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市场化与中国农村制度变迁
发布时间:2023-04-16 23:22
改革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制度变迁,变迁的基本方向是市场化。市场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含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所有领域深刻变化,各种制度变迁是市场化动态演进的具体体现。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市场化水平不同,人的行为模式也不同,制度的形成来自于利益最大化的人的行为选择。相对价格的变化是市场化发展与制度变迁的中介。本文综合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等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及其绩效进行系统的考察,探索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所带来各利益相关方行为的变化以及由此所诱发的农村制度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总结农村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规律,为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978年的中国农村制度变迁表面上是饥荒引起,但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土地和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差异的存在,市场交易使这种差异显性化,为获取这种差异带来的潜在收益使制度变迁得以扩大和维持,这是农地制度变迁的个人需求因素。与此同时,集体化监督成本的高昂和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下的低效率也使集体和国家有参与获取公共领域价格差的需求,这...
【文章页数】:2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逻辑思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逻辑思路
1.2 相关概念
1.2.1 制度
1.2.2 制度安排、制度结构
1.2.3 制度均衡、制度非均衡与制度变迁
1.2.4 农户
1.2.5 经济市场化
1.3 基本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结构安排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与不足
1.5.1 主要的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制度经济学及其对农村制度变迁的理论解释——文献评述
2.1 从新古典经济学到新制度经济学
2.2 制度的经济功能
2.3 制度产生与演化的逻辑
2.3.1 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2.3.2 制度为何而产生
2.3.3 制度变迁的一般知识基础
2.3.4 制度变迁的主体与模式
2.3.5 制度变迁的原因与动力
2.3.6 制度变迁的需求与供给
2.3.7 制度变迁的方式
2.3.8 制度变迁的过程、时滞与路径依赖
2.4 制度经济学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理论中运用和发展
2.5 制度经济学在中国农村制度变迁中运用和发展
2.5.1 关于农户行为的研究
2.5.2 制度变迁依据的研究
2.5.3 制度变迁效率的研究
2.6 现有研究的不足 3 市场化、价格差异与中国农村制度变迁
3.1 经济市场化及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1.1 经济市场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3.1.2 经济市场化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2 相对价格的变化是市场化发展与制度变迁的中介
3.2.1 市场化的发展改变了要素或产品的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相对价格
3.2.2 相对价格的变化改变了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
3.3 在转型经济中,政府是制度变迁的第一驱动力和保障力量
3.4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的理论考察
3.4.1 市场化与农村制度变迁:过程描述与理论解析
3.4.2 市场化与农村制度变迁:比较与分析 4 对中国农村市场化发展的测度
4.1 现有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测度的研究评述
4.1.1 市场化水平测度的理论
4.1.2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测度研究的进展
4.1.3 目前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定量分析的主要成就与不足
4.2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的指标体系构建
4.2.1 主要经济指标选取
4.2.2 各项经济指标的分值分配及计算方法
4.3 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水平的具体计算方法
4.4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的测定(1996-2005年)
4.5 2004年各地区农村经济市场化的相对进程 5 中国农村市场化发展与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析
5.1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演进与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
5.1.1 农村市场化的启动阶段(1978-1984年)
5.1.2 大力引进市场经营机制阶段(1985-1988年)
5.1.3 农村经济市场化的徘徊阶段(1989-1991年)
5.1.4 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阶段(1992-2000年)
5.1.5 农村市场化的深化与完善阶段(2001年至今)
5.2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与制度变迁的主要成就与不足
