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循环经济视域下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1 22:17

  本文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循环经济 区域差异性 经济增长方式 出处:《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针对区域协同发展,循环经济强调多样化的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高效投入的区域优势资源、公平的区域发展机会和差异化的政策。在循环经济视域下,京津冀区域应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出发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目标体系,从比较优势出发科学选择区域发展的资源禀赋与特色增长点,从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出发持续提升经济要素组合利用水平,在推动区域协同的过程中提升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通过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跨地区产业合作,加快市场化改革和科技创新等措施,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进程中。
[Abstract]:Changing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is one of the core problems i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it is also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and inevitable choi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Circular economy emphasizes diversifie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bjectives and development priorities, efficient input of regional advantage resources, equitable reg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differentiated policies.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hould start from changing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to construct the target system of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scientifically select the resource endowment and characteristic growth point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from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 level of combin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economic elements should be continuously promoted,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regional economy should be promoted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regional coordination. By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infrastructure, we can promote cross-regional industrial cooperation. Accelerating market-oriented reform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concept of circular economy runs through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京津冀循环经济协同发展实现机制与路径研究”(TJYY15-038)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中若干重大问题研究”(15JZD021)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开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探索历程与战略选择[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肖金成;;京津冀一体化与空间布局优化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3 孙久文;原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比较和演进重点[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05期

4 诸大建;朱远;;生态文明背景下循环经济理论的深化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开忠;;关于规划建设国家行政新城的政策建议[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年11期

2 于文豪;;区域财政协同治理如何于法有据:以京津冀为例[J];法学家;2015年01期

3 杨开忠;;京津冀大战略与首都未来构想——调整疏解北京城市功能的几个基本问题[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年02期

4 杨开忠;;打造国家区域治理现代化首善区——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的研究与建议[J];国家治理;2014年19期

5 孙久文;原倩;;我国区域政策的“泛化”、困境摆脱及其新方位找寻[J];改革;2014年04期

6 孙久文;丁鸿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07期

7 杨艳;贾三满;王海刚;;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上海地质;2010年04期

8 胡序威;;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变与展望[J];地理学报;2006年06期

9 诸大建;朱远;;循环经济:三个方面的深化研究[J];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10 诸大建;臧漫丹;朱远;;C模式: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巧;迎接“循环经济”的到来[J];广东经济;2001年01期

2 冯良;关于推进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J];广西节能;2002年04期

3 李剑;;人与自然在循环经济中握手[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2年22期

4 ;何谓“循环经济”[J];求知;2003年02期

5 冯之浚;″循环经济″是个大战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5期

6 冯久田,尹建中,初丽霞;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实践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2期

7 ;环保总局四大措施推进循环经济[J];化工管理;2003年11期

8 田丁;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关系如何?[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3年03期

9 李颖,杨慧敏;循环经济: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生态化经济[J];兰州学刊;2003年05期

10 张力,卢平书;关于钨制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点思考[J];硬质合金;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能环保新型青钢[A];山东金属学会第五届冶金能源学术委员会换届暨冶金企业节能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经验交流材料[C];2009年

2 刘国才;;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范小克;;发展中国特色循环经济(一)——兼论循环经济的三个基本层面[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4 范小克;;发展中国特色循环经济(二)——运用“和谐技术”建设“和谐工程”[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5 钱进强;;试论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我国循环经济2008年发展报告[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08年)[C];2009年

7 王厚亮;;贯彻循环经济理念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合肥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实践[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岑生;;竖立循环经济理念 创建生态示范行业[A];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诸大建;;在新发展观的平台上认识和发展循环经济[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黄海峰;马重芳;吴国蔚;陈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纯友;专家为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献策[N];安徽日报;2005年

2 ;循环经济:奋力崛起新机遇[N];安徽日报;2005年

3 石中元;初露端倪的循环经济[N];北京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赵庆国;循环经济的圈一定要画圆[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郭军;发展循环经济:理念与立法并举[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鲁潍;“经营环保”与实现“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2年

7 记者 郭文生;天津推行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3年

8 周雁凌 庄家成;山东八项措施力推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4年

9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季昆森;将循环经济的原理渗透到环保工作中[N];中国环境报;2005年

10 记者 原二军;循环经济改变发展模式[N];中国环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黎雪林;我国循环经济的系统分析、评价与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曹旭;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效果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4 冯南平;循环经济的若干运行模式及其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5 王晶;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模式及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岩;日本循环经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李长友;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制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沈铁冬;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鹿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泽宇;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与布局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宾;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夏鹏;循环经济立法问题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3 朴明洵;韩国与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合作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4 王梅凌;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刘青;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隋欣;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建治;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及政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8 郑欣;循环经济法制相关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9 高丽丽;循环经济与我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潘晨;循环经济推进机制分析及我国策略[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9年



本文编号:1553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553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2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