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生产资料,是人类社会一切生产、生活活动的载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大量土地资源向城乡建设用地转化,耕地资源数量锐减、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快速增加,以至于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如果继续保持城市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的势头,土地资源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将会减弱,甚至消失。为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护耕地资源,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盲目扩张,改变土地粗放利用模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山东省人均土地资源相对较少,且传统型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大量土地资源呈粗放利用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过快,土地利用方式走集约化方向势在必行。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实际状况分析了山东省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再此基础上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山东省土地集约利用现状水平进行分析,并测算了典型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最后依据结果探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优化对策。 论文首先对山东省17地市市辖区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况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地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城市建设面积增加过快,土地人口负荷不足,,城市化外延性明显;城市土地利用强度较低,经济产出偏低,区域经济效益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基于定性分析法构建了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以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山东省17地市建设用地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变化趋势差异明显;各地市土地生态环境良好,建设用地投入水平与经济效益有明显提高,但其增长变化过程略有差异;大部分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水平均逐年增加,如济南市、青岛市,但潍坊、威海等地因建设用地面积的过速扩张导致土地投入产出水平在在时间变化上不断波动,且2012年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较低、潜力较大、区域间差异性明显,其造成区域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来自经济因素,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土地呈粗放利用的城市主要集中于西部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两者协调性较差,处于良好协调发展类的城市只有青岛、烟台、东营三市,且除东营市外,其他地区均处于经济水平相对滞后状态,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济南、青岛、淄博地区土地利用中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子系统间的协调性减弱,土地利用中需加强三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其次,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典型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旨在理论水平上分析典型城市土地潜力规模水平,以单位面积土地经济产出为标准,通过提高单位土地效益能够获得较大的潜力规模。最后,结合山东省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土地集约利用优化对策,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山东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山东省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01.2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1 引言9-2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1-18
- 1.2.1 国外研究进展11-14
- 1.2.2 国内研究进展14-17
- 1.2.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7-18
- 1.3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18-20
- 1.3.1 研究目标18
- 1.3.2 技术路线18-20
- 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述20-29
- 2.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20-21
- 2.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21-26
- 2.2.1 内部驱动因子22-24
- 2.2.2 外部驱动因子24-26
- 2.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理论26-29
- 2.3.1 区位论26
- 2.3.2 地租地价理论26-27
- 2.3.3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27-28
- 2.3.4 城市土地规划论28
- 2.3.5 可持续发展理论28-29
- 3 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况29-34
- 3.1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29-30
- 3.2 城市土地利用强度30-31
- 3.3 城市土地经济效益31-32
- 3.4 建设用地扩张动态度32-33
- 3.5 存在的问题33
- 3.6 本章小结33-34
- 4 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34-55
-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4-36
- 4.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34-35
- 4.1.2 确定评价指标35-36
- 4.1.3 选择评价指标标准值36
- 4.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36-40
- 4.2.1 评价方法的确定36-37
- 4.2.2 评价指标的数据化处理37-38
- 4.2.3 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38-40
- 4.2.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集约度的计算40
- 4.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分析40-52
- 4.3.1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结果40-42
- 4.3.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间变化分析42-46
- 4.3.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分析46-49
- 4.3.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分析49-50
- 4.3.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50-52
- 4.4 城市土地利用三个子系统间协调性分析52-53
- 4.5 本章小结53-55
- 5 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55-59
- 5.1 潜力来源55
- 5.2 典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55-57
- 5.2.1 测算方法55-56
- 5.2.2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结果56-57
- 5.3 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式扩张潜力57
- 5.4 本章小结57-59
- 6 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优化对策59-63
- 6.1 挖掘盘活城市存量土地59
- 6.2 优化城市用地结构59-60
- 6.3 优化土地利用效益、促进西部、南部发展60-61
- 6.4 完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61
- 6.5 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公众在土地调控机制中的作用61-63
- 7 结语63-65
- 7.1 主要结论63
- 7.2 创新点63-64
- 7.3 不足与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7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1-72
- 致谢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胜利;吴信才;陈先伟;辜寄蓉;;基于GIS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技术研究[J];测绘科学;2009年04期
2 邵晓梅;刘庆;张衍毓;;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3 卞兴云;冉瑞平;贾燕兵;;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4 黄大全;洪丽璇;梁进社;;福建省工业用地效率分析与集约利用评价[J];地理学报;2009年04期
5 刘浩;张毅;郑文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以环渤海地区城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10期
6 许树辉;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03期
7 乔伟峰,孙在宏;GIS辅助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年01期
8 常贵晨,闫世忠;城市群发展态势初探[J];中国工程咨询;2003年10期
9 李汉飞;;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探索与实践——以佛山市一环沿线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6年06期
10 何芳,吴正训;国内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与分析[J];国土经济;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苓;城市近郊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8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48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