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贸易协定审查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5 06:28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自WTO建立以来,区域主义的迅猛发展先后引发了一场区域贸易协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以及区域贸易协定的“意大利面条碗”现象,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区域主义是多边主义的“垫脚石”抑或“绊脚石”的辩论。尽管如此,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趋势丝毫没有减退的迹象。WTO的统计结果表明,至2008年12月份,向GATT/WTO通报的区域贸易协定大约有421个,其中生效的有230个。与区域贸易协定“生机勃勃”的场面相比,区域贸易协定的审查却表现出惨淡的局面。在区域贸易协定的审查历史中,自GATT1947以来仅有4个区域贸易协定的审查形成了决定。而在这4个有结果的审查中,3个是发生在GATT建立之初,而且它们尚没有达到与第24条完成相符的规定。自WTO建立以来,CRTA尚未对任何一个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的审查作出决定。因此,区域贸易协定的审查被批评为软弱无力,或形同虚设。基于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及其审查之间冲突关系的思考,本文认为,如果要防治区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使最惠国待遇成为例外,要防治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被巴尔干化,就必须重视对区域贸易协定审查制度的建设,以实现审查机制对区域贸易...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2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区域贸易协定审查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区域贸易协定审查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一、RTAs的发展现状
二、RTAs的天然歧视
三、RTAs与WTO的冲突
四、加强RTAs审查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第二节 区域贸易协定审查的概念
一、不同视角下的RTAs
二、RTAs审查的定义
三、RTAs审查的对象
四、RTAs审查的阶段划分
第三节 区域贸易协定审查的执行机构及其职能
一、工作组
二、区域贸易协定委员会
三、WTO的争端解决机构
第四节 RTAs审查的核心价值目标
一、RTAs审查核心价值目标的内涵
二、价值目标的失灵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工作组和CRTA执行的RTAS审查
第一节 工作组和CRTA审查的历史演变
一、RTAs审查的初期—审而有果的昙花一现
二、对《罗马条约》的审查—RTAs审查的不良先例
三、对NAFTA的审查—审而无果的又一案例
第二节 工作组和CRTA对RTAs审查的基本原则
一、协商一致原则
二、个案独立审查原则
三、以职权范围为指导的原则
第三节 CRTA对RTAs审查的现状
一、RTAs审查的失败历程
二、CRTA建立后RTAs审查的现状
第四节 工作组和CRTA审查报告的效力
一、工作组审查报告的效力
二、CRTA审查报告的效力—没有摆脱表面化影子的改革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RTAS的审查
第一节 GATT专家组对RTAs的审查
一、GATT争端解决机制
二、GATT专家组对RTAs的审查—以欧共体香蕉案为例
三、专家组审查法律效力的局限性
第二节 WTO争端解决机构对RTAs的审查
一、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管辖权与RTAs
二、DSB对RTAs审查的实践
第三节 DSB对RTAs审查中的未决问题
一、上诉机构在保障措施案中对于第24条的不明朗态度
二、规则的制定与操作之间的"裂缝"
三、GATS第5条规则实用性弱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区域贸易协定审查的标准
第一节 区域贸易协定审查的实体标准
一、"目的性"标准
二、"实质上所有"标准
三、"(总体上)不得高于或严于"标准
第二节 RTAs审查的程序标准
一、通知的义务
二、通知的时间
第三节 程序标准中的透明度机制
一、透明度机制谈判历程
二、透明度机制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区域贸易协定的自我审查制度
第一节 超国家的司法审查体系—以EC的审查制度为例
一、对欧盟机构法令的审查
二、对欧盟机构不作为的审查
三、对成员国违法行为的审查
四、预先裁决程序
第二节 分散型审查制度—以NAFTA的审查制度为例
一、分散型争端解决机制折射出的政治审查与司法审查
二、分散型的争端解决机制导致分散型的审查形式
三、投资争端涉及事项的审查
第三节 薄弱的审查机制—以南南合作模式的RTAs审查为例
