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2016武隆区域经济_曾武佳:现代会展与区域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6-11-24 21:34

  本文关键词:现代会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内部整合是指会展策划者对本区域会展资源的整合程度和利用程度。现代会展的资源配置能力、整合能力是提高区域经济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提高会展资源的配置能力,首先应摸清区域的会展资源家底,建立会展资源数据库,盘活和整合各类会展资源。会展数据库是提升会展资源配置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建设会展资源数据库提高到与建设会展场馆同等重要的地位,科学规划,加快建设,边建设边投入使用。但如何建设和建设的具体内容都是一个鱼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论文初步认为会展城市建设会展资源数据库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建立会展产品数据库。包括会展城市现有的品牌展会,开发前景比较好的会展产品,以及国内外可以申办承办国际国内的各类大型品牌会展。

—建立会展相关企业和中介组织数据库。包括会展城市的专业会议组织公司,专业的展览组织公司,会展旅行社,活动管理公司,奖励旅游公司,目的地管理公司等。

—建立会展供应商的数据库。包括会展城市现有的会展场所供应商(包括会展场馆企业、宾馆、饭店等),餐饮、住宿供应商;交通供应商;辅助性服务供应商。 —建立会展活动数据库。包括会展城市各种节事活动、公司活动、庆典活动、大型体育活动等数据库的整理。

—建立会展案例数据库。包括会展城市中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案例。

—建立会展专家人才数据库。树立“人才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人才观,建立全国的会展专家人才一的数据库,以实现会展专家人才一的柔性流动。

—建立文化旅游景点的数据库。主要包括会展城市内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旅游景点的梳理。

这些数据库的建立是会展城市进行整合营销和会展统计的基础材料,并且还可以为当地和外地会展企业进行会展活动时,提供会展资源的菜单式的指南。 其综合价值还可以进一步开发。

其次,要提高会展资源的配置、整合能力,还应建立会展支撑体系的协调机制、合作机制、统筹机制等工作机制;现代会展支撑体系包括了相关产业、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环境。作为会展支撑体系的政府各部门,如工商、税务、公安、消防、海关、质检、卫生、会办等部门还存在着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因此,协调机制、合作机制和统筹机制等工作机制构建是提高会展资源配置、整合功能的关键所在。通过会展活动的召开,也有助于政府各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机制和合作机制等工作机制的形成。一场大型的会展活动的举办,往往成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

共同愿景。比如:办好奥运会和世博会是北京人民和上海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而北京市政府和奥组委,以及上海市政府和世博办在这出大戏中扮演的正是会展资源有效配置和整合的角色,区域社会环境主要包括了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传统、社会心理、社会文化、社会安全、社会教育等社会要素以及地理、气候、资源等环境要素。会展活动的举办必须与区域的社会制度、社会心理、社会传统等社会环境相适应,同时,也要整合区域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产业资源以及地缘优势等环境要素。下图是对会展经济整个组成的分析,姑且称为“会展金字塔”。

整合配置会展资源,就是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主体的积极性,构建一个各能级协调配合的会展金字塔。会展金字塔是一个城市会展资源配置能力的外在表现,提高城市会展资源配置能力的过程也就是构建一个层级结构合理,能级结构协调的会展金字塔的过程。

会展活动就是对这些会展资源进行价值评估,然后进行资源配置重组的过程。会展活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整合活动,这一重组的复杂性劳动是一种高端经济活动,对于餐饮、旅游、广告、娱乐、宾馆、装饰等行业具有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和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综上所述,现代会展的区域带动性、区域展示性和区域选择性,许多学者以不同程度和不同的方式提及,在此,,作者做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和梳理,使之更为系统化和理论化,而现代会展的区域学习性和区域整合性是大多数学者所忽视的,也是会展经济与区域经济互动的方向和作者的创新所在。总而言之,会展经济是一个区域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实力的综合体现,会展经济不是一种孤立的经济形式,它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是紧密相关的。会展经济作为一种中观经济,具有非常强的区域特性,会展经济的发展一定要放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来考虑。发展会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它的发展方向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一致,认真把握会展经济的区域特性,使会展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良性互动,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区域才能有所积累。

第二章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现状与经验总结

我国会展经济发展迅速,现有大中型展览场馆220多座,室内展览面积超过了300万平方米,每年举办的各类展览会3000多个,正在迈入世界会展大国的行列。与此同时,会展规模小、品牌展会缺乏、行业管理不规范、展会质量效率低下、竞争处

于无序状态等诸多问题又制约着会展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本章在对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现状、会展经济的空间布局进行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会展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展望了会展经济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一、会展业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展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并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助推器,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及经济合作诸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10年来我国通过会展实现外贸出口成交额达340多亿美元,内贸交易120多亿元人民币。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全国各地举办的经贸领域展览会达到3298个,节庆活动5000多个,参与的观众达数亿人次。从会展经济的目前的空间分布来看,会展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论文从展览项目、展览公司、展览场馆、展览组织者收入等方面描述会展经济发展的区域格局。

1、会展场馆规模迅速扩大。2001年到2003年是我国会展场馆建设快速推进的时期。截止2003年底,全国会展场馆就达到212个,分别比2001年和2002年增长81.2%和20.5%。各类展馆建筑面积已达601万平方米(不包括上海),使用面积为376万平方米,可供展出面积251万平方米,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33.5%、41.07%和39.6%;分别比200一年增长了131.8%、r45.3%和133%,。

