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南海经济圈的基本思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5 10:02
本文关键词:构建南海经济圈的基本思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南海问题不断升温,随着域外势力的持续干预,导致了南海局势愈发复杂。中国虽然始终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从现实情况看来,中国始终没有实现对南海地区岛屿以及海域的有效控制和管辖。本文试图通过提出南海经济圈这一可行的规划和方案,真正实现中国对南海的管理,构建中国与其他环南海国家合作的框架,真正落实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坚持的原则。构建南海经济圈的基本思路分为四部分。首先,提出南海经济圈依据,从区域经济合作理论、认知共同体理论以及成本-收益的经济合理性角度分析南海经济圈的构建是合理可行的;从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倡导的睦邻友好、共同发展传统而言,南海经济圈遵循历史依据;从战略环境、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以及资金和基础设施支持方面来看,南海经济圈建设具有现实可行性;地中海两岸经贸合作模式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合作均可以为构建南海经济圈提供经验借鉴。第阐述南海经济圈构建的原则和目标,区域化原则意味着南海经济圈将南海问题视为区域问题,而非中国一国的问题;一体化原则意味着南海经济圈通过区域制度、合作体制和信任机制的建立解决南海问题;全球化原则意味着南海经济圈包容性和开放性。南海经济圈构建的目标有:实现对南海海洋国土资源的管理,推进中国与其他环南海国家的合作与共同发展,促进南海争议的和平解决。第三,对南海经济圈的范围及范围扩展、南海经济圈的空间布局予以解释,南海经济圈以主要发展极核为依托,形成东西两条纵向经济带,对南海海域的旅游带和油气资源开发带形成环绕之势。第四,分析构建南海经济圈的两大支持系统,一是支撑南海经济圈的集中型行政管理体制,中国目前形成了管理主体众多、各个主体管辖范围不明确以及三沙市发挥作用有限的局面。南海经济圈要求建构一个核心的决策机构以指导南海经济圈的战略规划;建设支持南海经济圈的强有力的行政体制支撑;形成权力较为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改变现有的权力分散的多层级结构。二是支持南海经济圈运行的认知共同体:国内现已存在南海认知共同体的雏形,可以此为基础构建起环南海国际认知共同体;环南海认知共同体形成的前提是满足对知识权威性的要求,其次要具备引发交流的主导机构,最后通过常态化的议题协商平台实现共识的落实与修正;环南海认知共同体最终要为推动南海经济圈的构建发挥作用。
【关键词】:南海经济圈 南海海洋国土 规划原则 空间布局 行政设置 认知共同体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导论9-13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目的及意义9
- 1.2 相关研究综述与分析9-12
- 1.2.1 有关南海问题的多学科研究体系9-10
- 1.2.2 南海经济圈的相关研究10-12
- 1.3 文章思路与创新12-13
- 2 构建南海经济圈的依据13-20
- 2.1 构建南海经济圈的理论依据13-15
- 2.1.1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13-14
- 2.1.2 认知共同体理论14
- 2.1.3 成本-收益的经济合理性14-15
- 2.2 构建南海经济圈的历史依据——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遗产15-16
- 2.3 构建南海经济圈的现实可行性16-18
- 2.3.1 21世纪海上丝路战略提供的有利战略环境16-17
- 2.3.2 中国与东盟形成的密切经贸往来关系17-18
- 2.3.3 我国为南海经济圈构建提供的资金和基础设施支持18
- 2.4 跨国海洋经济圈建构的成功经验18-20
- 2.4.1 地中海共同治理模式18-19
- 2.4.2 北部湾经济区合作模式19-20
- 3 构建南海经济圈的原则与目标20-24
- 3.1 南海经济圈规划的原则20-23
- 3.1.1 南海经济圈的区域化原则20-21
- 3.1.2 南海经济圈的一体化原则21-22
- 3.1.3 南海经济圈的全球化原则22-23
- 3.2 南海经济圈构建的主要目标23-24
- 3.2.1 实现中国对南海海洋国土资源的管理23
- 3.2.2 推进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合作与共同发展23-24
- 3.2.3 促进南海争议的和平解决24
- 4 南海经济圈的范围界定及其空间布局24-29
- 4.1 南海经济圈的范围界定24-26
- 4.2 海上丝路战略促进南海经济圈与外部其他城市的联系26-27
- 4.3 南海经济圈的空间布局27-29
- 4.3.1 南海经济圈的发展极核28
- 4.3.2 南海经济圈的带状经济走廊28
- 4.3.3 南海经济圈的资源开发区域28-29
- 5 支撑南海经济圈的行政设置29-37
- 5.1 中国在南海地区的行政设置与问题29-32
- 5.1.1 南海地区行政设置及变迁29-30
- 5.1.2 目前中国在南海地区的行政设置状况30-32
- 5.2 构建支撑南海经济圈的集中型行政管理体制32-37
- 5.2.1 建设南海经济圈对南海地区行政管理体制提出的要求33-34
- 5.2.2 完善南海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措施34-37
- 6 建设支撑南海经济圈运行的认知共同体37-43
- 6.1 国内南海认知共同体与环南海国际认知共同体37-39
- 6.1.1 中国国内的南海认知共同体37-38
- 6.1.2 环南海国际认知共同体38-39
- 6.2 环南海认知共同体的共识形成39-43
- 6.2.1 共识形成的前提——对认知共同体知识权威的要求40-41
- 6.2.2 共识形成的主导者——引发交流的机构41-42
- 6.2.3 共识的落实与修正——常态化的议题协商平台42-43
- 结论43-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 个人简历49
- 发表的学术论文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宁;东盟国家经济2000年回顾与2001年展望[J];亚太经济;2001年01期
2 赵洪;东盟与欧盟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前景[J];南洋问题研究;2001年03期
3 陈文;合作稳定 推进一体化——东盟积极应对新世纪[J];东南亚纵横;2002年Z1期
4 束海燕 ,刘华;中国与东盟建立防非典出入境检疫合作机制[J];质量指南;2003年12期
5 新华;中国与东盟抓紧打造农业自由贸易市场[J];中国果菜;2003年03期
6 ;今年我国与东盟农业合作要办八件事[J];河南畜牧兽医;2004年05期
7 苏平;对东盟国家经济报道要体现“三贴近”[J];八桂侨刊;2004年04期
8 王子昌;文化认同与东盟合作[J];东南亚研究;2004年05期
9 翟];东盟核心形神兼备[J];w挛胖芸,
本文编号:346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46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