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
本文关键词: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21卷第1期经济地理Vol.21,No.1;2001年1月ECONOMICGEOGRAPHY;文章编号:1000-8462(2001)01-0;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李国平1,王立明2,杨开忠1;(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中国北京10087;本文考虑深圳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尤其是关注深圳区;对“内”采用节点分析、线路分析、联系作用量
第21卷第1期经 济 地 理Vol.21,No.1
2001年1月ECONOMICGEOGRAPHYJan.,2001
文章编号:1000-8462(2001)01-0033-05
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
李国平1,王立明2,杨开忠1
(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中国北京 100871;2.中国林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中国北京 100091)摘 要:深圳发展过程是同全国、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等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过程。深圳发展的历史、现在与将来都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密切相关。深圳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极为密切的资金、技术、人才(包括劳动力)以及市场方面的广泛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过去深圳经济发展的关键,更是深圳持续发展,实现第二次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深圳的发展离不开它所紧密依托的区域即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本文从深圳同珠江三角洲及香港两个层面,通过区域经济联系强度量化指标以及投资及旅游联系等实际测度了深圳对外区域经济联系状况,进而提出深圳加强同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若干政策建议。关键词:深圳;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定量分析;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本文考虑深圳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尤其是关注深圳区域经济近程合作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分别分析深圳的对“内”(不含港澳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香港)的区域经济联系,并指出问题所在,进而提出政策建议。
对“内”采用节点分析、线路分析、联系作用量分析等研究方法确定深圳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联系。节点分析主要是通过研究区域内各节点的经济规模或实力,对节点进行等级划分,从而为区域经济联系研究奠定基础;线路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内现有交通网络的特征,包括道路的等级、类型、长度等,对节点(城镇)间的相对可达性进行分析;在节点分析和线路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联系作用量模型和隶属度分析深圳与珠江三角洲(港澳除外)的其他中心城市的空间经济联系及其作用范围。对“外”通过投资以及旅游等指标来讨论深港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作用的变化。
模的一个指标。在确定了上述城市规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依据各城市非农业人口(Pi)、GDP(Vi)和专业技术人员数(Si)分别计算各中心城市的非农业人口指数(KPi)、经济职能指数(KPi)和科技职能指数(KPi)。计算公式如下:
KPi=
Pin
i=1
∑Pi
n
(KPi、KPi的计算公式以此类推)
在分别计算的人口、经济职能和科技能力职能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各城市的中心职能强度。
KTi=KPi+KVi+KSiKEi=
KP+KV+KS3
根据和的值的计算结果,对9个经济中心城市进行了等级划分,共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的等级(见表1,表2)。
表1 经济中心城市的中心职能强度Tab.1 Centralfunctionintensityofeconomiccentercity
序号123456789
城市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中山佛山江门肇庆惠州
中心职能强度KTi
13.365.131.551.511.461.301.020.860.81
中心职能强度KEi
4.45
1.710.520.500.490.430.340.290.27
1 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的
区域经济联系测度与分析
1.1 中心城市的等级划分
利用节点分析对珠江三角洲9个中心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惠州、江门和肇庆)进行等级划分。选取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数和国内生产总产值来代表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同时考虑到城市在区域经济联系中接受和消化外来技术、资金、市场信息等方面能力的不同,将各城市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也作为反映城市经济规
收稿日期:2000-04-14;修回日期:2000-12-25
。
34
表2 经济中心等级划分Tab.2 Economiccentergradation
等 级一级中心
二级中心三级中心
KT值
KE值
经 济 地 理 21卷
在的联系强度大小;相对联系量是在绝对经济联系的基础上,结合低级经济中心本身的接收能力,并比较其在区域内所有同级经济中心中条件的相对优劣来确定的。绝对联系量可用来分析经济中心辐射潜能及其强弱的空间变化,相对联系量能较全面的反映除距离之外的其他因素对经济联系所造成的影响。本文考虑到数据获取关系,仅计算绝对联系量。其计算公式如下[1]:
Rija=
PiVi×
Dij
jVj
区域中心
KT>5KE>1.5广州、深圳5>KT>1.21.5>KE>0.4东莞、珠海、中山、佛山KT<1.2KE<0.4江门、肇庆、惠州
1.2 中心城市间可达性分析
可达性是度量两地间交往、联系方便程度的相对指标。可达性值越高,说明两地间交往越方便,反之则联系不便。可达性分析的具体方法是依据区域交通网
