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利益与前景

发布时间:2021-09-01 14:36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尤其是90年代,随着欧共体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美国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度的转变,新一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兴起,区域经济合作的空间不断拓展,合作层次不断深化。在此国际背景下,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这是中国首次加入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一决策对中国、东盟双边贸易与经济发展,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乃至世界经济一体化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东盟为什么会选择与中国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基础何在?自由贸易区是否能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存在什么困难,等等问题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对此,本文拟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运用大量经贸数据,探讨自由贸易区对双边可能产生的静态与动态福利效应,力图全面分析中国与东盟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并探索恰当的国际分工选择。此外,本文试图突破仅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本身的分析研究,从亚太地区区域一体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高度,多角度的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APEC和WTO的相互影响,... 

【文章来源】: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有研究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定位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自由贸易区理论
    第一节 自由贸易区的定义
    第二节 自由贸易区的静态福利效应
    第三节 自由贸易区的动态福利效应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动因
第三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分析
    第一节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第二节 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回顾
    第三节 中国与东盟经贸发展趋势
    第四节 贸易区计划提出的国际经济背景
第四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益分析
    第一节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互补性
    第二节 中国与东盟贸易结构互补性
    第三节 中国与东盟贸易竞争力分析
    第四节 中国与东盟比较优势分析
    第五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
    第六节 中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战略
第五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景展望
    第一节 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到东亚区域合作
    第二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WTO和APEC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J]. 李罗力.  开放导报. 2004(01)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挑战、机遇与潜力[J]. 菲德尔·拉莫斯,朱谨.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4(01)
[3]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关系评析[J]. 陈雯.  当代亚太. 2003(08)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APEC方式[J]. 史祺.  国际经济合作. 2003(08)
[5]日本与东盟自由贸易的进展评析[J]. 刘昌黎.  当代亚太. 2003(04)
[6]试析东盟5国区域贸易合作的局限性[J]. 陈雯.  国际贸易问题. 2003(03)
[7]内部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J]. 华民,王疆华,周红燕.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12)
[8]东盟合作与APEC进程[J]. 杨国昌,刘长庚.  世界经济. 2002(07)
[9]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卢文鹏,李达.  开放导报. 2002(08)
[10]促成WTO、APEC和EAEC(10+3)的有机结合——兼评小岛清教授“亚洲经济圈”设想[J]. 凌星光.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2(03)



本文编号:3377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377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b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