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
本文关键词: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
来源:北京社科规划 作者: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日期:2006-06-19] 王守法 王云霞
[字体:大 中 小]
70 年代我国即已恢复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席位。1986 年“乌拉圭回合”之后,我国不 适时机地提出了“入关/复关申请”。经过 15 年的努力,中国终于胜利地得到了世
界社会的高 度认可。一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明显加速。2002 年 GDP 首次突破了 10 万亿元,年增长率 提升到 8%;其中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 3 万亿元,年增长率 12.6%,比上年提升 2.7%! 一、国外关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带有鲜明个性的区域经济迅速崛起, 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重 要支撑点。而区域创新又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知识资源在区域创新中被赋予 了新的涵义。 区域创新对知识资源要求在质和量上的双重提高, 要求作为高智力发展和创新 重要发源地的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担负起更加重要的责任。 国外学者从不同角 度阐释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理论。 (一)三螺旋理论 在崇尚创新的知识经济社会, 创新制度环境的各要素——政府、 企业与大学会以市场要 求为纽带而联结起来, 形成一种三种力量交叉影响的三螺旋关系。这就是所谓三螺旋理论。 三螺旋理论的核心在于,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 在区域内的科研院所与大学成为主要知识资 产, 具有了更高的价值。在成熟的创新区域内, 科研院所与大学通过其组织结构最下层的研 究中心、 科研小组以及个人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活动良好的接口, 在区域内发挥了强大的技 术创新辐射作用。 (二) 区域竞争力理论 以高等教育为源泉的“ 国民素质与科学技术”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区域竞争 力主要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在国际竞争力八大要素 中,科技竞争力、国民素质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国民素质竞争力的 44 项指标中有 22 项、 科技竞争力的 26 项指标中有 19 项与教育相关,尤其是与高等教育有关。 (三) 非均衡增长理论 以高等教育为基础的“ 产业结构更新”是实现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的动力。非均衡发展理 论认为,经济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无论在世界范围还是在一国范围内,客观上已形成一
种经济技术梯度,经济增长往往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个或几个实力较强的区域中心, 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 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 这些增长极地区对其他地 区具有支配效应,随着经济的发展,推移速度的加快,地区差距逐步缩小,实现经济分布的 相对均衡,进而实现一国经济的平衡发展。 非均衡发展理论揭示:(1)产业结构更新是地区经济向高梯度发展的根本动力。(2) 创新会直接打破区域平衡,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3)区域劳动力质量差 异是影响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4)区域联合与融合有助于减少区域间壁 垒,促进分工协作;有助于扩大要素流动范围,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高等教育具有教学、科 研、服务三大职能,是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的主要依托,因此, 高等教育是实现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的关键所在。 (四)新增长理论 以高等教育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新增长理论认为,内生的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技术(或知识)、人力资本具有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 的存在是经济实现持续增长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新增长理论揭示, 知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决 定性内生变量,知识的积累取决于经济当事人用于研究与开发、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投资。 因此,高等教育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五) 后发优势理论 以高等教育为动力的“创新”是后发优势的关键。 后发优势理论指经济欠发达国家与地区 有效利用资源、创新、机遇、政策等优势,获取更佳的经济效益和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实 现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趋同化, 甚至超越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实现跨越式 发展。后发优势有:资源型、联动型、机遇型、创新型、干预型等 5 种类型。营造和发挥后 发优势的关键是将创新作为后发优势的灵魂。 高等教育对技术创新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科技成果转让能将潜在技术优势转化为现实生 产力,为实现经济赶超提供智力支撑。 二、国内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研究 国内学者关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是试图总 结出二者关系的一般理论, 二是分析二者相互作用的各个方面。 本节从以上两个角度加以总 结。
(一)一般理论 我国学者把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总结了以下六个理论。 1. 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理论 这种理论的主要观点有:第一,教育有两条基本的规律。即教育内部关系规律和教育外 部关系规律。 教育内部关系规律是指教育自身的规律。 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是指教育同社会的 关系规律。它是针对教育内部关系规律而言的,其简单表述就是“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 应”。“适应”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教育必须受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 另一方面,要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第二,高校与社会的经济、政治 和文化有着紧密的、 直接的联系。 高等教育区域化是使高校更好地主动适应逐步完善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途径,使得高等教育对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做出敏锐的反 应,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专业设置、资源 利用等方面的深入改革。第三,就某一所地方高校而言,它不仅要注意研究国家经济政策的 变化, 研究与地方高校技术优势相匹配的技术市场的变化, 研究与地方高校专业设置相关联 的行业经济的变化, 而且要特别注重高校所处的周边关系尤其是政府关系、 社区关系和媒介 关系的处理。高校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为义不容辞 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与高校有着非常密切的直接的利益关系。 2.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其支撑点是教育经济学中关于投资的利益共享、成本分担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教育成 本分担理论有两条原则:一是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谁就应当担负教育成本;二是能力原则, 谁占有国民收入, 谁就有能力负担教育投资。 从管理体制上看, 我国高校有中央和地方之分。 中央所属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大部分走向地方的工作岗位; 这些高校还在科学研究、 产品开发、 决策咨询、管理、就业等方面为地方做出巨大贡献,带动地方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为地 方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与中央相比,地方是国家高等教育的最大收益者。因此,根据受益原 则,地方对中央所属院校也应该给予有效资助,将中央所属高校纳入地方计划的范畴,但不宜 进行过多的管理和干预。 3. 非均衡发展理论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引用了经济学的术语“非均衡”。其原意是指不存在完善的市场、不存 在灵敏的价格体系的条件下所达到的均衡。 在非均衡发展之下, 资源的配置方式就会变得更 加复杂,其效益也会受到影响。非均衡实际上也是一种均衡,是市场不完善前提下的均衡, 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均衡。
