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2 05:37
  本文是关于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问题的研究。在当前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发展、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背景下,本研究围绕提升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这一命题,旨在为进一步深化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进程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以下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结论、政策建议以及可能的创新点摘要如下:一、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研究首先借鉴经济绩效理论关于效率测度、公共产品理论关于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公共管理理论关于组织绩效、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失灵、区域经济理论关于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等等理论成果,从厘清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主体、对象和目标入手,通过对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基本原理、作用机理和绩效评价的探讨,构建起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机理和绩效评价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选取美国、加拿大、英国等联邦制国家和法国、英国、日本等单一制国家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状况进行考察,归纳总结出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国际经验和启示。然后,对中国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地方和东中西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状况从政策、规模和结构等维度进行了全面考察和比较。随后对中国分税制改革以来区域财政...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问题及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思路及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及材料
第2章 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理论基础
    2.1 经济绩效理论
    2.2 公共产品理论
    2.3 公共选择理论
    2.4 公共财政理论
    2.5 区域经济理论
    2.6 理论述评及应用
第3章 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
    3.1 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内涵
    3.2 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基本原理
    3.3 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作用机理
    3.4 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绩效评价
第4章 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国际经验
    4.1 国外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制度
    4.2 国外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政策目标
    4.3 国外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绩效管理
    4.4 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国际经验启示
第5章 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状况分析
    5.1 建国以来财政支农政策演变回顾
    5.2 地方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状况分析
        5.2.1 地方财政支农支出规模
        5.2.2 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结构
    5.3 东中西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比较
        5.3.1 东中西区域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比较
        5.3.2 东中西区域财政支农支出结构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的测度与评价
    6.1 绩效测度的数据包络分析原理与步骤
        6.1.1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溯源
        6.1.2 数据包络分析的基本模型
        6.1.3 Malmquist指数
        6.1.4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局限及步骤
    6.2 基于功能视角的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测度
        6.2.1 财政支农功能支出的效应分析
        6.2.2 区域财政支农资金功能配置绩效的静态分析
        6.2.3 区域财政支农资金功能配置绩效的动态分析
    6.3 基于分级视角的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
        6.3.1 区域财政支农分级支出的效应分析
        6.3.2 区域财政支农资金分级配置绩效的静态分析
        6.3.3 区域财政支农资金分级配置绩效的动态分析
    6.4 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评价小结
        6.4.1 不同视角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的比较
        6.4.2 不同省区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的改进路径分析
第7章 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7.1 影响绩效的外因分析方法与模型
        7.1.1 影响绩效的外因分析方法
        7.1.2 TOBIT回归模型
    7.2 功能视角绩效的外部影响因子分析
        7.2.1 研究的假设
        7.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7.2.3 实证结果分析
    7.3 分级视角绩效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7.3.1 研究的假设
        7.3.2 数据来源及处理
        7.3.3 实证结果分析
    7.4 影响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的内因分析
        7.4.1 国家组织结构
        7.4.2 区域财政管理体制
        7.4.3 区域农业管理体制
第8章 提升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的机制设计
    8.1 建立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市场衔接机制
        8.1.1 市场衔接机制的基本内涵
        8.1.2 市场衔接机制的主要模式
        8.1.3 市场衔接机制的作用领域
    8.2 完善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分工协作机制
        8.2.1 纵向政府间的分工协作
        8.2.2 横向政府间的分工协作
        8.2.3 政府部门间的分工协作
    8.3 探索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激励引导机制
        8.3.1 激励引导的对象
        8.3.2 激励引导的手段
        8.3.3 激励引导的重点
    8.4 健全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内在约束机制
        8.4.1 政府与人大之间的内在约束
        8.4.2 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内在约束
        8.4.3 政府与专家之间的内在约束
        8.4.4 部门内部及之间的内在约束
    8.5 强化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监督调控机制
        8.5.1 监督调控的领域
        8.5.2 监督调控的方式
        8.5.3 监督调控的手段
        8.5.4 反馈纠错与考评机制
第9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明确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责任
        9.2.2 拓宽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渠道
        9.2.3 优化区域财政支农资金转移支付模式
        9.2.4 提高区域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
        9.2.5 完善区域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9.2.6 加强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全程监管
    9.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省对县(市)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绩效评价——基于DEA二次相对效益模型的研究[J]. 伏润民,常斌,缪小林.  经济研究. 2008(11)
[2]基于DEA-Tobit模型的财政支农效率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 李燕凌.  中国农村经济. 2008(09)
[3]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研究:1978—2005[J]. 陈诗一,张军.  中国社会科学. 2008(04)
[4]“十五”期间各地区农村资金配置效率比较[J]. 温涛,熊德平.  统计研究. 2008(04)
[5]中国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 朱湖根,万伦来,金炎.  中国农村经济. 2007(12)
[6]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效果评价——以湖南衡山县为例[J]. 曾福生,匡远配,陈伍.  系统工程. 2007(11)
[7]我国财政支持渔业发展的政策思考[J]. 尹金辉.  农业经济问题. 2007(11)
[8]财政支农支出对西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J]. 王擎,魏朗,张期翔.  生态经济. 2007(11)
[9]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的模式构建[J]. 陈池波,胡振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7(06)
[10]我国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分析[J]. 李小云,唐丽霞,张雪梅.  农业经济问题. 2007(10)

博士论文
[1]基于乡镇财政视角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 樊宝洪.南京农业大学 2007
[2]农村公共品供求均衡机制研究[D]. 岳书铭.山东农业大学 2007
[3]我国林业财政支出的效率研究[D]. 周莉.北京林业大学 2007
[4]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研究[D]. 李燕凌.湖南农业大学 2007
[5]中国西部农村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研究[D]. 高黎.兰州大学 2007
[6]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法律问题研究[D]. 黎石秋.湖南大学 2007
[7]贫困地区县乡财政体制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的研究[D]. 匡远配.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8]政府交叉事权及财政激励机制研究[D]. 冯勤超.东南大学 2006
[9]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问题研究[D]. 于凤荣.吉林大学 2006
[10]转型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究[D]. 苏时鹏.福建农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32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132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8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