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各地区经济增长趋同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兰州商学院》 2010年
江苏省各地区经济增长趋同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臧海明
【摘要】: 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否赶上富裕的地区,全体居民的福利能否得到提高,这无疑是经济学中极具意义的研究课题。自Baumol提出趋同假说以来,大量的学者就开始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随着研究方法的日趋成熟,部分学者也开始将其引入到中国的实证分析中。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经济迅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6%,为国家的GDP增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经济和社会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但在总体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省内区域经济并没有得到协调发展。省内各区域间却存在很大的差异,苏南,苏中和苏北呈现阶梯状发展,由此导致的地区差距问题,同样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之间的差距,已经成为制约江苏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地区差距相对应的一个问题是经济增长在各个地区间是否趋同。如何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经济趋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本文在分析江苏省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首先,运用面板回归分析和面板单位根检验从不同的角度较全面的考察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趋同,并运用kernel密度核函数分时段探讨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动态演变过程;然后,从资本、体制变迁和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取影响经济增长趋同的指标,利用面板数据对三个区域进行分析,得出各因素对不同区域的不同影响。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江苏省总体上不存在σ趋同,但在1996-1999年,2006-2008年分别出现了σ趋同,1999-2006年间出现了明显的σ趋异。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区域总体上也不存在σ趋同。(2)江苏省各地区间不存在绝对β趋同现象,在引入了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等控制变量后,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现象,即说明在制度等其他条件一致的前提下,各地区间的增长速度和收入差距就会逐年缩小,并最终趋同。(3)俱乐部趋同方面,苏南和苏中存在俱乐部趋同,苏北的俱乐部趋同不稳定,俱乐部之间存在发散的趋势。(4)从收入动态分布看,1996年-2000年,市域经济呈现单峰分布,各地区经济增长出现趋同现象,2000年以后,市域经济逐渐呈现双峰分布,江苏省不同俱乐部间经济增长差距开始扩大。 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经济增长趋同因素从资本、制度变迁和产业结构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江苏省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商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1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2 王志刚;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性[J];管理世界;2004年03期
3 陈东平;蒋晓亮;;江苏省县域经济收敛性的检验和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12期
4 欧向军,陈修颖;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分析[J];经济地理;2004年03期
5 程建,连玉君;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协整分析[J];经济科学;2005年05期
6 丁琳,陈平;一个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1998年04期
7 简晓彬;沈正平;刘宁宁;;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2期
8 张焕明;;扩展的Solow模型的应用——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性差异与趋同[J];经济学(季刊);2004年02期
9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J];经济学(季刊);2004年02期
10 张晓旭;冯宗宪;;中国人均GDP的空间相关与地区收敛:1978—2003[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卫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朱道才;吴信国;;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基于1990-2006年数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翁爱云;;苏北农民收入现状·原因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4 陈建建;甄峰;;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5 许传阳;唐永;王巧玲;;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6 文余源;;顾及空间效应的县域收入分布时空演进研究——以广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7 琚晓星;刘岳平;钟世川;;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8 何颖;齐亚伟;;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演化与政府调控[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刘峰;;中国区域发展政策理论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许鹿;西部开发与制度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曹景林;李建立;;地方政府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区域政府管理竞争力数据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孙久文;;劳动报酬上涨背景下的地区间产业转移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构建和谐的世界城市”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6 赵弘;;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提升京津冀区域综合竞争力[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于潇;;政府和市场对我国区域投资分布的影响分析[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梁双陆;;西部自我发展能力构建的理论思考[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曲博;;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贵州省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东勋;;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检验——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综合考察[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9 周娟;FDI与中国区域城乡收入不均等[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10 崔征;内陆落后地区县域经济突破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童芳;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3 宋超;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投资结构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叶娟;江苏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许雪剑;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陈旋;环境规制对FDI的影响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王永涛;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9 文红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李粤;广东省城市经济差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黄桂田,李绍荣;关于我国转轨期所有制变化的历史“合理性”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郭鸿勋;落后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消费分析及政策含义[J];财经研究;2004年05期
3 余长林;;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包含教育资本、健康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理论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10期
4 霍克;丁伟;;我国地方财政收支收敛性检验与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05年09期
5 罗仁福,李小建,覃成林;中国省际经济趋同的定量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6 樊杰;近期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3期
7 魏也华,马润潮;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区域分布的变化[J];地理科学;1994年01期
8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9 陈国阶;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原因分析[J];地理科学;1997年01期
10 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提出“点-轴系统”和“T”型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元京;[N];国际金融报;2003年
2 汪同三 张涛;[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姚枝仲;市场化的增长与波动效应[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李鹏;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的微观经济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黄先海;蛙跳型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3年
5 肖慈方;中外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陶军锋;劳动分工、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与收益递增——内生增长理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朴商天;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范黎波;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中国企业学习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进军;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新思路[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年04期
2 龙剑;;再论质量、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J];管理现代化;1992年05期
3 徐海根;;十年改革中的宏观调控政策与经济增长[J];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4 蔡拓;增长的误区及其反思[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5 ;泰国经济增长将依然强劲[J];广西经贸;1994年12期
6 杨晓达;经济增长台阶论的内涵与限量[J];黑龙江财专学报;1994年04期
7 孙克忠,宋效中;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8 杨云母 ,刘文广;论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9 蔡玲;关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1995年11期
10 张宗斌;论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莫文;彭运石;;主观幸福感和经济增长[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鸿飞;于进才;孟繁一;;试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姜焰生;;现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10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鸣骥;[N];中国财经报;2002年
2 张晓静,张开飞;[N];中国税务报;2005年
3 蔡昉;[N];湖北日报;2001年
4 陈 颐;[N];经济日报;2003年
5 李茹萍;[N];经济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王比学;[N];人民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杜萍;[N];市场报;2001年
8 余少谦;[N];福建日报;2007年
9 见习记者 王白露;[N];湖南经济报;2007年
10 ;[N];机电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张宝贵;教育科学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陈萍;文化软实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8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9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洪韬;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韩长春;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丁昌昆;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9 郭刚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10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0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20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