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经济增长对货运需求的影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4 17:25
  交通运输系统在经济增长中起重要作用,连接行业中各个产业和经济运行各个阶段。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交通运输业面临经济增长的考验越来越严重。面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化、交通体系地区发展不均衡、交通需求与经济增长不协调等问题,协调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间关系,提升交通运输运行效率,是未来一段时期必须解决的难题。为此,本文以货物运输需求为因变量,以经济增长水平为自变量,从理论和实证视角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内容与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了货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首先对货运和经济增长现状进行描述,在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时,选取了脱钩指数和强度指数,计算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08和2017年的货运脱钩指数和货运强度。结果表明脱钩指数和货运强度地区差异性明显:经济增长处于后工业化时期的地区货运需求开始下降;东西南北地区货运强度差异较大,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脱钩指数为正,表明货运需求随着经济增长而上升。(2)从经济集聚视角研究货运与经济增长非线性关系的成因。阐明经济集聚对货运影响的机理,类比投入产出模型构建经济集聚与货运强度关系的机理模型,采... 

【文章来源】: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经济增长对货运需求的影响机制研究


图3.?1?1997-2017年中国货运量和周转量变动趋势图??Fig.?3.1?Trends?of?China's?freight?volume?and?turnover?in?1997-2017??

货运量,货运


?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地广人多、资源分布不均以及地区发展不均衡,造成货运需求存在地区间差异,??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相对不足,西部地区经济落后,能源相对丰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明显多于中西部地区,货运需求相对较多,因此形成区间差异。??从运输方式来看,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占比存在较大差异。图3.2??和图3.3分别表示了各运输方式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占比结构,从货运量来看,铁路、??公路和水运是主要运输方式,公路货运量占比长期大于80%,其发展相对稳定,而铁路??货运量呈现下降趋势,水运占比逐渐上升。从货运周转量来看,铁路、公路和水运运输??占比95%以上,2017年铁路占比13.7°/。,公路占比33.8%,水运占比50%,而管道运输??和航空运输占比分别为2.4%和0.1%,从长期看来,铁路仍然呈下降趋势,水运呈上涨??态势。对比发现公路的货运量占比明显高于公路货运量,而水运货运量占比低于货运周??转量,其原因可能与运输类别和运输距离有较大关系,由于公路运输多一般运输较小体??积和实效性较强的物品,而水运运输由于其较低的成本和较大的储蓄空间,可以运输陆??运无法运送的大宗货物,即长距离运输,因此从货运周转量口径水运运输占比大于陆运??运输。??■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100「??90?■??&0?_??70?-??。&0?-??一?50?-??^-3?!?m??祀40????30?-??20?-??10?-??Q?_?|?|?|?|?|?|?I?I?I?I?I?I?I?I?I?I?I?I?|?|?|??19971998199920002

周转量,货运


空■管道??100?r??90?-??80?-??70?-??、承?60?-??if?50?-??40?-??30?-??20?-??10?-??Q?Ml?I?M?I?Bi?I?MB?I?Bi?I?Ml?I?BB?I?M?I?M?言?BB?I?MB?■?M?I?M?I?」??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份??图3.3货运周转量结构??Fig.?3.3?Freight?turnover?structure??总的来说,自我国统筹推进“交通强国”战略以来,虽然短时期内货运量的绝对值??依然攀升,但增速明显开始放缓,运输物品的种类也发生巨大变化,对货运数量的需求??转变为对货运质量的需求,对我国交通运输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3.1.2经济现状??纵观我国经济增长,改革开放初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3679??亿元和385元,到了?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820754亿??元和59201元,相较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220倍和154倍。图3.4展示了?1997-2017年??间中国人均GDP的变动趋势。总的来说,我国东中西部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2017??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GDP分别为449681、179412、170955和55431亿元,??GDP年均增长11.4%、10.4%、10.4%和9.0%,呈现东部领跑、各地区朝着均衡协调发??展迈进的局面。具体而言,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迅猛,成为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口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探究——以湖北省为例[J]. 刘志辉.  现代商业. 2020(02)
[2]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变过程与调控[J]. 樊杰,王亚飞,梁博.  地理学报. 2019(12)
[3]基于脱钩理论的西藏旅游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胡莉娜,胡海洋.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4]“十一五”以来中国经济空间发展与转型[J]. 赵璐.  世界地理研究. 2019(01)
[5]经济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理论与中国经验[J]. 邵帅,张可,豆建民.  管理世界. 2019(01)
[6]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 罗能生,郝腾.  系统工程. 2018(11)
[7]铁路投资、周转量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分析[J]. 李素英,杨娱,吴永立.  铁道工程学报. 2018(07)
[8]“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重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郭亚静,王玲.  金融发展评论. 2018(01)
[9]城市规模、空间集聚与电力强度[J]. 姚昕,潘是英,孙传旺.  经济研究. 2017(11)
[10]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发展协同性评价模型研究[J]. 罗文慧,董宝田.  公路交通科技. 2017(11)

硕士论文
[1]中国经济密度分布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 姜玉培.华中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43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643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f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