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差异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06 05:27
  文章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为标准,构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及五区域2013—2017年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利用核密度和泰尔指数对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差异特征进行测算与分解。结果发现:我国各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差异变大,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中部地区增速最快,西北和东北地区处于中等水平,存在极化现象,西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东部、中部和西北地区各省份差异在缩小,西南和东北地区差异在变大。 

【文章来源】:统计与决策. 2020,36(2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差异分析


全国及五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均值变化趋势

质量图,核密度,质量,区域


运用高斯Kernel密度估计做出全国及五区域2013年、2015年和2017年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布的二维图(见图2),分别考察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差异的时间动态演进过程。由图2可知,我国省际高质量发展主要特征是:核密度曲线在2013—2017年逐渐右移,表明各省高质量发展水平在逐渐上升;主峰峰值不断上升,表明各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绝对差距有所增加;曲线有明显的向右拖尾现象,且其分布的延展性呈拓宽趋势,表明经济质量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与高质量发展的平均水平逐年增大,延展性差距逐年扩大;核密度曲线先是单峰再变成小幅双峰,说明各省高质量发展有两极分化趋势。

趋势图,泰尔指数,区域,趋势


进一步,分别计算五区域内部高质量发展的泰尔指数,如表4所示。各区域随时间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如下页图3所示。东部和西北地区各省份高质量发展的差异随时间变化在减小,东部地区各省份除了海南外高质量发展得分较高,且存在相对落后地区排名上升的情况,故其内部差异在减小;西北地区各省份多为资源密集区,高质量发展得分和排名相对集中,故其差异也出现减小的趋势。中部地区的差异性在2013—2016年不断减小,但2017年有所增大,随着“中部崛起”政策的实施,中部地区各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逐年增高,个别省份如江西近年的突出持续上升也是导致差异扩大的原因。西南和东北地区的差异性总体上是上升的,其中西南地区2017年差异略有降低,而东北地区则是在“下降-上升”曲折变化中不断增大。由于省际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因此这两类地区是缩小地区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的重点目标。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构建及应用——兼评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J]. 刘瑞,郭涛.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2]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J]. 郑长德,陈田.  区域经济评论. 2019(06)
[3]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与时空差异分析[J]. 鲁邦克,邢茂源,杨青龙.  统计与决策. 2019(21)
[4]新时代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J]. 张震,刘雪梦.  经济问题探索. 2019(06)
[5]中国省际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及时空特征[J]. 方大春,马为彪.  区域经济评论. 2019(02)
[6]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 李金昌,史龙梅,徐蔼婷.  统计研究. 2019(01)
[7]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 金碚.  中国工业经济. 2018(04)
[8]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分析[J]. 师博,任保平.  经济问题. 2018(04)
[9]基于空间异质性视角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 孙久文,姚鹏.  上海经济研究. 2014(05)
[10]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 钞小静,任保平.  经济研究. 2011(04)



本文编号:3571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571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8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