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
本文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
作者:林民书/刘名远 更新时间:2013-2-12 10:37:32
一、引言与相关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合作是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西方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及其利益分享主要通过梯次深化的市场政策、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来实现,[1](114-118)市场力量居主导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特殊的行政区划体制,且市场经济尚不完善,限制了跨行政区的区域经济合作顺利进行,区域经济合作及其利益分享难以通过市场力量来实现。因此,在现有体制下,为了适应外部竞争压力,加快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突破制度障碍,通过建立区域经济合作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寻找区域经济合作新路径。
对于区域经济合作及其利益协调问题,国内外学术界从不同视角给予了阐述。Mary Farrell[2](927-946)分析表明,欧盟结构基金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合作利益协调工具,对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具有正面经济增长效应和利益再分配效应。Dall'erba[3](121-148)和Ramajo[4](551-567)研究也表明,结构基金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影响作用。蒋瑛、郭玉华[5](25-28)借鉴欧共体和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实践经验,指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需要加强目标、动力、市场、协调、利益共享等机制建设。庄士成[6](65-69)从利益平衡机制角度分析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问题,认为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和利益补偿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合作利益平衡的重要途径。郭志仪、郑周胜[7](31-35)探讨了区域经济整合的主体及其利益分配问题,认为推进区域经济整合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只有建立完善的利益补偿机制才能实现地区间长期合作。虽然国内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了利益协调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主流文献还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合作治理机制层面的研究,缺乏对区域经济合作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的内在机理及其具体运作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此类文献尚显缺乏。因此,需要在过去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实际问题,对区域经济合作利益协调问题进行更为系统、全面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分析。
二、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域经济合作是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各国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不同,所以不同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演进路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在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和市场机制双重作用下,我国区域经济及其合作取得稳步发展,合作也主要表现为区域内不同行政区内部的合作。当然,在合作深化过程中也伴随着许多问题。
(一)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特征
1.区域产业转移与空间聚集同步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主体内容在产业发展上。通过地区间的产业合作,生产要素能够在区域内得到更好的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内产业的扩散与聚集,从而有力促进区域产业的合理分工以及地区竞争力的提升。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日趋频繁,产业的区域扩散、转移、聚集同步进行。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区域经济合作的典范,我们对上海、江苏、浙江1993-2010年规模以上前十位主导优势制造业的空间布局演进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传统优势制造业贡献率大幅下降并逐步向内陆腹地转移,现代战略性产业贡献率大幅上升并加快向长三角地区聚集。数据显示,上海市纺织、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食品加工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生产总值占制造业生产总值比例由1993年30.2%下降至2009年10.7%,下降接近20%;江苏省纺织业生产总值占制造业生产总值比例由1993年18.01%下降至2009年7.56%,下降超过10%;浙江省纺织业生产总值占制造业生产总值比例由1993年22.85%下降至2009年12.38%,下降超过10%。上海市交通运输设备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生产总值占制造业生产总值比例由1993年11.6%上升到2009年35.8%,上升接近25%;江苏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也由1993年4.11%上升到2009年15.37%,上升超过11%;浙江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也由1993年10.9%上升到2009年17.4%,上升接近8%。同时,图1反映了2000-2009年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五省市传统食品加工制造业与服装鞋帽皮革制造业工业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在此期间,上海地区增速低于江苏和浙江地区,且上海、江苏、浙江地区在“十一五”期间增速均开始大幅下降。但是从2004年开始,泛长三角的江西、安徽地区增速超过上海、江苏、浙江地区且增速保持快速上升,均超过30%,与上海、江苏、浙江地区形成明显的“剪刀差”。所以从趋势角度看,说明传统优势制造业逐步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地区扩散,现代战略性产业和服务业却向中心城市聚集的态势在加强。
图1 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传统食品与服装皮革制造业增长率变化趋势
2.区域经济合作是多元利益博弈过程。随着经济区内部资源整合和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竞争格局由区域内部竞争逐渐转变为区域间的竞争,为了获得发展先机,无论是企业和地方政府,都需要借助区域整体力量,合理配置资源,以适应来自各种外部的竞争压力。但是,区域内不同行政区为了共同利益所开展的经济合作和各种跨行政区的经济活动,到处充斥着合作各方多元利益关系的博弈。首先,在现行绩效考核机制和官员金字塔式晋升模式下,地方政府官员需要同时兼顾政治和经济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通常更偏好地方局部经济,而忽视区域整体经济,只有当区域经济合作能够服务于他的利益最大化目标时,区域经济合作才能有效实施。其次,不同地区功能定位不同、利益诉求及其实现途径不同,致使区域经济合作利益目标多元化,区域合作通常流于形式,难以实际展开。例如,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香港期望对接内地继续作为内地对外开放窗口和桥梁,特别是开拓国内市场,分享内地发展成果,以获取国内外两个市场资源来巩固其国际大都市地位;广东则期望拓展内陆腹地,借助周边省份要素资源,以获得更大市场空间,,实现产业转型;澳门致力于打造国际博彩业旅游城市;江西等内陆地区期望借助广东及港澳地区实现产业对接、吸引投资。
(二)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区域经济合作市场经济联系不平衡。区域经济合作建立在区域内不同行政区相互间密切的经济联系基础上,如果地区相互间经济联系强度偏弱且极为不平衡,企业无法在区域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边界效应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下一篇:非均质后发大国中区域差距、空间互动与协调发展的一般方式
相关文章
本文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56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45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