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同地区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以温州泉州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09 06:12
温州、泉州经济的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步。温州、泉州经济发展的奇迹,被理论工作者冠以“温泉模式”的美名。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总结温泉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02020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越来越明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经济区,构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个新亮点。但由于各地区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历史条件、经济发展基础、教育科技条件的差异,各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困难和问题,受到各种不同的因素影响和制约。为此,各地区都在实践中积极寻求摆脱发展瓶颈、探索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温泉模式”正是在这一实践探索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20202020经济区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组织形式。从宏观管理上看,经济区域的划分将使国家突破以基本行政区为唯一调控单元的格局,抑制“诸侯经济”,促进空间开发秩序的合理化,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20202020温州、泉州都曾经是一个并不怎么起眼的沿海小区域,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受到区域条件的...
【文章来源】:福州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区域发展模式研究的缘起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区域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区域发展及区域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1.2.1 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2.2 区域发展理论在中国的探索与实践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区域概念的界定
1.4.2 “模式”及“区域发展模式”
1.4.3 区域发展的评判标准
1.4.4 区域发展评价的含义
1.4.5 区域发展评价的原则
1.4.6 定性评价标准
1.4.7 定量评价标准
1.4.8 社会的满意度
第2章 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格局及基本态势
2.1 我国经济区域的基本划分
2.2 我国经济区域划分的依据及其特征
2.2.1 经济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
2.2.2 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
2.3 影响区域发展的体制与机制
2.3.1 协调两大地带关系实施均衡发展战略的实践
2.3.2 优先开发沿海实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
2.3.3 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3.4 按照不同功能区要求实施分类开发战略
2.4 我国现行区域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4.1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然严重
2.4.2 区域发展受行政区划约束的问题仍然突出
2.4.3 中部区域经济呈现“凹陷”
2.4.4 区域经济特色不明显
2.4.5 不发达地区的造血功能不足
2.4.6 普遍存在“资源换增长”的发展模式
2.5 我国现行区域发展模式的综合评价
第3章 温泉发展模式的形成及发展条件分析
3.1 温泉地区的区位特点及发展条件
3.1.1 温州地区的地理条件及经济基础
3.1.2 泉州地区的地理历史条件
3.2 “温泉模式”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3.2.1 “温州模式”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3.2.2 “泉州模式”的内涵及其特征
第4章 温泉发展模式的产业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温(州)泉(州)产业政策的选择
4.1.1 产业政策的相关概念界定
4.1.2 温州产业政策选择
4.1.3 泉州产业政策选择
4.2 温(州)泉(州)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影响温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4.2.2 影响泉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5章 温泉发展模式存在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5.1 温州模式面临的问题
5.1.1 产业层次低,结构调整面临诸多困难
5.1.2.家庭管理模式对现代企业的不适应性
5.1.3.资本和人才外流
5.1.4.市场秩序有待于规范化与法制化
5.2 泉州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5.2.1 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亟待调整
5.2.2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
5.2.3 投资环境不够优化,对外开放仍有薄弱环节
5.2.4 人力资源不足,科技对经济贡献率偏低
5.3 温州泉州模式存在问题的综合比较
第6章 温泉发展模式的几点重要启示
6.1 更新观念,思想先行,勇于探索,敢为人先
6.2 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壮大市场竞争主体
6.3 因地制宜,大力发挥地方特色优势
6.4 着力培育和延伸产业链,发挥经济聚集效应
6.5 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6.6 转换政府职能,有所为有所不为
6.7 面对困难不气馁,面对挑战不退缩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温州模式:内涵、特征与价值[J]. 方立明,奚从清.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3)
[2]略论“温州模式”的精髓与创新[J]. 陆立军. 中国农村经济. 2004(12)
[3]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其优势定位[J]. 李丽.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3(S1)
[4]区域经济发展与思想观念创新——评邓小平的创新发展观[J]. 赵淑华,王晓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5)
[5]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有益探索——简评《鄂尔多斯模式研究》[J]. 易培强.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6]论区域经济未来发展模式再创新——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看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的演进[J]. 应云进. 企业经济. 2003(05)
