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展论

发布时间:2021-07-06 10:4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迅速发展,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通过建立各种优惠的经贸安排,特别是自由贸易区以寻求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上多数国家一项重要的政策选择。在2000年第四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朱镕基总理提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引起了东盟各国的普遍重视;2001年11月,在东盟与中国领导人第五次会议期间,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就双方在新世纪加强合作达成共识,一致决定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在出席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后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框架,中国与东盟开始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进而促进了双方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与互信,对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安全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我国主动提议在亚洲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组织,它的成功将为我国以后参与或建立双边和地区性的经济组织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基于此,本文选择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展现的背景
    (一)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各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的需要
    (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直接推动作用
    (三) 中国与东盟各方面关系的迅猛发展,相互依赖的日益加深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所涵盖的范围及所取得的成就
    (一) 货物贸易及“早期收获计划”
    (二) 服务贸易
    (三) 投资领域
    (四) 其他领域的合作
    (五)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启动东亚合作及保持地区稳定的作用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展望
    (一) 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有利因素
    (二) 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利因素
    (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展望
    (四) 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亚洲经济一体化[J]. 陆建人.  当代亚太. 2006(05)
[2]东南亚经贸信息[J].   东南亚纵横. 2006(01)
[3]建构共同体的东亚模式[J]. 秦亚青,王燕.  外交学院学报. 2004(04)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及其前景[J]. 王勤.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5]建构东亚经济合作的新视角——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赵银亮.  东南亚研究. 2003(06)
[6]菲律宾在南沙群岛主权问题上的“安全原则”——菲律宾政府对南沙群岛政策研究之二[J]. 程爱勤.  东南亚研究. 2002(04)
[7]东亚合作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J]. 张蕴岭.  当代亚太. 2002(01)
[8]东盟地区论坛的目标及大国的立场[J]. 喻常森.  东南亚研究. 2000(04)
[9]中国参与国际体制的若干思考[J]. 江忆恩.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9(07)



本文编号:3268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268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a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