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陕西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9 07:24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成为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发动机。而陕西省作为典型的“高教大省,经济小省”,其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脱离的状况已造成许多严重的问题。本论文试图借鉴和运用有关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探讨陕西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较低、两者关系不协调的问题。论文首先对陕西省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历史回顾,在对陕西省经济状况进行具体考察的基础上,利用生产函数测度了高等教育对陕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基于陕西省的经济背景提出了一些适宜的对策和建议。本文主要作了如下工作:第一部分首先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在教育经济学与人力资本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中有关教育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以及国内学者关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第二部分采用历史起源的整体分析方法,对陕西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发展概况进行分析总结。发现陕西省高等教育的规模积累源于历史上两次人为的扩张,而非自身的发展壮大,高等教育对陕西经济增长贡献不大。第三部分展开陕西经济状况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分...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陕西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1陕西省高等教育发展轨迹(1,52.2005)

陕西经济,增速比,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3%。人均生产总值9844元,比上年增长12.2%。可见,陕西的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比较快。1995一2005年陕西省生产总值的增长,及其与全国GDP的增长速度比较见图3一3。尹尹尹尹尹尹护尹护沪沪~全国GDP增速(%)一陕西GDP增速(%)…图3一陕西经济增速比较(1,,5一2005)从相对数来讲,自1997年以来,陕西省GDP的增长速度是高于全国GDP的增长速度的。2004年的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9%,增速为我省199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2005年增速为12.6%,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但是,与我国其它省市进行横向比较,陕西省经济发展仍然不如人意。2005年全国人均GDP为13985元

产业结构变动,陕西省,情况


(一)产业结构变化主要集中在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比较从过去十年的三产在当年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来看(见图3一4),业在当年GDP中的比重较1995年的比重减少一半,仅为n.39%重每五年上升5个百分点左右,截至2005年,二产在当年GDP的2%;第三产业在各年GDP中的比例变动较小,维持在36一40%之间当中,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的同时,第二产业对我省经济增长的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从而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但第三产业比重不现出陕西省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均衡性。陕西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陕西省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目标为是要在2005年12:50:38的产业结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一产比升二产和三产的比重。从1995年到2005年的数据来看,陕西省的在1997、2(K洲〕和2001年三年的增长高于当年GDP和第二产业的三产业在GDP中的比例多年来未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加快发展济持续增长仍有一定难度。n甘︸n︸n八曰0︸nUO︸︵匕民AU人JOq自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J]. 解垩.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05)
[2]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非均衡分析[J]. 李常香,陈敬良.  辽宁教育研究. 2005(07)
[3]未来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状况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 米红,郭书君.  教育与经济. 2005(01)
[4]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失衡及其解决对策研究[J]. 陈上仁.  中国高教研究. 2005(03)
[5]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测算及相关分析[J]. 宋华明,王荣.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01)
[6]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研究[J]. 胡永远,刘智勇.  上海经济研究. 2004(09)
[7]我国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 王超,罗然然.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4(04)
[8]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及重要成果[J]. 李文利.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02)
[9]高等教育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J]. 柳博.  中国考试. 2004(04)
[10]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规模的相关性研究[J]. 胡咏梅,薛海平.  江苏高教. 2004(02)



本文编号:3370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370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b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