5.2.1 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5.2.2 农村市场化与制度变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变迁方向 6 中国农村经济主体的行为分析与制度选择
6.1 人的行为与制度的起源和变迁的一般描述
6.1.1 制度人的行为假设
6.1.2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制度的起源与变迁
6.1.3 制度约束下的人的行为
6.2 农地产权制度和经营制度可能选择集与收益成本分析
6.2.1 农业的制度属性
6.2.2 农地产权制度
6.2.3 农地经营制度
6.3 中国农村经济主体的制度选择与行为
6.3.1 农户的制度选择与行为
6.3.2 农村经济组织的制度选择与行为
6.3.3 政府的农村制度选择与行为
6.3.4 中国农村制度中利益冲突与协调 7 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7.1 主要新制度经济学家关于制度供求的基本理论
7.2 影响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需求因素分析
7.2.1 市场规模的变化
7.2.2 技术进步
7.2.3 各经济主体对收入预期的改变
7.3 诺斯与樊纲模型的改进与影响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供给因素分析
7.3.1 知识的积累
7.3.2 技术进步
7.3.3 组织成本变化
7.3.4 政府支持的变化
7.4 制度变迁理论的修正与补充——时滞与路径依赖
7.4.1 中国农村制度变迁中的时滞
7.4.2 中国农村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7.5 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8 经济市场化与中国农村经济组织变迁
8.1 农户间合作与农村经济组织
8.1.1 农户间的合作行为与合作效益
8.1.2 合作与农村经济组织
8.1.3 国际农业经济组织及其发展的考察
8.2 市场化与中国农村传统的非正式组织的演进
8.2.1 关于中国农村宗族制度演进的一个争议
8.2.2 农村宗族制度的主要功能
8.2.3 1949-1978年的中国宗族制度的演化轨迹
8.2.4 1978年后中国农村宗族制度的演化轨迹
8.3 市场化条件下的中国农村经济组织的变迁
8.3.1 家庭经营组织
8.3.2 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 9 以市场化为基础的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
9.1 经济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9.1.1 帕累托效率及其对农村制度变迁的启示
9.1.2 经济效率的测量方法
9.1.3 效率与公平的对立统一关系
9.1.4 公平的计量
9.2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绩效的基本描述
9.2.1 基本情况与可能的解释
9.2.2 近三十年中国农村分省经济增长特征与影响因素描述
9.3 制度变迁与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9.3.1 生产函数设定
9.3.2 数据来源及说明
9.3.3 估算与结果
9.4 中国农村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解
9.4.1 1978-2005农村不平等的测度
9.4.2 收入来源结构及其对不平等的影响(1984-2005)
9.5 制度变迁与中国农村反贫困
9.5.1 制度变迁与改革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反贫困的成就
9.5.2 市场化与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场新的大规模制度变迁
10.1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的理论问题评述
10.2 经济市场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条件和原因
10.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
10.2.2 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提出与实施的基本条件
10.2.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原因
10.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10.3.1 在理论上,有效率的制度变迁主要是一种诱致性变迁
10.3.2 建国以来农村有效率的制度变迁主要是诱致性制度变迁
10.3.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应采取诱致性制度变迁路径
10.4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培育新农民、新组织
10.4.1 培育新农民
10.4.2 培育新型农村经济组织
10.5 2006年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分析
10.5.1 生产方面
10.5.2 生活方面
10.5.3 城乡统筹情况 11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11.1 结论
11.2 进一步研究展望 附录一: 陈宗胜计算的中国农业市场化程度 附录二: 程国强计算的中国农业市场化指数 附录三: 习近平计算1998年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水平 附录四: 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分类 附录五: 部分地区农民经济组织的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792090
【文章页数】:2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逻辑思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逻辑思路
1.2 相关概念
1.2.1 制度
1.2.2 制度安排、制度结构
1.2.3 制度均衡、制度非均衡与制度变迁
1.2.4 农户
1.2.5 经济市场化
1.3 基本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结构安排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与不足
