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河南金融集聚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0 09:00

  本文关键词:区域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郑州大学》 2012年

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河南金融集聚问题研究

范新磊  

【摘要】:金融集聚已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金融集聚竞争力成为金融产业发展和向集聚高级阶段演化成为金融中心的评价标准。从现实来讲,河南金融已经呈现集聚态势,但是其金融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而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金融业的主要集聚地区,也可以说形成了全国性的金融集聚中心。从政策引导方向来讲,区域性金融中心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也是河南的重大发展战略规划,肩负着河南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资本保障。因此,在推进中原经济区背景下,需要大力提升河南整体金融集聚竞争力,加速促进河南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 本文以金融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初步建立了集金融产业集聚理论、区域金融中心理论和CBD金融集聚区建设理论于一体的理论框架。首先从金融总体状况、分行业状况及金融资源地区分布状况三方面,运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各地市金融产业集聚现状及集聚演变过程进行描述;其次,构建了有区别于传统竞争力的金融集聚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衡量一个地区金融产业集群在资源要素集聚规模、集中专业化水平和经济支撑等方面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河南金融集聚竞争力;再利用威尔逊模型分析河南金融集聚的辐射能力,得出具有相对正辐射能力的城市;接着从金融耗散结构的角度,构建了灰色关联金融熵的概念,依据模型设计探讨郑州市的金融集聚演化过程与发展趋势;最后根据现状分析和实证结果,总结出河南金融集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终提出提升河南金融产业集聚力的对策建议,包括推进细分产业的各个突破发展,搞好金融产品、工具及新生产业的创新与提升,发展金融教育与培养人才,加快建设郑州区域金融中心,最后提出保障政策建议能更好发挥效果的政策保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7;F2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晓波;王睿;;市场主导型金融集聚发展演进因素探索[J];当代经济;2007年12期

2 谷国锋,张秀英;区域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3 晏艳阳;蒋恒波;钟学军;;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方案设计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4 刘同山;;北京区域金融发展的集聚效应与辐射效应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1年11期

5 王传辉;国际金融中心产生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06期

6 赵晓斌,王坦,张晋熹;信息流和“不对称信息”是金融与服务中心发展的决定因素:中国案例[J];经济地理;2002年04期

7 胡星;;金融聚集与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10期

8 连建辉 ,孙焕民 ,钟惠波;金融企业集群:经济性质、效率边界与竞争优势[J];金融研究;2005年06期

9 刘国宏;;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综合评价研究[J];开放导报;2011年03期

10 梁颖;罗霄;;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模式研究:全球视角与中国的选择[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郗文泽;金融服务产业集聚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文全;西北经济区金融集聚程度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1年

2 王春鑫;广西金融产业集聚实证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3 马丹;金融集聚浅析以及金融产业集聚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4 徐云锦;金融集聚与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理论及对上海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文勇;李冬梅;;阿坝州三大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郑亮;蒋志雨;;铝粉厂粉尘爆炸危险性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J];安防科技;2009年08期

3 齐新安;朱祖林;;安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与发展态势的灰关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汪周生;;外部环境因素与合肥会展经济发展关联效应的实证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王贵权;朱云鹃;;企业债券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丁玉玺;;安徽省科技与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度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吴国锋;;基于二次插值的GM(1,1)模型在用电量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王辉;孙世群;熊鸿斌;;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灰色预测的研究[J];安徽化工;2006年04期

