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区域差异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9 04:3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第三产业的发展尤为突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迅速提高,地位日益突出。第三产业在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当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区域差异问题日益突显出来。第三产业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如何在保持第三产业整体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缩小第三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便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于从统计分析的角度,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问题。本文基于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和31个省市,运用了大量数据和图表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区域差异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地统计描述和分析。同时,还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呈现出东高西低的不平衡局面,近...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学术意义
1.2.2 实用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2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2 基本概念与文献述评
2.1 基本概念
2.1.1 第三产业
2.1.2 区域
2.2 文献述评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对文献的评价
3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区域差异现状分析
3.1 第三产业增加值分析
3.1.1 基于三大经济区的分析
3.1.2 基于31 个省市的分析
3.2 第三产业就业分析
3.2.1 基于三大经济区的分析
3.2.2 基于31 个省市的分析
4 我国第三产业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4.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4.2 评价数据的来源
4.3 评价方法的选取
4.3.1 因子分析简介
4.3.2 因子分析模型
4.3.3 因子分析步骤
4.4 综合评价过程
4.5 综合评价结果
5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经济发展水平
5.2 资源禀赋
5.2.1 自然资源
5.2.2 经济资源
5.2.3 社会资源
5.3 城市化水平
5.4 其他影响因素
6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6.1 存在的问题
6.2 对策和建议
6.2.1 创造良好的第三产业欠发达区域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
6.2.2 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第三产业
6.2.3 保持第三产业与区域一、二产业的协调发展
6.2.4 加快推进城市化率偏低区域的城市化进程
6.2.5 提高第三产业欠发达区域劳动力的质量
7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 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地区差异的演变(1985-2003)[J]. 曹跃群,胡新华. 统计与决策. 2005(06)
[2]我国主要城市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比较[J]. 高慧,王李林. 价值工程. 2005(02)
[3]关于发展第三产业的策略及思考[J]. 黄文川. 理论前沿. 2004(22)
[4]我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及内部结构研究的实证分析[J]. 林武平,宋鹤峰. 经济论坛. 2004(19)
[5]西部地区县域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崔宇明. 开发研究. 2003(04)
[6]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分析[J]. 李江帆,曾国军. 中国工业经济. 2003(03)
[7]我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低相关性分析[J]. 李健英. 城市问题. 2002(01)
[8]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城乡就业问题探讨[J]. 刘伟德. 经济地理. 2001(04)
[9]世界第三产业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J]. 李江帆,黄少军.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1(02)
[10]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与高效发展(下)[J]. 郭克莎. 财贸经济. 2000(11)
硕士论文
[1]中国第三产业区域发展差异分析[D]. 高慧.电子科技大学 2005
[2]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统计分析[D]. 周良军.湖南大学 2005
[3]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曹跃群.重庆大学 2004
[4]中国第三产业区域发展[D]. 胡霞.华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16377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学术意义
1.2.2 实用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2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2 基本概念与文献述评
2.1 基本概念
2.1.1 第三产业
2.1.2 区域
2.2 文献述评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对文献的评价
3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区域差异现状分析
3.1 第三产业增加值分析
3.1.1 基于三大经济区的分析
3.1.2 基于31 个省市的分析
3.2 第三产业就业分析
3.2.1 基于三大经济区的分析
3.2.2 基于31 个省市的分析
4 我国第三产业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4.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4.2 评价数据的来源
4.3 评价方法的选取
4.3.1 因子分析简介
4.3.2 因子分析模型
4.3.3 因子分析步骤
4.4 综合评价过程
4.5 综合评价结果
5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经济发展水平
5.2 资源禀赋
5.2.1 自然资源
5.2.2 经济资源
5.2.3 社会资源
5.3 城市化水平
5.4 其他影响因素
6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6.1 存在的问题
6.2 对策和建议
6.2.1 创造良好的第三产业欠发达区域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
6.2.2 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第三产业
6.2.3 保持第三产业与区域一、二产业的协调发展
6.2.4 加快推进城市化率偏低区域的城市化进程
6.2.5 提高第三产业欠发达区域劳动力的质量
7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 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地区差异的演变(1985-2003)[J]. 曹跃群,胡新华. 统计与决策. 2005(06)
[2]我国主要城市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比较[J]. 高慧,王李林. 价值工程. 2005(02)
[3]关于发展第三产业的策略及思考[J]. 黄文川. 理论前沿. 2004(22)
[4]我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及内部结构研究的实证分析[J]. 林武平,宋鹤峰. 经济论坛. 2004(19)
[5]西部地区县域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崔宇明. 开发研究. 2003(04)
[6]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分析[J]. 李江帆,曾国军. 中国工业经济. 2003(03)
[7]我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低相关性分析[J]. 李健英. 城市问题. 2002(01)
[8]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城乡就业问题探讨[J]. 刘伟德. 经济地理. 2001(04)
[9]世界第三产业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J]. 李江帆,黄少军.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1(02)
[10]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与高效发展(下)[J]. 郭克莎. 财贸经济. 2000(11)
硕士论文
[1]中国第三产业区域发展差异分析[D]. 高慧.电子科技大学 2005
[2]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统计分析[D]. 周良军.湖南大学 2005
[3]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曹跃群.重庆大学 2004
[4]中国第三产业区域发展[D]. 胡霞.华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16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616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