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经济差异分析的安徽省城镇化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0-11-18 20:12
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经在2000年世界银行的一次会议中指出,中国的城镇化是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的两件大事之一。城镇是国民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结果,同时也是推动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城镇化的发展滞后,不但制约工业化的发展速度,而且将会影响社会实现现代化,继而会对整个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等等各个方面造成影响。 安徽是中国的人口大省,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省。尽管安徽省在中部省份中城镇化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但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依然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截止2012年,安徽省城镇化率为4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在第23位。城镇化水平的落后已经制约了安徽的经济发展速度。 本文根据城镇化的一系列理论和现实经济中影响城镇化的因素,架构了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并通过统计分析手段全面测度了安徽省各个地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其中包含对不同要素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定,进而探索各区域发展路径的不同。 本文在对重要的城镇化理论进行梳理之后,对中外城镇化进程进行回顾,并着重对安徽河南两省的城镇化进程进行了比较分析,全面探寻安徽城镇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我省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强调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影响。然后深入分析安徽省各个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成因,以此为基础,再通过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安徽省内城市进行评价。最后,针对皖北,皖中,皖南三个不同区域间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差异,再结合区域和区域内城市自身的特点,提出各自发展城镇化所应该选择的具体路径:(1)皖北地区人口众多,农业历史沿革较重,是主要的粮食产区,在今后的城镇化发展中应该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产品深加工业建设,同时充分发挥皖北地区为徽文化发源地的优势,进行旅游景区建设;(2)皖中区域需要继续确立省会合肥的增长极地位,带动周边城市形成相关配套产业,大力发展中小城市;(3)皖南城市带则要在注重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继续充分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打造矿业基地,同时坚持黄山的旅游立市策略。
【学位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F299.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序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主要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2章 中外及豫皖城镇化进程对比分析
2.1 城镇化理论基础
2.1.1 城镇化的定义
2.1.2 城镇化主要理论概述
2.2 中外城镇化进程对比分析
2.3 豫皖两省城镇化进程对比分析
2.4 安徽省城镇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5 安徽省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第3章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城镇化指标体系构建
3.1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3.1.1 安徽省经济区域划分
3.1.2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
3.2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原因分析
3.3 安徽省城镇化指标体系设计
3.3.1 安徽省城镇化概况
3.3.2 城镇化指标选取原则
3.3.3 安徽省城镇化评价体系建立
3.3.4 相关数据处理
3.4 安徽省分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情况总结
第4章 安徽省不同区域内的城镇化路径选择
4.1 皖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4.2 皖中地区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4.3 皖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9150
【学位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F299.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序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主要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2章 中外及豫皖城镇化进程对比分析
2.1 城镇化理论基础
2.1.1 城镇化的定义
2.1.2 城镇化主要理论概述
2.2 中外城镇化进程对比分析
2.3 豫皖两省城镇化进程对比分析
2.4 安徽省城镇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5 安徽省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第3章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城镇化指标体系构建
3.1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3.1.1 安徽省经济区域划分
3.1.2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
3.2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原因分析
3.3 安徽省城镇化指标体系设计
3.3.1 安徽省城镇化概况
3.3.2 城镇化指标选取原则
3.3.3 安徽省城镇化评价体系建立
3.3.4 相关数据处理
3.4 安徽省分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情况总结
第4章 安徽省不同区域内的城镇化路径选择
4.1 皖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4.2 皖中地区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4.3 皖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毅夫;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欧名豪,李武艳,刘向南,谌明;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5期
3 方音;姚丽丽;;山东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4期
4 袁中金,刘君德,侯爱敏;中国中心镇镇区人口规模研究[J];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5 陈忠;城市制度:城市发展的核心构架[J];城市问题;2003年04期
6 王永锋;高建华;张智先;;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与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研究[J];城市问题;2007年04期
7 林初昇,马润潮;我国小城镇功能结构初探——以广东省为例[J];地理学报;1990年04期
8 何春阳,史培军,陈晋,徐小黎;北京地区城市化过程与机制研究[J];地理学报;2002年03期
9 陈甬军;问诊中国城市化道路——国内外专家聚首厦门共论中国城市化问题[J];开放潮;2002年02期
10 林国先;城镇化道路的制度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2889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89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