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变与创新
本文关键词: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变与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DOI:10.16059/http://www.doczj.com/doc/2f9f62c6dd36a32d7275810d.html 43-1008/c.2009.01.063
2009/1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变与创新
钟有林 李霁友
摘 要: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对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综述熊彼特创新理论、弗朗索斯的增长极理论、缪尔达尔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赫希曼的核心区与边缘区理论、弗农的梯度推移理论、产业集群理论以及国内对区域经济非均衡理论的研究现状,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分析,体现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应用与创新。
关键词:非均衡状态;区域经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09)1-040-02
作 者:钟有林,东华大学管理学院;李霁友,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上海,200051
制下的增长极”和“计划机制下的增长”二种,实现了从经济理论向经济政策的转变,取得区域经济学和中观经济学的理论突破。增长极理论主张把有限的稀缺资源集中投入到发展潜力大、规模经济和投资效应明显的少数部门和区位,使增长点的经济实力增强,同周边区域经济形成一个“位势差”,增长点再通过市场机制的传导媒介力量引导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理论从总体上看是建立在发达市场经济机制的背景之上的,所以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和城市体系发育比较成熟,具有便捷的交通通讯联系,产业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关联效应,各中心之间也有较强的空间相互作用,引进一个新的增长极,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区域乘数,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相反,后发区域最大的弱点就是产业之间缺乏联系效应,加上落后的基础设施,引进的增长极很有可能成为区域经济中的“孤岛”,更不可能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4]
(三)缪尔达尔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缪尔达尔在《经
一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变
(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创新理论,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将创新理论引入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个波段一个波段的起伏现状,整体经济的增长通过某一个时段创新成功的企业或地区的“创新———模仿———均衡———再创新———再模仿———均衡”的运行方式来实现。因此,经济的增长是一种螺旋式、非均衡状态的增长方式。熊彼特将实现经济增长的诱因归结为技术的进步与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的贡献在于从正面认识到了由创新引起的“不均衡状态”可以实现经济增长,认识到经济的增长必须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产环境,并且感悟“创新”成功的企业或产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经济效应,这为后来的产业集群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弗朗索斯的“增长极”。20世纪5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斯佩鲁(Francois.Perroux)在《经济空间:理论与应用》一文中正式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空间存在着若干起支配和推动作用的经济部门———增长极,经济的增长并非在均衡状态下发展,而是在“中心”或“极”的作用下首先在某一点上取得突破,实现增长,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佩鲁将增长极分为两类:一类是厂商或企业,另一类是产业。此后,法国经济学家布德维尔(J.R.Boudville)《区域经济规划问题》(1957)和《国土整治和发展极》(1972)中提出“区域增长极”概念,
[3]
[2]
[1]
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1957)和《亚洲戏剧:各国贫困问题考察》(1968)等文章中提出“回波”和“扩散”概念,形成“二元经济结构”的理论框架。
[5][6]
缪尔达尔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动态
实现的过程,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运动和效应。一是“回波效应”,即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阻碍作用或不利影响,促使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的“回流”和“聚集”,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差距。二是“扩散效应”,即发达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期,必须促成各种生产要素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扩散,从而产生有利的影响。同时,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回波效应总是先于扩散效应,市场通常倾向于增加而不是减少区域经济差距,因此,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永远存在。在此基础上,缪尔达尔进一步提出强化国家干预的作用,这一观点成为后来许多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时的理论依据。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过分强调发展对于“不平衡”的依赖,这一点是不足取的。
(四)赫希曼的“核心区———边缘区”理论。缪尔达尔的理论为后来者赫希曼(A.Hirschman)所继承,后者提出了区域非(四)赫希曼的“核心区———边缘区”理论。缪尔达尔的理论为后来者赫希曼(A.Hirschman)所继承,后者提出了区域非
[7]
均衡增长的“核心区———边缘区”理论。赫强调指出,经济增
长不会同时出现在所有地区,而一旦出现在某处,在巨大的集聚经济效应作用下,要素将向该地区集聚,使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加速,最终形成具有较高收入水平的核心区。与核心区相对应,周边和落后地区称为边缘区。经济增长产生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同时存在,同时起作用,但在市场机制自发作用下,极化效应占支配地位,并进而提出了“边际不平衡增长理论”。与佩鲁不同而与缪尔达尔相似的是,赫希曼主张政府的积极干预。赫希曼认为,尽管经济增长的聚集将首先加大地区间的经济差异,但长期的地理渗透效应将足以减少这种差
将增
长极概念从经济空间转向地理空间,认为增长极存在“市场机
40
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变与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0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80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