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江苏省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0 08:31
  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区域发展是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另一方面,空间结构的演化也促进区域的发展。本文以区域发展和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关系为切入点,以劳动地域分工为理论基础,通过城市与区域之间的联系,构建区域发展和空间结构相互关系,并以江苏省为例,探讨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的相互关系。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通过对建国以来江苏省区域发展历程的分析,尤其是区域经济结构和区域发展差异的分析,从时、空两个角度阐述了不同阶段区域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以区域差异为出发点,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区域发展差异的定量研究,分析了空间结构时空演变的区域发展原因,指出“区域发展的不同时期,其主要影响的空间要素不同。80年代,以域面要素的变化为主;90年代,以空间点要素的变化为主。区域发展的差异导致了空间要素的变化,并最终引起区域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3、阐述了江苏省空间结构格局,即苏南地区,以沪宁线为主要轴线,正处于由轴线向网络化发展阶段;苏中地区,处于由点向轴线发展的扩散阶段;苏北地区,由于...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一) 论文的写作思路
        (二) 论文的结构安排
    三. 研究方法
        (一) 理论方法
        (二) 江苏省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研究方法
第二章 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支撑
    一. 区域发展
        (一) 资源环境—区域发展的基础
        (二) 产业结构—区域发展的核心
        (三) 科技进步—区域发展的动力
    二. 区域空间结构
        (一)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
        (二) 区域空间结构的结构效应与优化
    三. 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关联
        (一) 劳动地域分工是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关联的理论基础
        (二) 区域发展是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
        (三) 空间结构的演化促进区域的发展
第三章 江苏省区域发展分析
    一. 区域经济增长
        (一) 缓慢增长阶段(1952—1977年)
        (二) 快速增长阶段(1978至今)
    二. 区域经济结构变化
        (一) 区域经济结构发展特点
        (二) 区域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
    三. 区域发展差异
        (一) 区域差异的发展特征
        (二) 区域差距的现实表现
        (三) 区域经济差距形成的原因
        (四) 区域经济差异带来的矛盾
第四章 江苏省区域空间结构演化
    一. 区域发展综合实力分析
        (一) 1980年江苏省区域发展综合实力
        (二) 1990年江苏省区域发展综合实力
        (三) 2000年江苏省区域发展综合实力
    二. 区域空间结构演化
        (一) 1980年的低水平均衡阶段
        (二) 80年代低级别城市综合实力差距扩大阶段
        (三) 90年代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差距扩大阶段
        (四) 2000年以后进入空间结构调整阶段
    三. 空间结构现状特征
        (一) 区域发展空间倾斜明显
        (二) 轴线的地位差异显著,空间结构呈“一”字型
        (三) 空间结构的发育程度有差异
第五章 江苏省空间结构优化与区域发展
    一.空间结构优化模式
        (一) 空间结构变化的现实基础
        (二) 江苏省空间结构优化的可行性
        (三) 空间结构优化的策略
        (四) 空间结构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 苏南区域经济发展
        (一) 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二) 增强开发区经济生长点和综合服务功能
        (三) 加快城市体系建设,完善其区域服务功能
        (四) 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加强网络功能
    三. 苏中区域经济发展
        (一) 发挥地区优势,塑造地域分工角色
        (二) 抓住机遇、优化产业结构
        (三) 突出轴线、强化中心,合理布局生产力
    四. 苏北区域经济发展
        (一) 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二) 强化徐连经济带建设,抓住机遇开发中部纵向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 结论
    二.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 陆大道.  地理科学. 2002(01)
[2]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反思及战略构想[J]. 汤茂林.  城市问题. 2002(01)
[3]山东中心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J]. 崔秀顺.  城乡建设. 2002(01)
[4]论苏北大开发[J]. 朱传耿.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5]区域发展的本质初探[J]. 薛东前,董锁成,姚士谋,许刚.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1(04)
[6]关于宿迁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郑玉超,单大李.  开发研究. 2001(04)
[7]扩散理论与中国区域发展研究[J]. 张敦福.  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5)
[8]“苏北大发展”的构想[J]. 张锋.  安徽决策咨询. 2001(08)
[9]“苏北大发展”与南北经济一体化[J]. 洪银兴.  现代经济探讨. 2001(06)
[10]关于地区综合实力的评价方法研究[J]. 颜卫忠.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1(04)



本文编号:3372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372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e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