非均衡发展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体现是,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 应,脱离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均衡配置、布局高校,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区域内高校 的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千校一面,尤其是管理体制僵硬,管得过多过死, 缺乏灵活性;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和氛围较差,高校缺乏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 经济发展服务的约束、激励和竞争机制,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专业设置、招生等限制仍然 较多。一般说来,区域经济发达程度与其市场化程度呈正相关。在发达地区,其产业结构以 第二、三产业为主,资金投入总量大,个人投资旺盛,财政自给率和贡献率高,市场化程度 较高。因此,必然要求这些地区的办学体制和资源配置重点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例如政府对 高等教育的直接调控权让位给市场而实施间接管理; 集中社会闲散资金, 发展民办高等教育。 落后地区由于市场化程度低,因而在办学体制和资源配置等方面与发达地区有所不同。 4. 第三职能理论 高校的职能经历了三个变化, 即由单纯培养人才到以教学、 科研两个中心再到实现教学、 科研、生产三结合,直接为社会服务。培养人才这个职能是从近代大学一产生就有的,被认 为是大学的第一职能, 科学研究则成为大学的第二职能, 大学的第三职能即直接为社会服务 的职能。高校这三个职能的产生和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尤其第三职能的产生,说明大学教育 与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越来越密切。而第三职能又是在高校参与区域经济发展,带 动大批落后地区崛起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种情况说明,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 高校自身职能扩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由于经济和社会发 展历史地存在着二元结构,而且推行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经济梯度推进战略。因此, 高等教育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必然存在着地区性差距,因此,提出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高等教育区域化是我国整体发展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效的战略选择。 5. 全息结构理论 全息结构是一个由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的四个子系统(物质再生产、精神再生产、人力 再生产、自然再生产)构成的“四位一体”的空间网络结构。它的主要特征是,任何一个微观 子系统的内在结构都反映出宏观大系统的一般结构特征。 我们可以把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和 人力生产三个系统简化为经济活动, 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神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从事知识和技术生产的科技活动, 科技活动既为经济活动提供知识与技术, 又为教育活动 提供新的教学内容和技术手段; 教育活动是人力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育活动为经济活动 输送具有一定素质的人力资源, 同时也为科技活动提供科技人才, 科技反过来又成为教育活 动的知识源泉。教育、经济、科技三者密切配合,互相促进,在整个人类活动系统中同时并
存,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也同样具有全息结构的特征,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城市不同 层次级别的系统中都包括这三个系统。 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系统,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表现为区域内的教 育、经济、科技的互动作用。各种不同的区域经济在发展并形成自身经济特色时,必然要求 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系统。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并行发展与配合, 是高等教育与 区域经济获得最佳发展的必要条件。 6. 教育方针理论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教育与生产相结合,一是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层次、一个目的,而后者则 是前者的一个方面、一条途径。教育必须与生产相结合,则要求教育发展要与国民经济的发 展相适应。教育必须与劳动相结合,即要求学校恰当地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在随着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经济发展的区域化迫使高等教育要走出一条适应我国和地区实际 发展的新路子。而高等教育区域就是其本身发展所能够实现的合理的途径。
(二)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研究 许多学者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认为高等教育的 发展对地区、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产生着巨大影响。但反过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又受到 社会发展的制约,,尤其是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
1.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 区域经济水平会影响到公众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区域公众的经济实力和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也从根 本上制约着家庭教育投资的增长水平。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恩格尔系数越小,即居民家庭 在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越小;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恩格尔系数越大,即居民家庭 在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越大。 实证分析表明, 食物消费所占比例与家庭教育消费所占 比例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即家庭消费中用于食物的比例越低,则用于教育的投资比例越高; 用于食物的消费比例越高,则用于教育的消费比例越低。并且,教育消费比例对食物消费比 例呈现弱弹性,即食物消费比例每降低 1 个百分点,家庭教育消费水平提高 0.72 个百分点。 统计分析结果揭示了国民对教育的投资能力是受家庭消费结构严重制约的。
(2)区域经济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我国高等教育实行大幅度扩招后, 随着扩招后第一届大学生毕业, 人才市场超载成为当 今就业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除去正常的人才流动、下岗再就业以及其他形式的失业人群, 等待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三种类型:应届、往届和春季毕业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不仅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预期收益, 而且影响家庭和个人对高等教育投资的积极性, 进而影 响到高等教育的发展。这其中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将产生直接作用。因为,区域经济发展越 好,对劳动力的需求就越大,大学生就业的前景也就越好。
此外,区域经济发展也使其有能力为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投入,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中 的主体多元化更促使多渠道投入高等教育成为可能。 2. 高等教育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高等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是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而其中人力资源又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 没有人力资源根本就谈不上技术创新。 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都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 这就意 味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区域创新对知识资源要求 在质和量上的双重提高,要求作为高智力发展和创新重要发源地的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 的过程中担负起重要责任。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流向,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沿 海发达地区、大都市和培养学校所在地。