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地区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6 18:10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区域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势必形成区域间的分工合作。一般区域分工的深化,可以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又有利于促进区域分工水平的提升,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少数民族地区作为相对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合理的区域分工进而产生区域专业化和规模化,从而实现区域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吉林省的边疆近海地区,下辖6个市和2个县,州内资源丰富拥有林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采矿业、医药制造业等几大产业,这些产业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延边州经济发展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造成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不断增大,甚至在少数民族自治州的排名中也有下滑的趋势。延边州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制度安排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空间和地域上的梯度分布,这导致了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因此,优化地区分工在延边州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区域分工的角度,以区域经济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延边州地区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测算延边州内8个县市六大重要产业的结构相似系数,发现延边州...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第二章 地区分工与经济增长基本理论
2.1 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
2.2 地区分工与经济增长的基本涵义
2.3 地区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第三章 延边州地区分工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3.1 延边州地区分工水平指标及其计算
3.2 模型的建立
3.3 计量分析
第四章 延边州地区分工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4.1 延边州地区分工中存在的问题
4.2 延边州地区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制约
第五章 加快延边州经济增长的对策
5.1 延边州地区分工基本原则
5.2 延边州优化地区分工的对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数据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入世后延边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 权哲男,吴英娜.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2]延边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因分析[J]. 李峰.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3]区域经济理论整合的新思路——基于分工理论的多视角综合[J]. 李皓.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07)
[4]新经济地理学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J]. 郑长德.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9(03)
[5]从斯密—杨格定理谈区域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J]. 吴红雨.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6]开放经济下欠发达的西部民族地区优势产业选择[J]. 姚旻,陈厚义. 贵州民族研究. 2008(04)
[7]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 李声明,陈晓毅. 商业研究. 2008(07)
[8]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分工理论比较研究[J]. 任保平. 经济纵横. 2008(03)
[9]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鲁奇,张超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1)
[10]区域间分工、特色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收敛——来自“义乌商圈”的证据[J]. 任光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8(01)
本文编号:3397046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第二章 地区分工与经济增长基本理论
2.1 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
2.2 地区分工与经济增长的基本涵义
2.3 地区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第三章 延边州地区分工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3.1 延边州地区分工水平指标及其计算
3.2 模型的建立
3.3 计量分析
第四章 延边州地区分工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4.1 延边州地区分工中存在的问题
4.2 延边州地区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制约
第五章 加快延边州经济增长的对策
5.1 延边州地区分工基本原则
5.2 延边州优化地区分工的对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数据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入世后延边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 权哲男,吴英娜.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2]延边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因分析[J]. 李峰.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3]区域经济理论整合的新思路——基于分工理论的多视角综合[J]. 李皓.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07)
[4]新经济地理学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J]. 郑长德.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9(03)
[5]从斯密—杨格定理谈区域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J]. 吴红雨.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6]开放经济下欠发达的西部民族地区优势产业选择[J]. 姚旻,陈厚义. 贵州民族研究. 2008(04)
[7]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 李声明,陈晓毅. 商业研究. 2008(07)
[8]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分工理论比较研究[J]. 任保平. 经济纵横. 2008(03)
[9]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鲁奇,张超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1)
[10]区域间分工、特色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收敛——来自“义乌商圈”的证据[J]. 任光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8(01)
本文编号:3397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397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