[7]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发展现状比较[J]. 张应强. 甘肃社会科学. 2002(06)
[8]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 刘力. 世界地理研究. 2002(04)
[9]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与选择[J]. 张明龙.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2(05)
[10]国外区域开发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 王廷科.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1(05)
硕士论文
[1]中国区域发展模式的演化比较分析[D]. 张拴虎.华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76779
【文章来源】:福州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区域发展模式研究的缘起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区域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区域发展及区域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1.2.1 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2.2 区域发展理论在中国的探索与实践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区域概念的界定
1.4.2 “模式”及“区域发展模式”
1.4.3 区域发展的评判标准
1.4.4 区域发展评价的含义
1.4.5 区域发展评价的原则
1.4.6 定性评价标准
1.4.7 定量评价标准
1.4.8 社会的满意度
第2章 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格局及基本态势
2.1 我国经济区域的基本划分
2.2 我国经济区域划分的依据及其特征
2.2.1 经济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
2.2.2 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
2.3 影响区域发展的体制与机制
2.3.1 协调两大地带关系实施均衡发展战略的实践
2.3.2 优先开发沿海实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
2.3.3 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3.4 按照不同功能区要求实施分类开发战略
2.4 我国现行区域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4.1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然严重
2.4.2 区域发展受行政区划约束的问题仍然突出
2.4.3 中部区域经济呈现“凹陷”
2.4.4 区域经济特色不明显
2.4.5 不发达地区的造血功能不足
2.4.6 普遍存在“资源换增长”的发展模式
2.5 我国现行区域发展模式的综合评价
第3章 温泉发展模式的形成及发展条件分析
3.1 温泉地区的区位特点及发展条件
3.1.1 温州地区的地理条件及经济基础
3.1.2 泉州地区的地理历史条件
3.2 “温泉模式”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3.2.1 “温州模式”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3.2.2 “泉州模式”的内涵及其特征
第4章 温泉发展模式的产业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温(州)泉(州)产业政策的选择
4.1.1 产业政策的相关概念界定
4.1.2 温州产业政策选择
4.1.3 泉州产业政策选择
4.2 温(州)泉(州)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影响温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4.2.2 影响泉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5章 温泉发展模式存在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5.1 温州模式面临的问题
5.1.1 产业层次低,结构调整面临诸多困难
5.1.2.家庭管理模式对现代企业的不适应性
5.1.3.资本和人才外流
5.1.4.市场秩序有待于规范化与法制化
5.2 泉州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5.2.1 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亟待调整
5.2.2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
5.2.3 投资环境不够优化,对外开放仍有薄弱环节
5.2.4 人力资源不足,科技对经济贡献率偏低
5.3 温州泉州模式存在问题的综合比较
第6章 温泉发展模式的几点重要启示
6.1 更新观念,思想先行,勇于探索,敢为人先
6.2 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壮大市场竞争主体
6.3 因地制宜,大力发挥地方特色优势
6.4 着力培育和延伸产业链,发挥经济聚集效应
6.5 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6.6 转换政府职能,有所为有所不为
6.7 面对困难不气馁,面对挑战不退缩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温州模式:内涵、特征与价值[J]. 方立明,奚从清.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3)
[2]略论“温州模式”的精髓与创新[J]. 陆立军. 中国农村经济. 2004(12)
[3]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其优势定位[J]. 李丽.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3(S1)
[4]区域经济发展与思想观念创新——评邓小平的创新发展观[J]. 赵淑华,王晓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5)
[5]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有益探索——简评《鄂尔多斯模式研究》[J]. 易培强.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6]论区域经济未来发展模式再创新——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看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的演进[J]. 应云进. 企业经济. 2003(05)
[7]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发展现状比较[J]. 张应强. 甘肃社会科学. 2002(06)
[8]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 刘力. 世界地理研究. 2002(04)
[9]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与选择[J]. 张明龙.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2(05)
[10]国外区域开发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 王廷科.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1(05)
硕士论文
[1]中国区域发展模式的演化比较分析[D]. 张拴虎.华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76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176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