络现状和线路等级规模,计算出区内某点到区域内其他点的交通联系时间,并通过交通联系所需时间的相对比较量来反映空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可达性系数的具体计算如下:
Ai=
Di A =Vin
其中:Rija为绝对联系量;Pi,Pj,为城市i,j的人口数;Vi,Vj为城市i,j的国内生产总值;Dij为i,j两城市间的交通距离。
并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经济联系隶属度:
Fij=
Rija
∑Ai ai
i=1
n
=
Ai
其中:Ai为i城市的可达性值;Di为i城市与某中心城市间的最短路径交通距离;Vi为i城市与某中心城市间的交通道路平均行车速度;A为i城市与n个中心城市间 Ai的平均值;ai为可达性系数。
利用公式计算广东省内二级中心对各一级中心以及三级中心到到各一、二级中心的可达性系数。根据可达性系数的大小,得出各城市与较高级别中心城市的可达性排序(见表3、表4)。
表3 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间可达性系数
Tab.3 Accessibilityindexofcentralcity
inthePearlRiverDelta
中心等级
城市东莞珠海中山佛山江门肇庆惠州
广州0.971.491.863.341.491.671.20
深圳1.04
0.750.680.590.570.672.15
东莞—
———0.930.901.99
珠海—
———0.850.740.55
中山—
———1.251.030.71
佛山—
———1.912.111.03
东莞
珠海中山佛山江门肇庆惠州
∑Rij
j=1
n
由上述公式计算得出各区域中心城市相对于其周围高级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隶属度如下(表5、图1)。
表5 城市间经济联系隶属度表(%)
Tab.5 Subordinationdegreeoftheeconomic
linkagebetweencities(%)
城市名称
广州65.0379.7884.3991.8860.3162.4140.94
深圳34.97
20.2215.618.1211.5912.6436.92
东莞—
———6.375.6711.56
珠海—
———4.703.792.57
中山—
———7.485.733.63
佛山—
———9.549.774.38
二级中心
1.4 测度结果及其简要分析
第一,广州是珠江三角洲内的枢纽城市,而深圳则主要对周边区域具有一定影响。由表6、表7可以看出
表6 1986—1996年广东及深圳实际利用
外资中港资所占比重(%)
Tab.6 PercentageofcapitalfromHongKongtoforeigncapitalusedbyGuangdongandShenzhen(1986-1996)
年 份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深圳特区特区外
78.763.463.562.750.755.864.564.672.860.662.078.662.462.261.346.452.357.563.767.052.155.710010081.288.798.980.896.266.983.173.577.0
三级中心
表4 三级中心城市对高级中心城市的可达性序列表
Tab.4 Orderofthree-gradecentralcities'
AccessibilitytoSeniorCentralCities
中心级别
城市名称东莞珠海中山佛山江门肇庆惠州
可达性排序
深圳、广州广州、深圳广州、深圳广州、深圳
佛山、广州、中山、东莞、珠海、深圳佛山、广州、中山、东莞、珠海、佛山深圳、东莞、广州、佛山、中山、珠海
二级中心
三级中心
引自:俞文华.快速成长中的特区城市郊区土地市场和利用问题研究.1998.3.
1.3 中心城市间经济联系量分析
经济联系量,或称作空间交互作用量,是用来衡量区域间经济联系强度大小的指标,既能反映经济中心
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能力,也能反映周围地区对经济中心辐射能力的接受程度。区域经济联系量有绝对经济联系量和相对经济联系量之分。绝对经济联系量广州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大,成为珠江三角洲的枢纽城市,深圳对其它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相对较小。深圳经济中心职能强度与广州还有一定的差距(区域经济中心职能强度指数广州=12.0,深圳=3.6),城市功能两个城市具有互补性。深圳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具有相对完善的,、、
1期 李国平,王立明,杨开忠: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35
心,广州不仅是省会同时还具有传统工商业城市基础,高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较为发达,成为区域政治、文化、基础研究与高等教育中心。近年来深圳的高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与广州在
产业结构上的差距日趋缩小,但差异仍然存在,因而,深圳必须协调好金融中心、高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与广州的合作与分工。
表7 深圳接待过夜国际游客情况
Tab.7 ConditionofforeignvisitorsstayingoveronenightinShenzhen
年 份
过夜国际旅游人数/万人
#港澳同胞/万人所占比重/%
资料来源:深圳市统计信息年鉴,
1998
1990148.24
131.9489.00
1991182.98
163.7489.48
1992214.37
183.1485.43
1993180.87
144.4279.84
1994186.39
139.7574.97
1995185.37
131.4170.89
1996151.47
101.4866.99
1997140.41
89.4963.73
图1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图
Fig.1 EconomiclinkageintensityamongcitiesinthePearlRiverDelta
第二,深圳与惠州、东莞的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功能上具有互补性。东莞、惠州分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二级和三级中心城市,这两个城市与深圳在作为区域经济中心的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并且它们同深圳之间的可达性好于同广州的可达性,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在产业结构上也存在着分工和互补,深圳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加工业的投资者将会逐渐把厂房迁离特区,到离开香港较远但劳动力则更廉价的惠州等城市[2]。
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深圳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3]。深港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在深港两地经济合作中,香港以其国际金融、贸易、信息、交通中心的地位,带动与促进了深圳经济起飞[4]。深圳已经成为香港都会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5]。当今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深圳对外联系也逐渐走向多元化,深港联系在深圳对外联系中的重要性出现相对下降的趋势。