2、展览项目数量急剧增加。近年来,我国举办的展览会数量持续增加,据有关资料统计,1997年全国举办展览总数为1063个,1998年为1262个,1999年为1326个,2000年为1684个‘。根据商务部《中国展览业调查报告》,2001年全国展览项目总数为2387个,2002年全国各地举办的展览会比2001年增长了28.82%,达3075个,2003年虽然受到非典的巨大影响,但仍取得了7.2%5的增长幅度,达到3298个,2004年中国展览项目数量超过4000个。

3、专业展览企业不断涌现。目前,经外经贸部批准有主承办来华展览资格的展览企业有300多家,主承办出国展览资格的展览企业200多家。截止2003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主营业务为展览的专业展览公司3016个,其中排在前几位是展览业相对发达的地区与城市:广东876个,上海480个,北京400个,辽宁120个、LJI东118个、浙江114个、江苏89个、大连85个、重庆82个、天津80个、青岛79个。几个展览业发达的城市集中了绝大部分的展览公司2。

根据展览企业的综合实力(办展数量、规模、市场份额、国内外影响力等)评估,目前规模较大、我国实力较强的专业展览企业有:中国国际展览公司、上海市国际

展览公司、宁波国际展览公司、大连国际展览公司、上海现代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广州国际展览公司、上海浦东国际展览公司、厦门国际展览公司、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香港)、京慕国际展览有限公司、长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等。

4、会展收入快速增长。据统计,2001年全国展览场馆总收入约为17亿元,展览业组织者收入约为70亿元;2002年和2003年的展览场馆收入都在20亿元以上,展览业组织者收入也都在90亿元左右。从各省市展览场馆收入情况看,广东省的展览场馆收入在2002年达到了7,2亿元,就是在有非典灾患的20娜年,也达到了

6.48亿元,远远超过了其他省市。其次是北京、上海、浙江三个省市,虽然展览场馆的收入低于广东,但是高出其他省份许多。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四省市的展览馆收入合计2001年为14.29亿元,占全国2001年展览场馆收入的84%;2002年为16.82亿元,占全国2002年展览场馆收入的82.87%;2003年四省市合计为16.29亿元,占全国2003年展览场馆收入的80.110/0。这四个省市的展览场馆收入对全国的展览场馆收入起着决定作用’。

二、政府高度重视会展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会展经济是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全国性订货会、交易会,以及以洽谈招商引资、经贸合作、出口成交为目的的地方政府主导型综合性展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政府在促进会展经济快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展览会作为促进贸易、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一直得到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会展场馆规模的迅速扩张,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直接相关,2003年,全国就有23个城市将发展会展业写入本地《政府工作报告》,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过程中,许多地方政府明确地把促进会展经济快速发展作为政府的战略重点。

一些城市政府,如大连、北京等相继出台了会展经济的地方性法规,18个省市和地区都己经成立了会展办或会展协会。北京市政府把展览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特别是把国际性展览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编制的《北京会展业发展规划(2004一2008)》

已经完成。成都会展业发展办公室与四力!大学创新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研究的《成都会展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已进入最后论证阶段。上海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把会展业作为服务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确定了将上海建成国际性会议展览中心的战略目标,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大连被普遍认为是展览业管理的一个成功范例。2004年大连会展业更向前推动了一步,为迎接会展业开放的挑战,

大连先后与被誉为全球展览业“航空母舰”之一的德国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和香港展览业进行合作,并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大连会展业的内外资源,促进了大连会展业朝着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多元格局发展。

2005年7月,联合国国际经济和社会分类专家小组己经明确将会展业认定为一种独特的重要产业,这不仅是对全球会展业发展现状的肯定,更为会展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信心,也给地方政府大力扶持会展经济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三、会展业大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早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外展览公司己经介入了中国的展览业。根据中国政府对入世的承诺,2004年12月n日以后,中国服务业对外全面开放,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会展业大开放格局的形成。2004年10月,汉诺威就在上海同时举行了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CeMATASAI)等五大工业展会,为国际工业巨头和渴望与其直接接触的中国企业构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之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展览公司,也纷纷与中国的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业界同行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展览企业积极向国际市场进军。据德国经济展览委员会(AUMA)统计,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参展国之一,1994年中国仅有550家公司参加了德国47个展览会,而2004年己有超过6000个参展商参加了85个展览会,位于意、法、英之后超过美国排名第四‘。从国内的统计来看,2004年,中国贸促会共受理全国各组展单位报送的出国办展计划1402项,批复了其中赴展览审批管理国家办展项目1269项,赴备核管理国家办展项目133项。

展览业的全面对外开放,能够加速建立一个开发性、国际化的经营环境,促使国内外资本在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下,在会展领域展开竞争与合作,从而充分利用内展和外展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内展和外展两种资源相互融合,孕育一批具有专业水准和国际影响的品牌展览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大型会展企业集团。

四、专业化展览和品牌展会逐渐形成。

随着对外交流的深入,按照国际化、市场化标准与要求兴办的展览越来越多,一大批展览人才在实践中成长起来,展览专业公司不断涌现,展览场馆运行、展览设计与管理趋于同国际接轨,一大批专业化展览和品牌展会逐渐形成。

当前,在我国的国际性展会中,90%以上属于专业性展览,我国北京的国际机床展、汽车展、国际通信展、纺机展、冶金铸造展,以及上海的国际家具展,大连、


  本文关键词:现代会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1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91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1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