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与酒泉两市区域经济整合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0 00:5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种类繁多的经济区,这些经济区有不同行政区之间的联合,也有同一行政区内部的联合。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经济区主要有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京津冀经济区等等。对于西部地区来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相互之间的横向联系有了长足的发展,西部地区也呈现出簇团式的发展趋势。处在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上的甘肃段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带,而甘肃嘉峪关酒泉地区占有“承东接西、经纬南北”的地缘优势,是兰州与乌鲁木齐之间综合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也是最具备集聚发展条件的区域,对河西地区具有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对嘉峪关酒泉两市进行“经济整合”,可以带动甘肃社会与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嘉酒成为河西乃至甘肃省的经济增长极,进而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进行嘉峪关酒泉两市“经济整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国内的这些经济区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却面临着诸多障碍。这些障碍主要就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区域之间的相互分割,“以邻为壑”的“行政区经济”对经济区运行中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人才流、技术流等的输入...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一章 区域经济整合的相关理论解释
一、对区域经济整合概念的认识
二、区域经济整合的本质
三、区域经济整合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嘉酒两市区域经济整合的条件与动力
一、区域概况
二、嘉酒两市区域经济整合的条件
三、嘉酒两市整合发展的动力剖析
第三章 嘉酒两市区域经济整合的核心问题
一、区域经济整合的切入点
二、嘉酒两市区域利益冲突
三、成因分析
第四章 嘉酒两市区域经济整合的机制分析
一、市场机制是整合的基础机制
二、区域协调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是扩展机制
三、政府机制是补充机制
第五章 嘉酒两市区域经济整合的对策措施
一、强化整合理念
二、加快产业整合
三、完善城镇体系
四、编制区域规划
五、政府管理体制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篇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经济整合理论初探[J]. 王正新.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09)
[2]浅析推动“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的作用机制[J]. 朱建军.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3)
[3]都市圈化:一种新型的中国城市化战略[J]. 原新,唐晓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4)
[4]基于自组织模型的酒嘉玉地区城市化动态演变[J]. 李铭,方创琳. 地理研究. 2006(03)
[5]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区域整合研究[J]. 佟宝全,陈才,刘继生. 地理科学. 2006(02)
[6]我国“行政区经济”的成因、危害及其对策[J]. 孟鲁平. 行政论坛. 2006(02)
[7]从利益角度看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J]. 刘畅.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6(01)
[8]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分析[J]. 付永. 改革与战略. 2006(02)
[9]加强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与协调机制建设[J]. 杨小森.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01)
[10]区域协调发展要健全区域互动机制[J]. 陈秀山,刘红. 党政干部学刊. 2006(01)
博士论文
[1]当代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研究[D]. 刘静玉.河南大学 2006
[2]中国省级政区利益冲突机理分析及其应对机制研究[D]. 李建勇.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跨省都市圈的行政区经济分析及其整合机制研究——以徐州都市圈为例[D]. 陶希东.华东师范大学 2004
[4]中国行政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作用研究[D]. 张思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策略思考[D]. 徐丽.新疆师范大学 2006
[2]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D]. 徐旳.南京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71732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一章 区域经济整合的相关理论解释
一、对区域经济整合概念的认识
二、区域经济整合的本质
三、区域经济整合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嘉酒两市区域经济整合的条件与动力
一、区域概况
二、嘉酒两市区域经济整合的条件
三、嘉酒两市整合发展的动力剖析
第三章 嘉酒两市区域经济整合的核心问题
一、区域经济整合的切入点
二、嘉酒两市区域利益冲突
三、成因分析
第四章 嘉酒两市区域经济整合的机制分析
一、市场机制是整合的基础机制
二、区域协调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是扩展机制
三、政府机制是补充机制
第五章 嘉酒两市区域经济整合的对策措施
一、强化整合理念
二、加快产业整合
三、完善城镇体系
四、编制区域规划
五、政府管理体制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篇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经济整合理论初探[J]. 王正新.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09)
[2]浅析推动“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的作用机制[J]. 朱建军.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3)
[3]都市圈化:一种新型的中国城市化战略[J]. 原新,唐晓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4)
[4]基于自组织模型的酒嘉玉地区城市化动态演变[J]. 李铭,方创琳. 地理研究. 2006(03)
[5]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区域整合研究[J]. 佟宝全,陈才,刘继生. 地理科学. 2006(02)
[6]我国“行政区经济”的成因、危害及其对策[J]. 孟鲁平. 行政论坛. 2006(02)
[7]从利益角度看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J]. 刘畅.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6(01)
[8]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分析[J]. 付永. 改革与战略. 2006(02)
[9]加强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与协调机制建设[J]. 杨小森.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01)
[10]区域协调发展要健全区域互动机制[J]. 陈秀山,刘红. 党政干部学刊. 2006(01)
博士论文
[1]当代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研究[D]. 刘静玉.河南大学 2006
[2]中国省级政区利益冲突机理分析及其应对机制研究[D]. 李建勇.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跨省都市圈的行政区经济分析及其整合机制研究——以徐州都市圈为例[D]. 陶希东.华东师范大学 2004
[4]中国行政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作用研究[D]. 张思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策略思考[D]. 徐丽.新疆师范大学 2006
[2]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D]. 徐旳.南京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71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371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