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区域形象与经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7 16: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区域形象正日益成为越来越多的地区政府所关注的重点。区域形象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一个地区在参与到激烈的国际或国内的竞争中时,不能没有一个能够很好代表自己,充分吸引他人的区域形象。如何突出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特色是所有地方政府所必须考虑的。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其说是经济、文化、文明上的竞争还不如说是形象之间的竞争,好的区域形象带来的推动作用和坏的区域形象所带来的阻碍作用同样明显,这使得区域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也显得尤为重要。区域形象的相关理论也随着这种趋势而得到发展和深化。国外的区域形象理论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其中科特勒在区域形象方面有着完整的研究。国内的理论受经济条件限制发展较慢,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理论体系也较为完善,同时更多贴切了中国自己的特色。相对应的,区域形象理论已被各地区应用到实践中,维也纳、加尔各答、吉隆坡、大连等一大批地区都从区域形象的塑造中获益。在这些地区中,区域形象起到了增长极的作用,从而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区域形象识别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企业的形象识别系统,但又有所不同,这主要在于一...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论题阐释
1.2 区域形象研究的目的、意义
1.2.1 区域形象研究的目的
1.2.2 区域形象研究的理论意义
1.2.3 区域形象研究的现实意义
1.3 区域形象理论与实践发展综述
1.3.1 国外相关理论的实践发展综述
1.3.2 国内相关理论和实践发展综述
1.4 研究方法及整体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整体框架
2 区域形象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2.1 概念阐释
2.1.1 区域形象定义界定
2.1.2 区域形象的延伸
2.1.3 区域形象与城市形象的辨析
2.2 区域形象战略增长极理论
2.2.1 区域形象战略
2.2.2 增长极理论
2.2.3 区域形象战略与增长极理论的联系
2.3 区域形象塑造理论
2.3.1 区域形象塑造原则
2.3.2 形象识别系统
2.3.3 区域形象识别系统
2.4 区域形象维护理论
2.4.1 制度经济学理论基础
2.4.2 外部性理论基础
2.4.3 区域形象维护的意义
2.5 区域形象的实践
2.5.1 维也纳与音乐之都
2.5.2 博鳌与亚洲论坛
3 重庆区域形象分析
3.1 重庆概况和历史沿革
3.1.1 自然地理
3.1.2 历史沿革
3.2 重庆区域形象分析
3.2.1 重庆历来区域形象
3.2.2 最年轻的直辖市与新重庆
3.3 重庆区域形象与经济发展
3.3.1 对投资的影响
3.3.2 对外贸的影响
3.3.3 对旅游的影响
3.3.4 会展经济
4 重庆区域形象的建议
4.1 重庆现有区域形象的不足
4.1.1 文化理念的欠缺
4.1.2 行为意识的欠缺
4.1.3 视觉形象的欠缺
4.2 重庆形象的定位
4.2.1 历史演变的进程
4.2.2 地区性质的区别
4.2.3 地区特色的体现
4.2.4 经济发展的需求
4.3 重庆区域形象优化建议
4.3.1 文化理念的优化
4.3.2 行为意识的优化
4.2.3 视觉形象的优化
4.4 重庆形象的维护
4.4.1 政府对区域形象的维护
4.4.2 行业协会对区域形象的维护
4.4.3 市民对区域形象的维护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王飞,冯年华,曾刚. 经济师. 2006(03)
[2]区域经济形象与企业品牌关系论[J]. 张建昌. 理论导刊. 2005(09)
[3]试论区域发展中的区域形象价值[J]. 陆林,刘冰清. 经济地理. 2005(03)
[4]区域营销理论形象学派述评[J]. 韦文英,杨开忠. 改革与战略. 2004(12)
[5]区域旅游形象的设计与构建[J]. 陈玲,孙志红. 经济论坛. 2004(20)
[6]区域旅游形象塑造如何避开形象遮蔽现象[J]. 张英. 经济师. 2004(07)
[7]区域形象设计[J]. 胡兆量.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02)
[8]区域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 禹贡.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2(04)
[9]区域形象与公共关系[J]. 陈婷,陈凯. 公关世界. 2002(06)
[10]试论区域形象及其价值[J]. 高金章. 河南省情与统计. 2001(10)
本文编号:3087369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论题阐释
1.2 区域形象研究的目的、意义
1.2.1 区域形象研究的目的
1.2.2 区域形象研究的理论意义
1.2.3 区域形象研究的现实意义
1.3 区域形象理论与实践发展综述
1.3.1 国外相关理论的实践发展综述
1.3.2 国内相关理论和实践发展综述
1.4 研究方法及整体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整体框架
2 区域形象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2.1 概念阐释
2.1.1 区域形象定义界定
2.1.2 区域形象的延伸
2.1.3 区域形象与城市形象的辨析
2.2 区域形象战略增长极理论
2.2.1 区域形象战略
2.2.2 增长极理论
2.2.3 区域形象战略与增长极理论的联系
2.3 区域形象塑造理论
2.3.1 区域形象塑造原则
2.3.2 形象识别系统
2.3.3 区域形象识别系统
2.4 区域形象维护理论
2.4.1 制度经济学理论基础
2.4.2 外部性理论基础
2.4.3 区域形象维护的意义
2.5 区域形象的实践
2.5.1 维也纳与音乐之都
2.5.2 博鳌与亚洲论坛
3 重庆区域形象分析
3.1 重庆概况和历史沿革
3.1.1 自然地理
3.1.2 历史沿革
3.2 重庆区域形象分析
3.2.1 重庆历来区域形象
3.2.2 最年轻的直辖市与新重庆
3.3 重庆区域形象与经济发展
3.3.1 对投资的影响
3.3.2 对外贸的影响
3.3.3 对旅游的影响
3.3.4 会展经济
4 重庆区域形象的建议
4.1 重庆现有区域形象的不足
4.1.1 文化理念的欠缺
4.1.2 行为意识的欠缺
4.1.3 视觉形象的欠缺
4.2 重庆形象的定位
4.2.1 历史演变的进程
4.2.2 地区性质的区别
4.2.3 地区特色的体现
4.2.4 经济发展的需求
4.3 重庆区域形象优化建议
4.3.1 文化理念的优化
4.3.2 行为意识的优化
4.2.3 视觉形象的优化
4.4 重庆形象的维护
4.4.1 政府对区域形象的维护
4.4.2 行业协会对区域形象的维护
4.4.3 市民对区域形象的维护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王飞,冯年华,曾刚. 经济师. 2006(03)
[2]区域经济形象与企业品牌关系论[J]. 张建昌. 理论导刊. 2005(09)
[3]试论区域发展中的区域形象价值[J]. 陆林,刘冰清. 经济地理. 2005(03)
[4]区域营销理论形象学派述评[J]. 韦文英,杨开忠. 改革与战略. 2004(12)
[5]区域旅游形象的设计与构建[J]. 陈玲,孙志红. 经济论坛. 2004(20)
[6]区域旅游形象塑造如何避开形象遮蔽现象[J]. 张英. 经济师. 2004(07)
[7]区域形象设计[J]. 胡兆量.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02)
[8]区域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 禹贡.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2(04)
[9]区域形象与公共关系[J]. 陈婷,陈凯. 公关世界. 2002(06)
[10]试论区域形象及其价值[J]. 高金章. 河南省情与统计. 2001(10)
本文编号:3087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087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