由此可见,企业所在的城市如果是大学密集地区或 发达地区的大都市,就有可能比其他地区的企业优先得到高素质人才。 (2) 高校学生消费是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教育启动消费论的基本观点是通过高校扩招和增加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拉动大量消 费,并相应地增加就业。在无需国家和财政拿出大笔钱的情况下,可在短期内形成一个巨大 的新经济增长点。 首先,要适当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对经济的确存在一定的拉动 作用,因此,发展并适当地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以高校为中 心的小经济。其次,高校对区域经济的短期拉动作用是有限的,是受到区域经济整体状况的 限制的。要增大高校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必须相应地改善高校周边的经济环境。再次,将高 校作为小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 美国研究证明, 高校的存在对周围房地产的价格提升起到一 定作用。因此,要以高校为中心开展房地产业、商业、饮食业的发展。再次,要大力发展高 校旅游业。一是针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外出旅游,因为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有足够的假期、相 当多的旅游需求、也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二是可将高校作为一种旅游资源,高校具有很多
人文景观和一定的历史意义,将高校作为一项旅游资源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3) 高等教育是带动区域高新技术发展的基地 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目前正在走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 化路子”。毫无疑问,高等院校应该自觉成为走在这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领军力量。从世 界范围来看,选取高校集中的地区建立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大力发展高科技生产,是许多国 家经济腾飞的致胜法宝,如美国的斯坦福科学工业园(硅谷)、波斯顿工业园区、日本的筑 波科学城、韩国的大德科学城等,其成功的经验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4)高校的基建投资是刺激区域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普通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使得各个高校的硬件设施已经处于严重不足状态, 尤其是校 舍的短缺,需要加大基建投入。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的设置标准,如果增加 1 名学生就 需要新增基本建设费 3.8 万元左右。基础建设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基建过程中原材料的就近 便宜采购和建筑工人的就近聘用, 而这些无疑都会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有 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等院校对经济的影响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以外, 还包括高等院校的科技产业对地区经济影响 等因素。 三、对现有研究的思考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的总结, 我们可以发现: 高等 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二者关系研 究的重要性已取得普遍共识。但这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 关于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现有研究多侧重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应 在定量分析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工作,通过广泛搜集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如分析北京的高等 教育对北京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从中得出了有说服力的结论。
(二) 缺乏不同地区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比较分析 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不平衡发展, 因而不同地区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层次
等要求也会有所不同。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现有研 究缺乏相关的比较分析, 因此, 今后的研究应通过比较不同地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三)缺乏促进高等教育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设计 尽管国内外学者充分论证了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并提出了高等教育区域化 的建议, 但缺乏对特定地区具体情况的实证分析, 因而也就缺乏对特定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 整体的政策设计。 因此应对特定地区高等教育、 地区经济发展及相互关系进行详尽分析的基 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整体的政策建议,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 (“北京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与效率”阶段成果)
更多相关文档: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来源:北京社科规划 作者: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日期:2006-06-19] 王守法 王云霞 [字体:大中小] 70 年代我国即已恢复...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1.2 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技术支持 人力资本 理论 认为, 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贡献也就越大, 而提高 人口素质最重要的途径就...
提升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关系的对策研究
深入探讨我国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分析区域高等教 育与经济发展...寻求提升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分析 地方高等...三、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探讨 ...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 教学的融合,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
教育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实力相关性分析
9 3.2.3 区域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科技...综上所述,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同时有...本文定性分析教育对经济发展产生 影响的理论机制, ...
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评述
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评述_日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评述 区域之间的联系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及对接路径选择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及对接路径选择_军事/...探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并着力从高职教育观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更要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_中职中专_职业...本文以相关教育理论和经济学原理为基础,重点结合濮阳...下面,从政府、职业学校、用人单位三个维度探讨中等...
大学城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评价模型探讨
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评价模型探讨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效果的评价效果,与选用的评价标 准有一定的关系。...大学城集聚效应的理论探... 2页 免费 区域品牌对...
更多相关标签: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 | 理论探讨杂志社 | 理论探讨 | 理论探讨杂志 | 平衡理论体系的探讨 | 理论探讨编辑部 | 理论探讨 投稿 | 理论与探讨 |本文关键词: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2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72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