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源分布、区域性金融中心布局与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5 00:31
金融集聚有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提升金融效率,然而过度的金融集聚将造成金融排斥与金融脱实向虚问题,缩小经济发展空间、滋生金融泡沫,不利于金融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出金融适度集聚与分散理论,认为实现金融资源合理分布和经济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合理布局区域性金融中心。我国金融资源分布存在东部多、中西部少的问题,区域金融资源分布严重不均,金融发展内部分异显著。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有助于实现我国金融资源合理分布,改善长期以来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对我国金融整体稳定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改革与战略. 2020,36(02)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2018年东、中、西部地区存贷款量对比
除此以外,在资本市场利用方面,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也非常大。如图2所示,截至2019年8月,东部11省市上市公司总量2697家,中部地区8省上市公司563家,西部地区12省(区、市)上市公司502家,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总量还不及广东省一省的上市公司总量,西部地区大多数省(区、市)的上市公司总量不及东部部分省市一年的上市公司数量,例如重庆市上市公司总量(52家)不及2017年广东省新上市公司数量(98家)、浙江省新上市公司数量(87家)。三、金融资源适度集聚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区域金融资源集聚与排斥理论相关研究证明,金融自由化有助于金融集聚和金融效率的提升,但是完全的金融自由化也将导致金融资源在部分地区过度集聚以及更大范围的金融资源供给不足。实践中,各级管理者几乎都非常清楚地知道,不能实施完全的金融自由化,因此国家之间通常会设置制度障碍以阻止国家金融资源流失,地区之间也通常会通过行政干预留住本地区的金融资源。而过度的金融管制或行政干预,又容易被诟病为不利于规模效应实现,造成金融效率损失。另外,通过对金融实践的观察发现,过度的金融集聚将导致金融发展的过度虚拟化,产生金融泡沫,不利于金融稳定发展,例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见图3)。因此,金融适度集聚与分散成为金融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既能发挥出金融集聚的规模效应,又能避免金融过度集聚导致的风险与金融排斥问题(见图4)。图4 金融适度集聚与分散发展理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外金融排斥研究进展评述——基于金融地理学视角[J]. 张国俊,周春山,边艳. 人文地理. 2015(06)
[2]金融中心的本质、功能与路径选择[J]. 孙国茂,范跃进. 管理世界. 2013(11)
[3]香港与伦敦、纽约国际金融中心比较研究[J]. 冯邦彦,彭薇. 亚太经济. 2012(03)
[4]欧洲金融中心布局结构变化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J]. 王文越,杨婷,张祥. 开放导报. 2011(03)
[5]建设金融中心还是建设金融发达城市?[J]. 王朝阳. 中国发展观察. 2009(11)
[6]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比较及对上海的启示[J]. 高山. 社会科学研究. 2009(04)
[7]关于打造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评析与思考[J]. 吴念鲁,杨海平. 金融研究. 2008(08)
[8]金融排斥:中原崛起的机遇与挑战[J]. 田霖.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08)
[9]城乡统筹视角下的金融排斥[J]. 田霖. 工业技术经济. 2007(07)
[10]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全球眼光、国际标准与世界经验[J]. 倪鹏飞. 开放导报. 2004(02)
博士论文
[1]世界金融地理层级性及中国金融发展战略研究[D]. 傅雪莹.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 李嘉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84308
【文章来源】:改革与战略. 2020,36(02)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2018年东、中、西部地区存贷款量对比
除此以外,在资本市场利用方面,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也非常大。如图2所示,截至2019年8月,东部11省市上市公司总量2697家,中部地区8省上市公司563家,西部地区12省(区、市)上市公司502家,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总量还不及广东省一省的上市公司总量,西部地区大多数省(区、市)的上市公司总量不及东部部分省市一年的上市公司数量,例如重庆市上市公司总量(52家)不及2017年广东省新上市公司数量(98家)、浙江省新上市公司数量(87家)。三、金融资源适度集聚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区域金融资源集聚与排斥理论相关研究证明,金融自由化有助于金融集聚和金融效率的提升,但是完全的金融自由化也将导致金融资源在部分地区过度集聚以及更大范围的金融资源供给不足。实践中,各级管理者几乎都非常清楚地知道,不能实施完全的金融自由化,因此国家之间通常会设置制度障碍以阻止国家金融资源流失,地区之间也通常会通过行政干预留住本地区的金融资源。而过度的金融管制或行政干预,又容易被诟病为不利于规模效应实现,造成金融效率损失。另外,通过对金融实践的观察发现,过度的金融集聚将导致金融发展的过度虚拟化,产生金融泡沫,不利于金融稳定发展,例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见图3)。因此,金融适度集聚与分散成为金融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既能发挥出金融集聚的规模效应,又能避免金融过度集聚导致的风险与金融排斥问题(见图4)。图4 金融适度集聚与分散发展理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外金融排斥研究进展评述——基于金融地理学视角[J]. 张国俊,周春山,边艳. 人文地理. 2015(06)
[2]金融中心的本质、功能与路径选择[J]. 孙国茂,范跃进. 管理世界. 2013(11)
[3]香港与伦敦、纽约国际金融中心比较研究[J]. 冯邦彦,彭薇. 亚太经济. 2012(03)
[4]欧洲金融中心布局结构变化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J]. 王文越,杨婷,张祥. 开放导报. 2011(03)
[5]建设金融中心还是建设金融发达城市?[J]. 王朝阳. 中国发展观察. 2009(11)
[6]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比较及对上海的启示[J]. 高山. 社会科学研究. 2009(04)
[7]关于打造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评析与思考[J]. 吴念鲁,杨海平. 金融研究. 2008(08)
[8]金融排斥:中原崛起的机遇与挑战[J]. 田霖.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08)
[9]城乡统筹视角下的金融排斥[J]. 田霖. 工业技术经济. 2007(07)
[10]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全球眼光、国际标准与世界经验[J]. 倪鹏飞. 开放导报. 2004(02)
博士论文
[1]世界金融地理层级性及中国金融发展战略研究[D]. 傅雪莹.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 李嘉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84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384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