2.1 深圳与香港之间的区域经济联系方式及其主要领域
2.1.1 “前店后厂”的地域分工模式是深港两地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深圳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80年代末90年代初,香港制造业大量迁入珠江三
2 深圳与香港的区域经济联系与分析
香港是亚洲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信息中心,对周边地区发挥着突出的辐射和集聚作用。香港
:,
36经 济 地 理 21卷
角洲,数以万计的“三来一补”企业和“三资”企业遍地开花。截止到1998年10月,深圳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已达169.09亿美元,兴办企业13,100多个,“三来一补”项目8,800个。其中港商的投资约占70%(表6),这些外商投资企业不但为深圳提供着约200万个就业机会,而且是深圳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源泉[3]。港澳制造业的大规模迁入珠江三角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格局。港澳承接海外订单,供应原材料、元器件、控制产品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从事样品制造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扮演“店”的角色;深圳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这种跨地域分工模型,是两地优势互补的一种特定形式。它通过地区间的“垂直”整合,促进了区域生产体系的形成,获取了大批量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了区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1.2 深港双边贸易快速发展,金融合作不断加深。深圳与香港水陆相连,有12个对外口岸,双边贸易渠道十分畅通,同时,深圳还是内地与香港间经济贸易的通道和纽带,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两地贸易关系的不断发展。深圳的出口贸易一直以香港为主要市场,有80%以上出口香港或经香港转口。深圳的进口贸易大部分也是港产品或从香港转口的。深港两地相互贸易和转口贸易关系,是特区产品外销的重要通道,也给香港产品进入内地市场开辟了通道,这是相互经济关系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具有融通资金的巨大能量;深圳则是中国对外开放最前沿的地区,引进外资的重要基地。因此,两地金融合作是客观必然。这种金融合作关系随深港之间相互贸易、生产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加深。双方的金融合作关系,首先是香港为深圳的的贸易活动提供各项金融服务,如国际结算业务,贸易咨询业务,贸易融资业务等;其次是随外资对深圳、内地的投资规模扩大,香港银行开始进入深圳设立分支机构。至1995年底,深圳共引进外资银行24家,保险公司6家。
2.1.3 深圳与香港之间人员往来频繁,促进了两地的联系和旅游业的发展。港澳游客一直占深圳海外客源市场的最大份额(表7),是深圳海外客源市场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部分。港澳游客以商务游客,探亲访友游客为主,人员的频繁往来促进了两地的联系,带动了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到1997年深圳旅游业外汇收入达5.3亿美元。
2.2 深港经济联系在深圳对外联系中的作用程度及其变化分析
深圳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宽对外交流
,经济联系中的比重下降。深圳出现明显的对外联系多元化现象,特别是同日本、美国以及台湾地区的联系加强[4]。主要表现如下:
2.2.1 深圳利用外资中港资的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香港制造业资本向珠江三角洲扩散的潜力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珠江三角洲的劳动成本;其二,香港可资扩散的制造业资本总量。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工资上升的很快(表8)。平均工资的增幅波动很大,在10%到40%之间,增幅的一部分反映物价的上涨,另一部分反映劳动生产率的上升。这期间深圳输入大量的外来劳动力已经缓和了工资的增长(1992年深圳有外来人口165万人,到1996年为225万人);同时人民币贬值,也减少了工资的上涨给来料加工形式以外币结算方式的影响。因此,劳动成本对港资向深圳转移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表8 深圳职工平均工资及增长率
Tab.8 Averagewageofstaffandworkers
inShenzhenanditsgrowthrate
年 份
平均工资/元增幅/%
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
204—
223
282
321
357
418
494
679
881
10231209
9.1826.5613.8711.5616.5418.2437.3329.8016.1218.17
资料来源:深圳市统计信息年鉴,1998
图2 1986-1996年深圳实际利用外资中港资比重变动
Fig.2 ChangeofpercentageofcapitalfromHongKong
toforeigncapitalusedbyShenzhen(1986-1996)
再看香港制造业资本扩散的情况,从图2看,香港制造业经过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向珠江三角洲的迅速扩散,至1993和1994年已进入饱和状态,投资绝对额增加,但增速明显放缓。香港投资占深圳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日本、美国和台湾等国家(地区)在该地区投资比重呈相对较快的上升。因为香港制造业从1985年占GDP的21.9%迅速下降到1996年的7.2%,在10年中下降了2/3,进一步转移的潜力已经很小。
2.2.2 香港游客在过夜国际游客中的比重下降。在旅游方面,深圳接待过夜国际旅游人数呈现下降的趋势。1994年接待过夜国际游客186万,1994年以后,过夜国际游客逐年减少。在过夜国际游客中港澳游客的占过夜国际游客的比重同时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由74.9%
1期 李国平,王立明,杨开忠: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37
下降到63.4%(图3)。主要原因是:①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导致以外商为主的国际商务来往减少;②深圳未能很好地接纳香港展览业的向内地扩散以及适时分担广州市贸易展销功能,影响了深圳商务旅游的发展。国际游客客源市场趋向多元化,亚太地区的日本、美国、韩国和新加坡的游客比重增加
