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东边道”建设与东北东部地区经济空间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7 22:38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矛盾之一,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东北东部地区既是我国地缘环境复杂的沿边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和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深化,东北东部地区作为东北地区内部日益被边缘化的问题区域得以为更多人所关注。以“东边道”建设为契机,打造东北东部地区交通通道,改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失衡的状况,已成为我国“十一五”规划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要点之一。“东边道”建设对于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促进区域资源要素流动、实现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以及解决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也必将引发东北东部地区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空间结构的一系列变动和响应。可以构想,依托“东边道”,必将形成纵贯东北东部地区的发展轴线和东北东部交通经济带,这样,东北地区将形成一主(中部交通经济带)和一辅(东部交通经济带)两大经济轴带相互促动的新的经济空间结构。鉴于从交通条件的研究出发来探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优化问题,对区域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因此本文以区域空间结构和交通经济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东北东部地...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东边道”建设与东北东部地区经济空间结构研究


东北东部地区区域范围

示意图,示意图,断头路,东北东部


形成联接东北东部的铁路网络系统,为东北东部地区的货流直达丹东港提供一条便南北大通道。在“东边道”建设纳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之后,“东边道”建设(以牡为北部起点,大连为南部终点),有二个不同方案:一是连接珲春—东宁、和龙—白通化—桓仁—宽甸(灌水)三条断头路(499.6 千米),总长度为 1 258 千米(吉林案)。二为连接庄河—前阳、灌水—新通化、白河—和龙三条断头路(401.9 千米)长度为 1 380 千米(铁道部第三勘探设计院方案)。无论实施哪个方案,“东边道”设都将对其他铁路、公路、港口的建设起到诱发作用。

组群,东北东部,交通经济带,空间形态


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空间格局,形成城市群体经济区域。根据东部区域中心城市的现实规模基础及发展条件,这种城市群体经济区域尚不足以称之为“城市群”,而应称为“城市组群”,发展据点式板块经济。东北东部地区是我国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具有重要的自然与生态意义,通道体系建设及其引起的城市化快速发展对区域资源与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战略性的。因此,对这一区域的城市化发展作战略性的合理规划是极其必要和紧迫的。根据东北东部地区城镇体系的现状基础以及发展态势,结合“东边道”建设所带来的各城市区域的区位条件的变化,有理由设想东北东部将形成 5 个城市组群,分别为以佳木斯为核心的佳鹤(岗)双(鸭山)城市组群、以牡丹江为核心的牡绥(芬河)鸡(西)城市组群、以延吉为核心的延图(们)珲(春)城市组群、以通化—白山为核心的通白集(安)城市组群和以丹东为核心的丹凤(城)新(义州)城市组群。“东边道” 建设将这 5 个城市组群串联起来,并通过庄河与大连与南部沿海城市带相通,促进各个经济板块和城市群(带)之间的贸易联系,并对东北东部整体的边贸形势的改观起到重要作用。图 4-1 和表 4-1 分别显示了这 5 个城市组群的空间形态和构成状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空间结构理论回顾及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J]. 耿明斋.  企业活力. 2005(11)
[2]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J]. 张楠楠,徐逸伦.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03)
[3]“东边道”建设与区域资源环境系统的响应研究[J]. 王荣成,侯玲,米德长,王玉祥.  世界地理研究. 2005(02)
[4]基于现代交通条件下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J]. 黄志刚,陈赟长.  山西科技. 2004(06)
[5]东北地区人地关系百年变迁研究——人口、城市与交通发展[J]. 任启平,陈才.  人文地理. 2004(05)
[6]振兴东北经济与发展现代物流的关系[J]. 汪鸣.  综合运输. 2004(09)
[7]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J]. 陆大道.  地理研究. 2003(03)
[8]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趋势及对策研究[J]. 李诚固,李培祥,谭雪兰,刘文秀.  地理科学. 2003(01)
[9]城镇空间结构协调发展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中心组团为例[J]. 冯现学,林惠华.  经济地理. 2002(S1)
[10]信息时代空间结构研究新进展[J]. 甄峰,顾朝林.  地理研究. 2002(02)

硕士论文
[1]江苏省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研究[D]. 管卫华.南京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70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270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3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