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第二产业集聚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5 02:13
本论文拟对成都市的第二产业集聚进行相关研究。首先,对成都市的产业结构进行总体分析,研究发现成都市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关联度不高,工业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说明成都市产业集聚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从工业布局和产业园区发展的角度对成都市产业集聚现状进行总括性描述。最后通过采集成都市的产业数据,采用唐杰所推导出的可用于规模经济度量的CES模型,对成都市的第二产业集聚状况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成都市的经济集聚效果比较差,产业集聚水平总体处于下降趋势。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成都市应该促进产业集聚水平,要努力与人共建重庆、成都、西安三城市协商机制和成都与省内中等城市协调机制,避免恶性竞争,共创多赢格局;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为产业集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环境;整合工业园区,培养龙头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全面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等建议。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产业集聚的涵义
2.2 产业集聚的类型
2.3 产业集聚的主要特征
2.4 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
2.5 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2.5.1 通过产业集聚,有助于提高区域生产效率
2.5.2 通过产业集聚,有助于增强产业竞争力
2.5.3 通过产业集聚,有助于促进区域产业升级
2.5.4 通过产业集聚,有助于企业获取信息成本的降低
2.5.5 通过产业集聚,有助于推动区域创新
第三章 产业集聚研究的地区产业背景──成都产业结构现状总体分析
3.1 成都市三次产业发展的总体现状
3.2 三次产业的具体情况
3.3 小结
第四章 成都市产业集聚的现状分析
4.1 工业布局简介
4.2 主要产业园区概况
4.3 产业集聚状况分析
4.3.1 区位商分析
4.3.2 行业集聚状况分析
第五章 成都市产业集聚效应分析
5.1 模型提出
5.2 效应分析
5.3 因素分析
第六章 促进成都产业集聚的对策与建议
6.1 产业集聚与政府政策
6.2 成都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第七章 结论
7.1 本文结论
7.2 本文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集聚提升邯郸区域经济中心竞争力的研究[J]. 王华梅,王敏,刘颖洁.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2]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承接高附加值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J]. 红旗文稿. 2008(08)
[3]我国大都市工业布局的实证分析——以广州市为例[J]. 何江. 珠江经济. 2008(01)
[4]对高校科研经费结余现象的思考[J]. 徐君平. 今日科技. 2006(11)
[5]区域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实证研究[J]. 蔡宝家.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01)
[6]成都市产业集群与城市竞争力研究[J]. 刘泽仁,刘莉丽,潘春跃. 经济论坛. 2005(07)
[7]基于产业集聚理论的成都工业布局调整[J]. 郭险峰. 四川省情. 2005(02)
[8]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和基础——论高等教育创新[J]. 夏玲琴.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1)
[9]产业集聚的识别理论与方法研究[J]. 王今. 经济地理. 2005(01)
[10]产业集聚、新产业区与城市经济空间整合[J]. 张明之. 中国软科学. 2003(07)
博士论文
[1]中国产业集聚分析[D]. 吴学花.山东大学 2006
[2]中国产业集聚形成机理与发展对策研究[D]. 徐强.厦门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京津冀经济圈产业集聚效应研究[D]. 李玮.河北农业大学 2007
[2]“闽粤赣”经济区产业集聚研究[D]. 黄曼慧.汕头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25709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产业集聚的涵义
2.2 产业集聚的类型
2.3 产业集聚的主要特征
2.4 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
2.5 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2.5.1 通过产业集聚,有助于提高区域生产效率
2.5.2 通过产业集聚,有助于增强产业竞争力
2.5.3 通过产业集聚,有助于促进区域产业升级
2.5.4 通过产业集聚,有助于企业获取信息成本的降低
2.5.5 通过产业集聚,有助于推动区域创新
第三章 产业集聚研究的地区产业背景──成都产业结构现状总体分析
3.1 成都市三次产业发展的总体现状
3.2 三次产业的具体情况
3.3 小结
第四章 成都市产业集聚的现状分析
4.1 工业布局简介
4.2 主要产业园区概况
4.3 产业集聚状况分析
4.3.1 区位商分析
4.3.2 行业集聚状况分析
第五章 成都市产业集聚效应分析
5.1 模型提出
5.2 效应分析
5.3 因素分析
第六章 促进成都产业集聚的对策与建议
6.1 产业集聚与政府政策
6.2 成都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第七章 结论
7.1 本文结论
7.2 本文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集聚提升邯郸区域经济中心竞争力的研究[J]. 王华梅,王敏,刘颖洁.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2]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承接高附加值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J]. 红旗文稿. 2008(08)
[3]我国大都市工业布局的实证分析——以广州市为例[J]. 何江. 珠江经济. 2008(01)
[4]对高校科研经费结余现象的思考[J]. 徐君平. 今日科技. 2006(11)
[5]区域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实证研究[J]. 蔡宝家.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01)
[6]成都市产业集群与城市竞争力研究[J]. 刘泽仁,刘莉丽,潘春跃. 经济论坛. 2005(07)
[7]基于产业集聚理论的成都工业布局调整[J]. 郭险峰. 四川省情. 2005(02)
[8]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和基础——论高等教育创新[J]. 夏玲琴.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1)
[9]产业集聚的识别理论与方法研究[J]. 王今. 经济地理. 2005(01)
[10]产业集聚、新产业区与城市经济空间整合[J]. 张明之. 中国软科学. 2003(07)
博士论文
[1]中国产业集聚分析[D]. 吴学花.山东大学 2006
[2]中国产业集聚形成机理与发展对策研究[D]. 徐强.厦门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京津冀经济圈产业集聚效应研究[D]. 李玮.河北农业大学 2007
[2]“闽粤赣”经济区产业集聚研究[D]. 黄曼慧.汕头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25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625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