。
东莞)共同组成珠江东岸“深港双子城”的“都市圈”,从
整体上协调各城市的功能。
另外深圳还需在(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重要交通设施、邮电通信、供水、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同珠江三角洲的协作和衔接。3.2 加强同香港的区域经济联系,促进新劳动地域分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对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意义主要集中在其制造业的北移上,“前店后厂”的垂直分工关系是深港间的基本功能关系。进入90年代后,随着香港制造业北移的基本结束,深圳城市综合实力增强,原来的地域分工关系不能再刺激深圳的经济发展。而香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和远东航运中心的优势,限于深圳经济规模和层次并未在珠江三角洲得到充分发挥,因而香港与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合作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水平分工,功能互补将成为深港发展的必要条件。
图3 深圳接待过夜国际旅游情况Fig.3 Conditionofforeignvisitorsstaying
overonenightinShenzhen
参考文献:
[1] 牛慧恩、孟庆民,等.甘肃与毗邻省区区域经济联系研究[J].
经济地理.1998,18(3):51-56.[2] 廖柏伟、王于渐,等.中国改革开放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
[M].香港:南洋商业银行,1992.[3] 俞文华.快速成长中的特区城市郊区土地市场和利用问题研究
[D].1998.
[4] 北京大学区域科学中心.深圳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研究[R].
1999.[5] 李华杰、许隆,等.跨世纪的粤港澳区域经济[M].广州:广东高
等教育出版社,1996.[6] 程昆、罗清和.“九七”后深港经济合作关系的定位[J].深圳大
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5(2):40-46.[7] 薛凤旋.都会经济区:香港与广东共同发展的基础[J].经济地
理.2000,20(1):37-42.
3 政策建议
3.1 建立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衔接,加大城市群间
的协作
衔接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使深圳更好的为区域服务,有利于深圳的跨世纪的发展。加强与广州市相互分工协作,广州以省会和传统工商业城市的基础,成为区域政治、文化、基础研究与高等教育中心,深圳则以相对完善的外向型市场经济机制、企业科研开发基础,成为区域科技开发和职业教育中心。深圳与相邻城市(惠州、
THEMEASUREMENTANDANALYSISOFECONOMICRELATIONSHIP
BETWEENSHENZHENANDZHUJIANGDELTA
LIGuo-ping,WANGLi-ming,YANGKai-zhong
1
2
1
(1.DepartmentofGeography,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2.InstituteofForestEcology,Environment&Protection,ChineseAcademyofForestry,Beijing10091,China)
Abstract:ThedevelopmentprocessofShenzhenisaprocessinwhichShenzhengraduallystrengtheneditseconomiccooperationwithHongkong,otherregionsinZhujiangDeltaandalloverChina.Thepast,presentandfuturedevelopmentofShenzhenisdeeplycorrelatedwiththeoveralldevelopmentofZhujiangDelta.Inthisprocess,Shenzhenhasestablishedverycloseandexten-siverelationshipsincapital,technology,laborandmarketwithotherregionsinthedelta.ThecooperativerelationshipsarenotonlythekeytothepastsuccessofShenzhen,butalsothebaseforShenzhen's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guaranteeforthesuccessofShenzhen's“secondtakeoff”.ThispaperwillinvestigateShenzhen'seconomiccooperationwithHongkongandZhu-jiangDeltathroughcooperationindex,interregionalinvestmentindexandinterregionaltourismindex.Somepolicyrecommenda-tionsareputforwardwithrespecttostrengtheningtheShenzhen'seconomiccooperationwithotherregions.Keywords:Shenzhen;Zhujiangdelta;economicrelationship;quantitativeanalysis;policyrecommendation
作者简介:李国平(1961-),男,黑龙江省拜泉县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副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主
笔耕文化传播(http://www.bigengculture.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生活休闲娱乐、行业资料、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_李国平14等内容。
12
下载地址: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_李国平14.Doc
【】最新搜索
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_李国平
9251单片机汇编程序集
油罐动火要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特点包括
edu_ecologychuanke164818
女人,走着上班吧.docx
2013--2014政教工作总结
创文明学校实施方案
单位名单
96顶津食品果汁饮料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文关键词: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3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83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