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城市化模式 ——我国城市组团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0 19:5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深刻考察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以宏观战略思维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和“两个大局”的伟大构想,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从而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行程,实现了整个国民经济波浪式地向前发展。在我国胜利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之际,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遵循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思想,向全党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全面检视小康建设已有成就和不足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标志着现代化事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按照邓小平理论指明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向,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既是从理论推导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更是从国内外经验教训中得出的结论。 从极化到均衡不必然如倒“U”型理论预期的那样自然过渡,而必须建立合理的总体发展框架和路径,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 经济规律显示,为追求比较利益和规模效应,依靠资源、生产要素的聚集与扩散运动形成的动力机制,区位优越地区的城市有组团发展趋势。城市组团是指以城市功能较...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城市化进程
    第一节 非均衡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第二节 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城市化规律
第二章 城市组团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和结构形成机制
    第一节 决定城市布局的关键因素
    第二节 城市组团的功能和形成条件
    第三节 城市组团结构的形成机制
第三章 城市组团发展的形态和格局
    第一节 城市组团的形态和生长规律
    第二节 城市组团的两个格局层次
    第三节 国内外城市组团发展的基本情况
第四章 网络化是城市组团发展的合理走向
    第一节 网络城市化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城市网络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 城市网络的多重系统
    第四节 我国网络型城市化的发展方向
结语: 广域城市网络的是协调发展的理想形态
注释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声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都市圈的概念、特征及其规划探讨[J]. 张伟.  城市规划. 2003(06)
[2]要素集聚整合的差异性与城市发展模式[J]. 王胜英.  南京社会科学. 2003(01)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江泽民.  求是. 2002(22)
[4]重庆都市圈信息网络建设的框架与核心应用系统[J]. 青虹宏,赵有声,罗章.  重庆建筑. 2002(03)
[5]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J]. 冯俊.  城市发展研究. 2002(02)
[6]城市及其区域——一个典型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J]. 周干峙.  城市发展研究. 2002(01)
[7]行政区经济制约城市圈经济发展[J]. 段树军.  宁波经济. 2001(11)
[8]21世纪初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考[J]. 姜爱林.  现代城市研究. 2001(05)
[9]戈特曼关于大都市带的学术思想评介[J]. 史育龙,周一星.  经济地理. 1996(03)
[10]城市发展轴与城市地理形态[J]. 周丽.  经济地理. 1986(03)



本文编号:35994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5994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2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