一、南南合作模式的RTAs自我审查的薄弱现状
二、建立协议自我审查机制的必要性
第四节 中国签订的FTAs对协定自我审查的规定
一、特殊背景下CEPA自我审查制度的轻描淡写
二、CAFTA自我审查的循序渐进
三、政治审查与法律审查并用的南南合作的审查模式
四、趋于完善的《中—新自贸区协定》的自我审查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区域贸易协定审查机制的完善
第一节 RTAs法律规定的完善
一、RTAs法律规定存在的漏洞
二、RTAs法律规则的澄清
第二节 RTAs审查制度的变革
一、RTAs审查制度变革之因
二、RTAs审查机制变革的可能路径
第三节 中国的应对策略
一、多边贸易与区域贸易并进
二、合理利用WTO关于RTAs的规则
三、构建RTAs的政策思考
第四节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344041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2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区域贸易协定审查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区域贸易协定审查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一、RTAs的发展现状
二、RTAs的天然歧视
三、RTAs与WTO的冲突
四、加强RTAs审查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第二节 区域贸易协定审查的概念
一、不同视角下的RTAs
二、RTAs审查的定义
三、RTAs审查的对象
四、RTAs审查的阶段划分
第三节 区域贸易协定审查的执行机构及其职能
一、工作组
二、区域贸易协定委员会
三、WTO的争端解决机构
第四节 RTAs审查的核心价值目标
一、RTAs审查核心价值目标的内涵
二、价值目标的失灵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工作组和CRTA执行的RTAS审查
第一节 工作组和CRTA审查的历史演变
一、RTAs审查的初期—审而有果的昙花一现
二、对《罗马条约》的审查—RTAs审查的不良先例
三、对NAFTA的审查—审而无果的又一案例
第二节 工作组和CRTA对RTAs审查的基本原则
一、协商一致原则
二、个案独立审查原则
三、以职权范围为指导的原则
第三节 CRTA对RTAs审查的现状
一、RTAs审查的失败历程
二、CRTA建立后RTAs审查的现状
第四节 工作组和CRTA审查报告的效力
一、工作组审查报告的效力
二、CRTA审查报告的效力—没有摆脱表面化影子的改革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RTAS的审查
第一节 GATT专家组对RTAs的审查
一、GATT争端解决机制
二、GATT专家组对RTAs的审查—以欧共体香蕉案为例
三、专家组审查法律效力的局限性
第二节 WTO争端解决机构对RTAs的审查
一、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管辖权与RTAs
二、DSB对RTAs审查的实践
第三节 DSB对RTAs审查中的未决问题
一、上诉机构在保障措施案中对于第24条的不明朗态度
二、规则的制定与操作之间的"裂缝"
三、GATS第5条规则实用性弱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区域贸易协定审查的标准
第一节 区域贸易协定审查的实体标准
一、"目的性"标准
二、"实质上所有"标准
三、"(总体上)不得高于或严于"标准
第二节 RTAs审查的程序标准
一、通知的义务
二、通知的时间
第三节 程序标准中的透明度机制
一、透明度机制谈判历程
二、透明度机制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区域贸易协定的自我审查制度
第一节 超国家的司法审查体系—以EC的审查制度为例
一、对欧盟机构法令的审查
二、对欧盟机构不作为的审查
三、对成员国违法行为的审查
四、预先裁决程序
第二节 分散型审查制度—以NAFTA的审查制度为例
一、分散型争端解决机制折射出的政治审查与司法审查
二、分散型的争端解决机制导致分散型的审查形式
三、投资争端涉及事项的审查
第三节 薄弱的审查机制—以南南合作模式的RTAs审查为例
一、南南合作模式的RTAs自我审查的薄弱现状
二、建立协议自我审查机制的必要性
第四节 中国签订的FTAs对协定自我审查的规定
一、特殊背景下CEPA自我审查制度的轻描淡写
二、CAFTA自我审查的循序渐进
三、政治审查与法律审查并用的南南合作的审查模式
四、趋于完善的《中—新自贸区协定》的自我审查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区域贸易协定审查机制的完善
第一节 RTAs法律规定的完善
一、RTAs法律规定存在的漏洞
二、RTAs法律规则的澄清
第二节 RTAs审查制度的变革
一、RTAs审查制度变革之因
二、RTAs审查机制变革的可能路径
第三节 中国的应对策略
一、多边贸易与区域贸易并进
二、合理利用WTO关于RTAs的规则
三、构建RTAs的政策思考
第四节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344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34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