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3 11:12
随着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日渐明显。目前,武汉城市圈已成为湖北省产业和经济实力最集中的核心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产业一体化,它是武汉城市圈进行深入合作的突破口,也是加快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积极加强协作、促进产业一体化,才能使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实现迫在眉睫。本文以推进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实现为宗旨,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一部分——理论研究。本部分对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理论进行了归纳,从发展极、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融合、产业转移、产业集群这五方面探讨了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形成的条件、途径和作用,为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实现寻求了理论依据。第二部分——分析研究。本部分结合了武汉城市圈发展的现状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分析为切入点,先对武汉城市圈进行了产业结构分析,进而对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发展分别进行了SWOT分析、可行性分析和发展趋势分析,并以此探求了问题所在。第三部分——对策研究。本部分以寻求具有可操作性的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实现途径为目标,构想了能够推进武汉城市圈产...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武汉城市圈行政区划图
00000050050000c50050(0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城市圈湖北省图3一 22005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人均GDP比较图3.2武汉城市圈的地位评估3.2.1武汉城市圈在湖北省的地位评估武汉城市圈在湖北省的地位十分突出,其土地面积虽只占湖北省的31.1%,但在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却占据着“大半壁江山”的地位,其主要经济指标发展情况见表3一2。
2005年武汉城市圈以占全省 31.3%的面积,承载了全省54.4%的人口,提供了全省61.34%的GDP、51.73%的财政收入、60.61%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占湖北省比重均超过50%,如图3一3:主要经济指标100.00%80.0俄40.00%...非武汉城市圈 圈...武汉城市圈 圈人口比重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图3一武汉城市圈主要经济指标占湖北省比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株潭产业一体化的SWOT分析[J]. 欧阳涛,吴金明. 经济地理. 2006(03)
[2]高新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新进展及主要理论问题[J]. 崔大树,任作东.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2006(01)
[3]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武汉行政学院秋季开学典礼[J]. 长江论坛. 2005(05)
[4]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途径与对策[J]. 毛汉英. 学习与实践. 2005(10)
[5]产业集群与武汉经济圈发展研究[J].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课题组. 长江论坛. 2005(03)
[6]全球化背景下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思考[J]. 李娟文,姚华松. 世界地理研究. 2004(04)
[7]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与战略分析[J]. 朱俊成.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3)
[8]武汉城市圈的经济一体化研究[J]. 刘春,朱俊林.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9]武汉城市圈一体化的若干思考[J]. 学习与实践. 2004(01)
[10]中部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关节点”[J]. 陈耀. 安徽决策咨询. 2003(11)
硕士论文
[1]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 凡蓉蓉.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 张晓娟.武汉理工大学 2005
[3]高技术产业发展与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关系的研究[D]. 周萍.武汉理工大学 2005
[4]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与江西的经济发展[D]. 谢小琴.南昌大学 2005
[5]“武汉城市圈”与“大北京”经济发展的比较[D]. 周军.华中师范大学 2003
[6]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理论与实证研究[D]. 杨忠诚.武汉理工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66174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武汉城市圈行政区划图
00000050050000c50050(0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城市圈湖北省图3一 22005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人均GDP比较图3.2武汉城市圈的地位评估3.2.1武汉城市圈在湖北省的地位评估武汉城市圈在湖北省的地位十分突出,其土地面积虽只占湖北省的31.1%,但在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却占据着“大半壁江山”的地位,其主要经济指标发展情况见表3一2。
2005年武汉城市圈以占全省 31.3%的面积,承载了全省54.4%的人口,提供了全省61.34%的GDP、51.73%的财政收入、60.61%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占湖北省比重均超过50%,如图3一3:主要经济指标100.00%80.0俄40.00%...非武汉城市圈 圈...武汉城市圈 圈人口比重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图3一武汉城市圈主要经济指标占湖北省比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株潭产业一体化的SWOT分析[J]. 欧阳涛,吴金明. 经济地理. 2006(03)
[2]高新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新进展及主要理论问题[J]. 崔大树,任作东.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2006(01)
[3]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武汉行政学院秋季开学典礼[J]. 长江论坛. 2005(05)
[4]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途径与对策[J]. 毛汉英. 学习与实践. 2005(10)
[5]产业集群与武汉经济圈发展研究[J].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课题组. 长江论坛. 2005(03)
[6]全球化背景下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思考[J]. 李娟文,姚华松. 世界地理研究. 2004(04)
[7]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与战略分析[J]. 朱俊成.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3)
[8]武汉城市圈的经济一体化研究[J]. 刘春,朱俊林.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9]武汉城市圈一体化的若干思考[J]. 学习与实践. 2004(01)
[10]中部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关节点”[J]. 陈耀. 安徽决策咨询. 2003(11)
硕士论文
[1]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 凡蓉蓉.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 张晓娟.武汉理工大学 2005
[3]高技术产业发展与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关系的研究[D]. 周萍.武汉理工大学 2005
[4]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与江西的经济发展[D]. 谢小琴.南昌大学 2005
[5]“武汉城市圈”与“大北京”经济发展的比较[D]. 周军.华中师范大学 2003
[6]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理论与实证研究[D]. 杨忠诚.武汉理工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66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566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