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观主体的京津冀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8 13:46
区域空间结构是由大量微观主体非线性相互作用在宏观地域上表现的结果,是一定历史环境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产物。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与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微观主体在城市和区域空间结构形成演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从微观角度分析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对建立科学合理的区域空间结构以及以科学调控城市化和区域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基于微观主体的空间结构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文从“理论-模型-模拟”的角度研究了整个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首先,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述评的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其次,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理论,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在已有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微观主体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模型;第四,利用已构建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模型,开发了Netlogo模拟平台,通过模拟京津冀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对京津冀地区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框架及内容
1.4 主要创新点
2 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理论
2.1 区域空间结构描述
2.2 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
2.3 多主体系统理论
2.4 基于复杂空间系统的研究方法
2.5 聚集-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模型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微观主体的区域空间演化整体模型的构建
3.1 已有模型
3.1.1 元胞自动机模型
3.1.2 扩散限制集聚模型
3.1.3 分隔模型
3.1.4 城市多主体模型
3.1.5 对已有模型的评价
3.2 区域空间系统的微观动力分析
3.3 基于微观主体的区域空间演化模型的构建
3.3.1 模型框架
3.3.2 分布模型
3.3.3 居民收入支出模型
3.3.4 企业收入支出模型
3.3.5 政府收入支出模型
3.3.6 购物模型
3.3.7 区位选择模型
3.3.8 空间影响和环境负效应影响模型
3.3.9 土地价值和环境价值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京津冀空间结构演化的实证研究
4.1 研究区域分析
4.1.1 社会经济分析
4.1.2 地理空间分析
4.1.3 未来发展规划
4.2 模型设置
4.2.1 模型调整
4.2.2 运行规则
4.2.3 参数选取
4.2.4 几类重要参数值的设定
4.3 构建模拟平台
4.3.1 Netlogo软件实现过程
4.3.2 数据选取
4.3.3 技术路线
4.4 模拟结果与分析
4.4.1 结果显示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附录G
附录H
附录I
附录J
附录K
附录L
附录M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提高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主报告)——竞争力现状与“十一五”区域规划中需重点考虑的问题及对策[J].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组,常兴华,肖红叶,刘建兴. 经济研究参考. 2007(08)
[2]20世纪区位理论的五个发展阶段及其评述[J]. 金相郁. 经济地理. 2004(03)
[3]城市化进程中的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和城市群发展[J]. 苏雪串.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4(01)
[4]城市演化的多主体(multi-agent)模型研究[J]. 薛领,杨开忠.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3(12)
[5]西北城市体系分形研究[J]. 郑国,赵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6)
[6]论基于空间结构的宏观经济政策[J]. 罗静,曾菊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5)
[7]“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J]. 顾朝林,王恩儒,石爱华. 地理学报. 2002(04)
[8]产业集聚发生机制的比较研究[J]. 李小建,李二玲. 中州学刊. 2002(04)
[9]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两种城市空间结构动态模型比较[J]. 谭遂,杨开忠,谭成文. 经济地理. 2002(03)
[10]温州大都市区形成机制及其空间结构研究[J]. 徐海贤,顾朝林. 人文地理. 2002(02)
本文编号:3728580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框架及内容
1.4 主要创新点
2 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理论
2.1 区域空间结构描述
2.2 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
2.3 多主体系统理论
2.4 基于复杂空间系统的研究方法
2.5 聚集-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模型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微观主体的区域空间演化整体模型的构建
3.1 已有模型
3.1.1 元胞自动机模型
3.1.2 扩散限制集聚模型
3.1.3 分隔模型
3.1.4 城市多主体模型
3.1.5 对已有模型的评价
3.2 区域空间系统的微观动力分析
3.3 基于微观主体的区域空间演化模型的构建
3.3.1 模型框架
3.3.2 分布模型
3.3.3 居民收入支出模型
3.3.4 企业收入支出模型
3.3.5 政府收入支出模型
3.3.6 购物模型
3.3.7 区位选择模型
3.3.8 空间影响和环境负效应影响模型
3.3.9 土地价值和环境价值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京津冀空间结构演化的实证研究
4.1 研究区域分析
4.1.1 社会经济分析
4.1.2 地理空间分析
4.1.3 未来发展规划
4.2 模型设置
4.2.1 模型调整
4.2.2 运行规则
4.2.3 参数选取
4.2.4 几类重要参数值的设定
4.3 构建模拟平台
4.3.1 Netlogo软件实现过程
4.3.2 数据选取
4.3.3 技术路线
4.4 模拟结果与分析
4.4.1 结果显示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附录G
附录H
附录I
附录J
附录K
附录L
附录M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提高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主报告)——竞争力现状与“十一五”区域规划中需重点考虑的问题及对策[J].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组,常兴华,肖红叶,刘建兴. 经济研究参考. 2007(08)
[2]20世纪区位理论的五个发展阶段及其评述[J]. 金相郁. 经济地理. 2004(03)
[3]城市化进程中的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和城市群发展[J]. 苏雪串.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4(01)
[4]城市演化的多主体(multi-agent)模型研究[J]. 薛领,杨开忠.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3(12)
[5]西北城市体系分形研究[J]. 郑国,赵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6)
[6]论基于空间结构的宏观经济政策[J]. 罗静,曾菊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5)
[7]“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J]. 顾朝林,王恩儒,石爱华. 地理学报. 2002(04)
[8]产业集聚发生机制的比较研究[J]. 李小建,李二玲. 中州学刊. 2002(04)
[9]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两种城市空间结构动态模型比较[J]. 谭遂,杨开忠,谭成文. 经济地理. 2002(03)
[10]温州大都市区形成机制及其空间结构研究[J]. 徐海贤,顾朝林. 人文地理. 2002(02)
本文编号:3728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728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