多,说明长沙市对其他城市的影响很大,而其他城市对长沙市的影响较小,说明了长沙市经济扩散现象比较明显。地级市以及长沙辖区内的其他县市出度值比入度值大,说明地级市仍然是各市州的经济中心,而整个长株潭地区则是湖南经济集聚和扩散的中心地区。其他一般县城,则是入度值大于出度值,受其他节点城市的影响较大。中心城市辐射范围确立。凝聚子群是通过经济联系的紧密性与经济隶属度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的小块,根据Ucinet软件生成凝聚子群分析结果,将紧密联系的区域分成4大类、8个小聚类。需根据上文结果与实际情况,略作调整与整合,得到最终区划结果。
根据上文结果,确定了空间组织等级层次和经济区划,根据点线面空间组织结构等理论,可以确定长沙市为湖南省的经济增长核心,将湖南各区域分为5个经济区,每个区内都有区域经济中心,分别为长沙市、常德市、怀化市、衡阳市、邵阳市,其余地级市则为区域副中心,与区域经济中心共同承担区域发展战略。根据区域中心城市和主要联系通道,确定了以“两横一纵”为主要发展轴,即以长沙为中心连接湘北和湘南的纵轴以及联结湘西和湘南的横轴、湘北连接湘西的横轴。次发展轴为湘西部以怀化市为中心将湘西欠发达地区进行整合的发展轴,以及湘南地区中心城市连接永州地区的次发展轴。
(长株潭“绿心”。本文图片来源:红网)
湖南经济空间组织的优化方略
(1)促进空间劳动分工和资源要素流动
区域间经济活动表现为资源要素的流动,包括资金、人口、物资等,这些资源要素的流动并不是无序的,而是遵循了一定的空间规律,这种规律则表现在区域经济空间联系和空间组织上。经济发达的地方有资本、劳动力、原料等资源的流入,而欠发达地区则有发达地区所创造的技术、生产的产品的流入,因此资源要素的集聚与扩散对区域经济空间联系的产生和空间组织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同时也加速技术等要素向辐射区域的流动。
(2)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
交通是承载资源要素流动的载体,交通网络的不断形成和交通方式的不断改进能够直接影响到区域空间格局。本文侧重于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因为公路是省域范围内,县与县之间联系最常用也是最方便的交通方式。湖南省“五纵五横”的快速公路交通网在逐步形成,缩短区域之间的时间距离。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是近期影响湖南空间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已经开通的京广线、湘桂复线、沪昆线将湖南10个市州拉进高铁时代,扩大了以长沙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范围。交通网络是经济联系的重要工具,因此为加强湘西与外界的联系,应逐步改善湘西的交通条件,促使湖南空间重构。
(3)发挥区位条件优势
湖南省位于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位置也促使了湖南内部的空间组织形成。湘北地区和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省接受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辐射的主要地区;湘南地区与广东省相邻,是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示范地区,湘南地区的三市受珠三角影响颇深;湘西地区较为贫困,属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同时也是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享有西部开发的部分政策。各经济区应把握自身的区位优势,借助外力提高区域综合质量。
(4)调整区域战略政策
区域发展的政策因素仍是地区发展重要影响因素,战略政策为区域经济发展指定了方向。近年来,国土空间开发战略制定,为各区域确立了发展方向。长株潭城市群、“3+5”城市圈、四大经济区划分、主体功能区划分等各个区域战略政策都对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模式产生了影响。因此在制定区域战略时应充分结合区域经济联系与空间结构等区域发展模式,以充分突出各地区发展特点与优势。
(本文作者:赵纯凤,杨晴青,朱媛媛,曾菊新,涂蕾。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城市圈研究院,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文章来源:《经济地理》。)
本文关键词:湖南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和空间组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0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40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