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1 22:31
纵观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历史与现实,我们不难发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必然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和失衡,危及社会稳定及其转型,从而可能致使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受阻甚至中断。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极大。共同富裕被认为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地区差距过大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的原则,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然而,随着地区差距的扩大,社会主义会失掉其本质特征,失掉提高整个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根本目的。两极分化,用一部分地区的繁荣和一部分人的富裕来掩盖或代替大部分地区的落后和大部分人的贫穷,也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全国各民族的共同利益背道而驰的。显然,巨大的区域发展差距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如期实现的严重障碍。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的区域协调机制,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以便把区域差距扩大的幅度控制在人们社会心理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并促使其朝着不断缩小的方向转变,这不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以及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试...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地区现代化的相关理论
1.1 地区现代化的理论依据
1.1.1 现代化理论
1.1.2 区域不均衡发展理论
1.1.3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1.2 地区现代化理论
1.2.1 地区现代化概述
1.2.2 地区现代化的特点
1.2.3 国家现代化和地区现代化的关系
1.3 地区协调发展理论
1.3.1 地区协调发展的含义
1.3.2 地区协调发展的内涵
1.3.3 地区协调发展的内容
2 我国地区现代化概况
2.1 我国地区的划分
2.2 中国地区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2.2.1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平衡发展
2.2.2 改革开放后的地区非均衡发展
2.2.3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2.3 地区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2.3.1 现代化指标的认识与探讨
2.3.2 我国地区现代化的指标评价体系
2.4 我国地区现代化的现状
2.4.1 反映经济现代化的主要评价指标
2.4.2 反映社会现代化的主要评价指标
2.4.3 反映知识水平的主要评价指标
2.4.4 反映生活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
3 我国地区现代化的特征分析
3.1 中国地区现代化的特点
3.1.1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3.1.2 地区人类发展的差距
3.1.3 地区社会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差距
3.1.4 地区人力和智力系统水平的差距
3.2 中国地区现代化不平衡的成因分析
3.2.1 历史因素
3.2.2 自然地理条件和区位因素
3.2.3 政策因素
3.2.4 产业结构地区分布的差异
3.2.5 地方政府行为方式的差异
3.3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3.3.1 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3.3.2 不利于国家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3.3 城乡差距造成农村问题突出
3.3.4 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4 我国地区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4.1 我国地区协调发展的意义
4.1.1 地区协调发展提出的背景
4.1.2 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4.1.3 地区协调发展的意义
4.2 国际缩小地区差距的经验借鉴
4.2.1 区域开发政策目标明确及法律化
4.2.2 实行旨在缩小地区差距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4.2.3 对老工业区实行“再造工程”
4.3 地区现代化的制度安排
4.3.1 制度、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4.3.2 制度建设是实现地区现代化的关键
4.3.3 我国新时期地区发展的制度安排
4.4 我国地区协调发展的措施
4.4.1 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联动发展
4.4.2 打破行政区的划分,形成增长极
4.4.3 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4.4.4 确定政府与市场的不同定位
4.4.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200490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地区现代化的相关理论
1.1 地区现代化的理论依据
1.1.1 现代化理论
1.1.2 区域不均衡发展理论
1.1.3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1.2 地区现代化理论
1.2.1 地区现代化概述
1.2.2 地区现代化的特点
1.2.3 国家现代化和地区现代化的关系
1.3 地区协调发展理论
1.3.1 地区协调发展的含义
1.3.2 地区协调发展的内涵
1.3.3 地区协调发展的内容
2 我国地区现代化概况
2.1 我国地区的划分
2.2 中国地区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2.2.1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平衡发展
2.2.2 改革开放后的地区非均衡发展
2.2.3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2.3 地区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2.3.1 现代化指标的认识与探讨
2.3.2 我国地区现代化的指标评价体系
2.4 我国地区现代化的现状
2.4.1 反映经济现代化的主要评价指标
2.4.2 反映社会现代化的主要评价指标
2.4.3 反映知识水平的主要评价指标
2.4.4 反映生活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
3 我国地区现代化的特征分析
3.1 中国地区现代化的特点
3.1.1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3.1.2 地区人类发展的差距
3.1.3 地区社会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差距
3.1.4 地区人力和智力系统水平的差距
3.2 中国地区现代化不平衡的成因分析
3.2.1 历史因素
3.2.2 自然地理条件和区位因素
3.2.3 政策因素
3.2.4 产业结构地区分布的差异
3.2.5 地方政府行为方式的差异
3.3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3.3.1 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3.3.2 不利于国家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3.3 城乡差距造成农村问题突出
3.3.4 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4 我国地区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4.1 我国地区协调发展的意义
4.1.1 地区协调发展提出的背景
4.1.2 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4.1.3 地区协调发展的意义
4.2 国际缩小地区差距的经验借鉴
4.2.1 区域开发政策目标明确及法律化
4.2.2 实行旨在缩小地区差距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4.2.3 对老工业区实行“再造工程”
4.3 地区现代化的制度安排
4.3.1 制度、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4.3.2 制度建设是实现地区现代化的关键
4.3.3 我国新时期地区发展的制度安排
4.4 我国地区协调发展的措施
4.4.1 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联动发展
4.4.2 打破行政区的划分,形成增长极
4.4.3 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4.4.4 确定政府与市场的不同定位
4.4.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200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200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