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互联系统经济调度模型
发布时间:2021-07-06 19:01
针对多区域互联系统集中调度方法存在的计算规模过大和私密性不足问题,提出了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分散协调调度模型并在模型中考虑了网络安全约束。首先,采用模糊建模法对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进行描述并将其引入到旋转备用约束中。其次,利用复制边界节点变量法对区域进行分解并建立了基于直流潮流的互联系统分散协调调度模型。每次迭代中交替方向乘子法不需要中央协调控制器的参与,仅需向相邻区域传递相角信息即可。然后,基于可信性理论将模糊机会约束变换为确定的等价类约束。最后,通过两区域互联系统进行算例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文章来源】: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7(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区域分解示意图
以两区域78节点的系统进行算例分析。78节点系统是以两个IEEE 39节点系统为基础改造而成。区域N中含有3个风力发电场,10个火电机组。3个风电场分别接在节点26、节点30以及节点39。火电机组的参数见附录A。区域M中没有风电场,仅有10个火电机组,其煤耗系数为区域N的1.3倍,其他机组参数与区域N相同。系统线路的参数见文献[19]。直流联络线的电抗设置为0.1 p.u.,联络线传输上限设置为150 MW,传输总量为2 500 MW·h。线路功率传输上限设为460 MW。区域N中总的负荷以及单个风电场的预测功率如图2所示。各个节点负荷的比例如表1所示。78节点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区域M中的总负荷为区域N中的1.43倍。系统正负旋转备用容量取负荷的5%。风电预测误差数据为 ω ˉ =2.33,Μ w+ =10%,Μ w- =10% 。图2 系统负荷和单个风电场出力预测值
图3 系统结构图表1 各个节点负荷比例Tab.1 Load ratio of each node 节点 负荷比例/% 节点 负荷比例/% 3 5.24 23 4.02 4 8.13 24 5.02 7 3.80 25 3.64 8 8.49 26 2.26 12 0.14 27 4.57 15 5.20 28 3.35 16 5.36 29 4.61 18 2.57 31 0.15 20 11.06 39 17.95 21 4.45 - -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考虑跨区联络线交易计划的多区域互联系统分散调度方法[J]. 曾方迪,李更丰,别朝红,程海花,郑亚先,耿建.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8(16)
[2]考虑储能参与的含高比例风电互联电力系统分散式调度模型[J]. 任建文,许英强,董圣孝. 电网技术. 2018(04)
[3]计及光伏出力模糊性和旋转备用的电力系统环境经济调度[J]. 于永军,韩华玲,张磊,刘大贵,祁晓笑,孙谊媊. 可再生能源. 2017(08)
[4]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动态经济调度分散随机优化方法[J]. 朱涛,朱建全,刘明波,赵文猛.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7(11)
[5]考虑需求响应的风电消纳模糊优化调度研究[J]. 易琛,任建文,戚建文. 电力建设. 2017(04)
[6]含风电并网的直流互联电网分散协调调度方法[J]. 周明,翟俊义,任建文,李庚银. 电网技术. 2017(05)
[7]考虑安全约束的联络线供需协调计划模型[J]. 许丹,丁强,黄国栋,崔晖. 电网技术. 2015(09)
[8]考虑风电场灵活性及出力不确定性的机组组合[J]. 刘斌,刘锋,王程,梅生伟,魏韡. 电网技术. 2015(03)
[9]含风电的电力系统机组组合问题研究综述[J]. 刘吉臻,王海东,李明扬. 电力建设. 2014(12)
[10]含风电场的互联电力系统备用容量优化[J]. 盛四清,檀晓林,李欢,范林涛. 电网技术. 2013(11)
本文编号:3268800
【文章来源】: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7(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区域分解示意图
以两区域78节点的系统进行算例分析。78节点系统是以两个IEEE 39节点系统为基础改造而成。区域N中含有3个风力发电场,10个火电机组。3个风电场分别接在节点26、节点30以及节点39。火电机组的参数见附录A。区域M中没有风电场,仅有10个火电机组,其煤耗系数为区域N的1.3倍,其他机组参数与区域N相同。系统线路的参数见文献[19]。直流联络线的电抗设置为0.1 p.u.,联络线传输上限设置为150 MW,传输总量为2 500 MW·h。线路功率传输上限设为460 MW。区域N中总的负荷以及单个风电场的预测功率如图2所示。各个节点负荷的比例如表1所示。78节点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区域M中的总负荷为区域N中的1.43倍。系统正负旋转备用容量取负荷的5%。风电预测误差数据为 ω ˉ =2.33,Μ w+ =10%,Μ w- =10% 。图2 系统负荷和单个风电场出力预测值
图3 系统结构图表1 各个节点负荷比例Tab.1 Load ratio of each node 节点 负荷比例/% 节点 负荷比例/% 3 5.24 23 4.02 4 8.13 24 5.02 7 3.80 25 3.64 8 8.49 26 2.26 12 0.14 27 4.57 15 5.20 28 3.35 16 5.36 29 4.61 18 2.57 31 0.15 20 11.06 39 17.95 21 4.45 - -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考虑跨区联络线交易计划的多区域互联系统分散调度方法[J]. 曾方迪,李更丰,别朝红,程海花,郑亚先,耿建.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8(16)
[2]考虑储能参与的含高比例风电互联电力系统分散式调度模型[J]. 任建文,许英强,董圣孝. 电网技术. 2018(04)
[3]计及光伏出力模糊性和旋转备用的电力系统环境经济调度[J]. 于永军,韩华玲,张磊,刘大贵,祁晓笑,孙谊媊. 可再生能源. 2017(08)
[4]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动态经济调度分散随机优化方法[J]. 朱涛,朱建全,刘明波,赵文猛.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7(11)
[5]考虑需求响应的风电消纳模糊优化调度研究[J]. 易琛,任建文,戚建文. 电力建设. 2017(04)
[6]含风电并网的直流互联电网分散协调调度方法[J]. 周明,翟俊义,任建文,李庚银. 电网技术. 2017(05)
[7]考虑安全约束的联络线供需协调计划模型[J]. 许丹,丁强,黄国栋,崔晖. 电网技术. 2015(09)
[8]考虑风电场灵活性及出力不确定性的机组组合[J]. 刘斌,刘锋,王程,梅生伟,魏韡. 电网技术. 2015(03)
[9]含风电的电力系统机组组合问题研究综述[J]. 刘吉臻,王海东,李明扬. 电力建设. 2014(12)
[10]含风电场的互联电力系统备用容量优化[J]. 盛四清,檀晓林,李欢,范林涛. 电网技术. 2013(11)
本文编号:3268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268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