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支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0 19:54
研究欠发达经济的发展,也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国内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问题已提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程匕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在我国日益走向市场化的今天,宏观上如何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开拓性与挑战性,因为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个共同话题。 本文以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政策为研究对象,首先评述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界定和概括了欠发达地区的概念和经济特征,从区域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两个角度论述欠发展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领。 其次,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态势进行分析,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所存在问题,明确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不断扩大的差距,找出导致经济发展落后的成因和机制。 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是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宏观...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1 导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课题研究的价值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述评
1.2.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述评
1.2.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2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欠发达地区的概念及类别
2.1.2 经济发展的涵义
2.2 区域经济理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2.2.1 梯度理论的分析框架
2.2.2 区域经济政策理论概述
2.3 经济发展理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2.3.1 制度变迁理论的基本原理
2.3.2 后发优势理论的基本特点
2.4 小结
3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的分析
3.1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一般特征
3.1.1 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3.1.2 欠发达地区基本经济特征
3.2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3.2.1 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及问题
3.2.2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问题
3.3 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与机制分析
3.3.1 中西部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
3.3.2 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的主要成因
3.3.3 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的机制
3.4 小结
4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政策评析
4.1 地区差异与调控政策
4.1.1 缩小地区差异的途径
4.1.2 缩小地区差异的政策取向
4.2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原则
4.3 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4.3.1 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缺欠
4.3.2 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效应
4.4 外资政策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4.4.1 入世后外资利用的特点
4.4.2 目前采取的外资政策
4.4.3 利用外资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4.5 产业政策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4.6 小结
5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支撑的思路与建议
5.1 发挥后发优势与优势产业选择策略
5.1.1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发挥不利的原因
5.1.2 实现欠发达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对策
5.2 城市化发展战略
5.2.1 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5.2.2 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思路
5.3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5.3.1 使各地区社会公共产品的服务的水平比较接近
5.3.2 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5.4 进一步调整国家的税收政策
5.5 制订面向欠发达地区的投融资政策
5.5.1 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5.5.2 培植增长极和发展轴
5.6 进一步加大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力度
5.7 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5.7.1 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5.7.2 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
5.8 积极培育和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5.8.1 大力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5.8.2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5.8.3 培育技术创新能力
5.8.4 强化品牌意识
5.9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主要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展中的中国政策科学——我国公共政策学科发展的回眸与展望[J]. 丁煌. 管理世界. 2003(02)
[2]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政策看我国需求不足问题[J]. 吴易风. 宏观经济研究. 2003(02)
[3]以开发区带动西部大开发[J]. 李以学,华中. 宏观经济管理. 2003(02)
[4]新时期我国东西部地区合作的新途径[J]. 杨荫凯. 宏观经济管理. 2003(02)
[5]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吴江. 经济学家. 2002(05)
[6]《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中文版序言[J]. 莱斯特·R·布朗. 博览群书. 2002(09)
[7]WTO与区域经济组织的矛盾与融合[J]. 陈霜华. 经济问题探索. 2002(07)
[8]全球化时代的区域经济合作[J]. 李向阳. 世界经济. 2002(05)
[9]国外如何发展区域经济[J]. 房晓宇,区文涛. 国土经济. 2002(05)
[10]当代西方区域经济理论评析[J]. 徐梅. 经济评论. 2002(03)
本文编号:3091573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1 导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课题研究的价值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述评
1.2.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述评
1.2.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2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欠发达地区的概念及类别
2.1.2 经济发展的涵义
2.2 区域经济理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2.2.1 梯度理论的分析框架
2.2.2 区域经济政策理论概述
2.3 经济发展理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2.3.1 制度变迁理论的基本原理
2.3.2 后发优势理论的基本特点
2.4 小结
3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的分析
3.1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一般特征
3.1.1 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3.1.2 欠发达地区基本经济特征
3.2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3.2.1 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及问题
3.2.2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问题
3.3 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与机制分析
3.3.1 中西部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
3.3.2 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的主要成因
3.3.3 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的机制
3.4 小结
4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政策评析
4.1 地区差异与调控政策
4.1.1 缩小地区差异的途径
4.1.2 缩小地区差异的政策取向
4.2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原则
4.3 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4.3.1 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缺欠
4.3.2 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效应
4.4 外资政策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4.4.1 入世后外资利用的特点
4.4.2 目前采取的外资政策
4.4.3 利用外资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4.5 产业政策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4.6 小结
5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支撑的思路与建议
5.1 发挥后发优势与优势产业选择策略
5.1.1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发挥不利的原因
5.1.2 实现欠发达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对策
5.2 城市化发展战略
5.2.1 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5.2.2 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思路
5.3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5.3.1 使各地区社会公共产品的服务的水平比较接近
5.3.2 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5.4 进一步调整国家的税收政策
5.5 制订面向欠发达地区的投融资政策
5.5.1 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5.5.2 培植增长极和发展轴
5.6 进一步加大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力度
5.7 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5.7.1 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5.7.2 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
5.8 积极培育和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5.8.1 大力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5.8.2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5.8.3 培育技术创新能力
5.8.4 强化品牌意识
5.9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主要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展中的中国政策科学——我国公共政策学科发展的回眸与展望[J]. 丁煌. 管理世界. 2003(02)
[2]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政策看我国需求不足问题[J]. 吴易风. 宏观经济研究. 2003(02)
[3]以开发区带动西部大开发[J]. 李以学,华中. 宏观经济管理. 2003(02)
[4]新时期我国东西部地区合作的新途径[J]. 杨荫凯. 宏观经济管理. 2003(02)
[5]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吴江. 经济学家. 2002(05)
[6]《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中文版序言[J]. 莱斯特·R·布朗. 博览群书. 2002(09)
[7]WTO与区域经济组织的矛盾与融合[J]. 陈霜华. 经济问题探索. 2002(07)
[8]全球化时代的区域经济合作[J]. 李向阳. 世界经济. 2002(05)
[9]国外如何发展区域经济[J]. 房晓宇,区文涛. 国土经济. 2002(05)
[10]当代西方区域经济理论评析[J]. 徐梅. 经济评论. 2002(03)
本文编号:3091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091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