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中国四大地区城市制造业和服务业规模报酬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8 05:02

  本文关键词:中国四大地区城市制造业和服务业规模报酬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在不完全竞争框架内用技术创新、递增报酬、运输成本以及这些因素的消长解释区域发展差异。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和规模报酬不变为假设,认为比较利益决定国际贸易,外部因素决定经济增长水平,之后发展研究的以不完全竞争市场和规模报酬可变为基础的新方法,成为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重要的理论根基,并由此发展出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近年来,不少国内外学者针对规模报酬不变或者可变的问题进行研究,但是对于影响规模报酬变化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针对2014年中国270个地级城市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活动的规模报酬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经济计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制造业和服务业劳动产出弹性与城市技术水平或创新能力正向关联;(2)城市制造业和服务业资本产出弹性与人口密度正向关联,与运输成本负向关联;(3)270个地级城市中有267个城市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规模弹性值大于1,表明中国四大地区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经济活动具有典型的规模报酬递增特征;(4)中国四大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经济活动的规模报酬依东、中、东北和西部顺序梯度递减,这为杨开忠(2001)解释中国四大经济地带发展差异的“西部空间格局不经济”说提供支持。作者对论题的背景进行阐述,对中国四大区域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详细阐述了从贸易理论到新经济地理理论的演变和发展,并对规模报酬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可行性意见和建议:第一,加强欠发达地区的科技人才培养,鼓励人才向欠发达地区的流动;第二,对人口密度进行重整,引导人口向密度低但资源条件较好的当地城市流动,并进行相对的集中,促进本地市场效应的发生;第三,促进欠发达地区的交通运输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好的区位条件,吸引投资和人才,形成良性的路径依赖。
【关键词】:贸易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 新经济地理学 规模报酬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19;F4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绪论13-19
  • 1.1 研究背景13-16
  • 1.1.1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13-15
  • 1.1.2 中国四大区域发展差异15-16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6-17
  • 1.3 研究内容和文章框架17-19
  • 1.3.1 研究内容17-18
  • 1.3.2 文章框架18-19
  • 第二章 关于产业规模报酬研究的文献综述19-31
  • 2.1 贸易理论19-20
  • 2.1.1 传统贸易理论19
  • 2.1.2 新贸易理论19-20
  • 2.2 增长理论20-22
  • 2.2.1 传统增长理论20-21
  • 2.2.2 新增长理论21-22
  • 2.3 新经济地理学22-26
  • 2.3.1 新经济地理学发展过程22-24
  • 2.3.2 新经济地理学含义24-25
  • 2.3.3 新经济地理学动态模型25-26
  • 2.4 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的文献综述26-28
  • 2.5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的文献综述28-31
  • 2.5.1 区域发展的理论性研究28-29
  • 2.5.2 区域发展的实证性研究29-31
  • 第三章 关于产业规模报酬的实证研究31-35
  • 3.1 实证研究具体内容31
  • 3.2 研究模型介绍31-32
  • 3.3 研究方法32-33
  • 3.4 数据说明33-35
  • 第四章 关于产业规模报酬的研究结果分析35-43
  • 4.1 数据结果分析35-39
  • 4.1.1 关于影响规模报酬因素的分析35-36
  • 4.1.2 四大地区规模报酬的计算结果36-39
  • 4.2 四大地区规模报酬特点分析39-43
  • 4.2.1 四大地区城市制造业和服务业经济活动的规模报酬特点39
  • 4.2.2 四大地区城市制造业和服务业经济活动的规模报酬分布特征39-40
  • 4.2.3 四大地区城市规模报酬分布特征40-41
  • 4.2.4 四大地区省份规模报酬分布结果41-43
  • 第五章 结论43-46
  • 5.1 研究结论43-44
  • 5.2 关于促进产业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44-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50
  • 导师和作者简介50-51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磊;遵循规模报酬原理 保持公司竞争优势[J];上海保险;2000年02期

2 申树斌,纪凤兰,夏少刚;规模报酬的数学表述方法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侯冠平;;关于规模报酬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1期

4 张斌儒;郑宗剑;;互联网经济中规模报酬变动的衡量指标[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11期

5 胡志范;规模报酬与成本曲线特征关系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0年01期

6 任磊,曾德明;企业研究与开发的规模报酬与政府政策[J];预测;2000年06期

7 李陈华;;企业规模报酬与规模边界:一个研究述评[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8 李铁岗,郑清芬;我国农业生产投入规模报酬变动趋势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1991年07期

9 宋亚琼;;基于规模报酬理论的商业银行差别化监管的必要性分析[J];商;2013年02期

10 张华嘉;生产规模报酬参数及与成本函数弹性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秀清;H.T.Weldegebriel;A.J.Rayner;;纵向关联市场间的价格传递[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3期(总第25期)[C];2007年

2 赵秀娟;汪寿阳;;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运行效率实证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源;中国汽车产业规模报酬与要素产出弹性及替代弹性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2 林小英;黑龙江垦区林业投入规模报酬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3 马睿娟;中国四大地区城市制造业和服务业规模报酬比较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4 王冠卿;按行业细分的中国制造业规模报酬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四大地区城市制造业和服务业规模报酬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1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8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