9 邱福林;穆兰;;广东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进程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朱春江;唐德善;;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农业种植业结构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碧春;;灰色系统理论在建筑物变形分析中的应用[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尹春杰;孙洁君;张承慧;;一种新型的蓄电池组状态在线检测及故障预报算法[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李军亮;肖新平;毛树华;;灰色双层线性规划的粒子群解法[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戴文战;李俊峰;;图像边缘检测新算法及应用[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刘捷;李军亮;廖锐全;;非等间隔广义累加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应用[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李俊峰;戴文战;潘海鹏;高金凤;;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图像去噪算法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李俊峰;戴文战;潘海鹏;;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自适应图像去噪算法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8 戴文战;李燕;杨爱萍;;基于遗传算法的灰色Verhulst模型的改进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9 廉同辉;王金叶;;基于灰色关联的自然保护区居民旅游感知研究——以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陆相林;赵宁;;基于设施选址理论的城市旅游集散中心优化配置初探[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少辉;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决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徐敬俊;海洋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研究暨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魏光明;我国环境税收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赵昕;海洋灾害补偿基金设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董凤娟;注水开发阶段的储层评价与油水分布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曲建军;基于提速线路TQI的轨道不平顺预测与辅助决策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峰;网络环境下单线列车运行图编制的优化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彭保发;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浪;公路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控制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慧;杏鲍菇优良杂交子的初步选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金龙;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文伍;杉木树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及瓦斯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晓彬;新安井田瓦斯赋存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米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及绩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明;深井底板突水判别和预测系统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陆林飞;上海市中心城区台球馆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吴壮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王顺岩;灰色系统理论在间歇式染色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振;网络舆情预测关键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坚,杨素兰;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兼及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王步芳;;首都金融产业集群优势与发展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赵群毅;;对“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的再认识[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米运生,吴彤,段文君,盛军锋;对创建成都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思考[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综合性思想理论);1999年04期

5 林广;纽约曼哈顿中心商务区建设的得失成败[J];上海市建设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李扬;;金融中心:聚集金融资源的有效机制[J];中国城市经济;2004年12期

7 李光荣;;关于建设金融中心几个争论问题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04年12期

8 李波;武汉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几个问题[J];长江论坛;2004年04期

9 杨慧;关于构建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的探讨[J];财贸经济;2002年08期

10 倪鹏飞,孙承平;中国城市:金融中心的定位研究[J];财贸经济;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樊鸿伟;浦东新区金融产业集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丹;金融集聚浅析以及金融产业集聚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会平;;中原经济区 又一个新的伟大构想[J];创新科技;2010年10期

2 党涤寰;;“中原崛起”[J];领导文萃;2010年22期

3 韩红军;;中原经济区 农业的“文章”能做多大[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年09期

4 郑邦山;;建设中原经济区,我们责无旁贷[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1期

5 秦亚洲;;“中原经济区”蓄势国家规划[J];瞭望;2010年50期

6 卢展工;;积极谋划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1期

7 刘荣增;;中原经济区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好“三大统筹”工作[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1期

8 段治乾;;高校要为建设中原经济区 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保障[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1期

9 南焱;;专访河南省常务副省长李克:中原经济区引来的不只是富士康[J];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10期

10 张建昌;白献民;常石明;;共话中原经济区[J];人大建设;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占仓;;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宋春东;;加强科技人才培养 给力中原经济区建设[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3 李世杰;;中原经济区产业转型的途径[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4 李建中;;序[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5 齐纪高;;中原经济区铁路建设的思考与建议[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6 王晶;;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7 吴宏亮;贾迪;尹雷雷;;中原经济区建设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分析[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张君;曾杰;王玲;;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信阳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9 周振民;;郑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A];寒区冰情与冻土水文效应——第4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序[A];河南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河南日报;2010年

2 省直党校科研室主任、副教授 周四选;[N];河南日报;2010年

3 记者 平萍;[N];河南日报;2010年

4 刘弘毅 本报记者 董昭武;[N];中国经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谢建晓;[N];河南日报;2011年

6 中原工学院院长 崔世忠;[N];河南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刘先琴;[N];光明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宋华茹 郭津;[N];河南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叶一剑 实习记者 刘一苇;[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10 吴建有 李凌 (本报记者 吴建有);[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沛;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傅雪莹;世界金融地理层级性及中国金融发展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桓辉;文化强省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王春选;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县域软实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贺;中原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特征、演变及其调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7 王阅微;深港金融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晓鑫;基于金融视角的中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卢钦;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重构[D];河北大学;2010年

10 周琳静;非吸储类放贷人法律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新磊;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河南金融集聚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白璐;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青华;中原经济区人才开发战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王海军;中原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胡俊平;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测度及路径选择[D];郑州大学;2012年

6 朱文涛;中原经济区社会治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翟公领;郑汴金融同城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8 燕丽丽;生态文明视阈下的中原经济区建设[D];河南大学;2012年

9 曾琰;中原经济区与河南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10 李晓娜;中原经济区地方府际合作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区域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9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69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9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