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与企业家的互动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9 09:51
区域经济增长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寻求一种合适而有潜力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受到各个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80年代中期以来,在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研究中,人们对传统的“自上而下”建立增长中心的政策进行了反思后发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所推崇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今天正受到严峻挑战,其影响已是日渐式微。索洛以技术发展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虽然看到了经济增长的某些重要方面,但是面对经济增长的复杂情况,似乎也显得力不从心。巴罗等人从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内部寻求解释,则给我们打开新的认识之门。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长期的经济增长来源于知识创新能力,单纯依靠外力将造成国民经济的脆弱性。很多国家都在探索和实践依靠内力发展区域经济的道路,寻求以知识和技术为本的区域发展战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端于对所谓“第三意大利”的研究,一种全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新产业区”模式,也就是现在通常所讲的“产业集群”模式。及至1998年波特《新竞争力与产业集群》这篇论文一出,产业集群的概念随之为天下尽知。为什么产业集群这么受人关注?原因就在于,产业集群蕴含了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相对于原先一体化的整...
【文章来源】:东华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平湖市地理区位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技术创新平台研究——大涌红木家具专业镇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J]. 吴国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01)
[2]信任与家族企业的成长[J]. 储小平,李怀祖. 管理世界. 2003(06)
[3]对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关系的考察[J]. 魏后凯. 经济管理. 2003(06)
[4]温州模式研究:回顾与展望[J]. 史晋川,朱康对. 浙江社会科学. 2002(03)
[5]商品契约优于要素契约——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契约选择为例[J]. 周立群,曹利群. 经济研究. 2002(01)
[6]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J]. 王缉慈,童昕. 经济地理. 2001(05)
[7]专业化产业区:组织特征和优化途径[J]. 张仁寿. 浙江经济. 2001(07)
[8]非正式交流与知识经济[J]. 刘军国,郭文玲. 生产力研究. 2001(01)
[9]浙江小企业群落系统活力探源[J]. 李永刚,陈寿灿. 浙江学刊. 2000(05)
[10]浙江小企业群落式发展初探[J]. 李永刚,祝青.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2000(05)
本文编号:3370426
【文章来源】:东华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平湖市地理区位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技术创新平台研究——大涌红木家具专业镇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J]. 吴国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01)
[2]信任与家族企业的成长[J]. 储小平,李怀祖. 管理世界. 2003(06)
[3]对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关系的考察[J]. 魏后凯. 经济管理. 2003(06)
[4]温州模式研究:回顾与展望[J]. 史晋川,朱康对. 浙江社会科学. 2002(03)
[5]商品契约优于要素契约——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契约选择为例[J]. 周立群,曹利群. 经济研究. 2002(01)
[6]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J]. 王缉慈,童昕. 经济地理. 2001(05)
[7]专业化产业区:组织特征和优化途径[J]. 张仁寿. 浙江经济. 2001(07)
[8]非正式交流与知识经济[J]. 刘军国,郭文玲. 生产力研究. 2001(01)
[9]浙江小企业群落系统活力探源[J]. 李永刚,陈寿灿. 浙江学刊. 2000(05)
[10]浙江小企业群落式发展初探[J]. 李永刚,祝青.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2000(05)
本文编号:3370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370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