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空间集聚与安徽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本文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空间集聚与安徽经济转型升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进入大调整与大过渡阶段,中国经济也随之进入增速阶段性回落的新常态时期,经济转型升级成为世界性的研究课题。中国经济当前存在结构和空间失衡,产业结构不优、产业空间分散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加上劳动力供给、资源和环境等约束也凸显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空间适度集聚的必要性。因此,要在深入研究和自觉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以产业转型为基点的经济转型升级路径。从经济转型升级这一时代关键命题出发,针对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常态阶段,从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空间集聚两个角度综合研究安徽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方法和途径。在描述安徽省产业结构与产业空间发展现状的情况下,通过DEA-Malmquist模型分析得到安徽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再进一步运用计量模型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空间集聚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安徽省经济转型升级进行验证,并提出相关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首先,从结构和空间两个方面对安徽省产业演化发展进行综合分析,一方面,基于偏离-份额和波士顿矩阵分析方法从三次产业整体和内部行业两个角度得到考察期内安徽省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总量增长,产业结构效益不高,产业竞争力较弱,需要通过主导产业的提升转变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基于空间相关性和区位商分析得到安徽省三次产业空间集聚都不明显,需要加快产业空间的适度集聚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其次,以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来测度安徽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水平。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得到考察期内安徽省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整体呈明显增长的趋势,一定程度上表明安徽省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正逐步转变,但鉴于贡献较小,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依然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安徽省经济转型升级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皖南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效果最好,皖中次之,皖北经济的转型升级则相对最为缓慢。再次,理论研究表明产业从结构调整和空间集聚两个方面推动共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因此通过构建面板和空间模型实证分析2003-2013年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空间集聚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空间集聚均与经济转型升级呈正相关关系,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空间适度集聚都有利于促进安徽省经济转型升级。最后,在归纳总结全文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从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空间集聚两个方面促进安徽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空间集聚 经济转型升级 新常态 DEA-Malmquist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3
- 一、研究背景11
- 二、研究意义11-13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3-17
- 一、经济转型升级的相关研究13-14
-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升级的相关研究14-16
- 三、产业空间集聚与经济转型升级的相关研究16-17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概念界定17-19
- 一、研究思路17-18
- 二、研究方法18
- 三、概念界定18-19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19-20
- 一、可能的创新19
- 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19-20
- 第二章 产业结构调整、空间集聚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20-24
- 第一节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20-21
- 一、经济转型升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分析20
- 二、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分析20-21
- 第二节 产业空间集聚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21-22
- 一、经济转型升级对产业空间集聚的作用机理分析21-22
- 二、产业空间集聚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分析22
- 第三节 产业结构调整、空间集聚与经济转型升级的理论模型22-24
- 第三章 安徽省产业结构与产业空间演化分析24-43
- 第一节 安徽省产业结构演化分析24-31
- 一、产业结构发展分析24-26
- 二、三次产业偏离-份额分析26-29
- 三、分行业产业发展分析29-31
- 第二节 安徽省产业空间演化分析31-41
- 一、空间相关性分析32-33
- 二、产业空间演化发展33-39
- 三、产业空间集聚测度39-41
- 第三节 小结41-43
- 第四章 安徽省经济转型升级的评价研究43-53
- 第一节 经济转型升级的衡量方法43-44
- 一、单指标评价法43
- 二、多指标评价法43-44
- 第二节 安徽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测度44-47
- 一、DEA-Malmquist模型44-45
- 二、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数据的处理45-46
- 三、数据检验46-47
- 第三节 安徽省经济转型升级测度的实证结果47-52
- 一、经济转型升级的时序演变结果47-50
- 二、经济转型升级的空间差异结果50-52
- 第四节 小结52-53
- 第五章 产业结构调整、空间集聚对经济转型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53-59
- 第一节 面板回归分析53-55
- 一、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53-54
- 二、实证结果分析54-55
- 第二节 空间回归分析55-58
- 一、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55-56
- 二、实证结果分析56-58
- 第三节 小结58-59
-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59-63
- 第一节 结论59-60
- 第二节 政策建议60-63
- 一、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60
- 二、做强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60-61
- 三、强化城镇化的支撑,,促进产业空间适度集聚61-62
- 四、推进区域一体化,重塑产业的空间经济地域62-63
- 参考文献63-68
- 致谢68-69
-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阳;产业空间集聚的经济学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1年02期
2 褚劲风;周灵雁;;地理学视野中的上海创意产业空间集聚[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3 何婷婷;;我国汽车产业空间集聚状况评述[J];汽车工业研究;2008年06期
4 杨叶;;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空间集聚作用初探[J];职业时空;2009年01期
5 洪开荣;肖谋琅;;产业空间集聚的理论发展[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6 周灵雁;褚劲风;李萍萍;;上海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6年12期
7 任启平;梁俊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9期
8 方维慰;;信息产业空间集聚的机理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何婷婷;;我国汽车产业空间集聚以及集群状况评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5期
10 张文;;杨柳著:《产业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白酒产业的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褚劲风;周灵雁;;上海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谢慧敏 实习生 田尧;九城共绘“一张图”[N];湖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丽娜;产业空间集聚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英翘;陕西省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影响动因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肖谋琅;政策主导的产业空间集聚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何婷婷;我国汽车产业空间集聚与集群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 徐慧敏;产业结构调整、空间集聚与安徽经济转型升级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5 苏联城;区际经济联系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6 潘培玉;北京市人口—产业空间集聚特征、机理及衍生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空间集聚与安徽经济转型升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8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78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