1.5.1 主要的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制度经济学及其对农村制度变迁的理论解释——文献评述
2.1 从新古典经济学到新制度经济学
2.2 制度的经济功能
2.3 制度产生与演化的逻辑
2.3.1 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2.3.2 制度为何而产生
2.3.3 制度变迁的一般知识基础
2.3.4 制度变迁的主体与模式
2.3.5 制度变迁的原因与动力
2.3.6 制度变迁的需求与供给
2.3.7 制度变迁的方式
2.3.8 制度变迁的过程、时滞与路径依赖
2.4 制度经济学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理论中运用和发展
2.5 制度经济学在中国农村制度变迁中运用和发展
2.5.1 关于农户行为的研究
2.5.2 制度变迁依据的研究
2.5.3 制度变迁效率的研究
2.6 现有研究的不足 3 市场化、价格差异与中国农村制度变迁
3.1 经济市场化及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1.1 经济市场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3.1.2 经济市场化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2 相对价格的变化是市场化发展与制度变迁的中介
3.2.1 市场化的发展改变了要素或产品的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相对价格
3.2.2 相对价格的变化改变了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
3.3 在转型经济中,政府是制度变迁的第一驱动力和保障力量
3.4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的理论考察
3.4.1 市场化与农村制度变迁:过程描述与理论解析
3.4.2 市场化与农村制度变迁:比较与分析 4 对中国农村市场化发展的测度
4.1 现有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测度的研究评述
4.1.1 市场化水平测度的理论
4.1.2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测度研究的进展
4.1.3 目前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定量分析的主要成就与不足
4.2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的指标体系构建
4.2.1 主要经济指标选取
4.2.2 各项经济指标的分值分配及计算方法
4.3 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水平的具体计算方法
4.4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的测定(1996-2005年)
4.5 2004年各地区农村经济市场化的相对进程 5 中国农村市场化发展与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析
5.1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演进与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
5.1.1 农村市场化的启动阶段(1978-1984年)
5.1.2 大力引进市场经营机制阶段(1985-1988年)
5.1.3 农村经济市场化的徘徊阶段(1989-1991年)
5.1.4 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阶段(1992-2000年)
5.1.5 农村市场化的深化与完善阶段(2001年至今)
5.2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与制度变迁的主要成就与不足
5.2.1 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5.2.2 农村市场化与制度变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变迁方向 6 中国农村经济主体的行为分析与制度选择
6.1 人的行为与制度的起源和变迁的一般描述
6.1.1 制度人的行为假设
6.1.2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制度的起源与变迁
6.1.3 制度约束下的人的行为
6.2 农地产权制度和经营制度可能选择集与收益成本分析
6.2.1 农业的制度属性
6.2.2 农地产权制度
6.2.3 农地经营制度
6.3 中国农村经济主体的制度选择与行为
6.3.1 农户的制度选择与行为
6.3.2 农村经济组织的制度选择与行为
6.3.3 政府的农村制度选择与行为
6.3.4 中国农村制度中利益冲突与协调 7 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7.1 主要新制度经济学家关于制度供求的基本理论
7.2 影响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需求因素分析
7.2.1 市场规模的变化
7.2.2 技术进步
7.2.3 各经济主体对收入预期的改变
7.3 诺斯与樊纲模型的改进与影响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供给因素分析
7.3.1 知识的积累
7.3.2 技术进步
7.3.3 组织成本变化
7.3.4 政府支持的变化
7.4 制度变迁理论的修正与补充——时滞与路径依赖
7.4.1 中国农村制度变迁中的时滞
7.4.2 中国农村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7.5 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8 经济市场化与中国农村经济组织变迁
8.1 农户间合作与农村经济组织
8.1.1 农户间的合作行为与合作效益
8.1.2 合作与农村经济组织
8.1.3 国际农业经济组织及其发展的考察
8.2 市场化与中国农村传统的非正式组织的演进
8.2.1 关于中国农村宗族制度演进的一个争议
8.2.2 农村宗族制度的主要功能
8.2.3 1949-1978年的中国宗族制度的演化轨迹
8.2.4 1978年后中国农村宗族制度的演化轨迹
8.3 市场化条件下的中国农村经济组织的变迁
8.3.1 家庭经营组织
8.3.2 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 9 以市场化为基础的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
9.1 经济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9.1.1 帕累托效率及其对农村制度变迁的启示
9.1.2 经济效率的测量方法
9.1.3 效率与公平的对立统一关系
9.1.4 公平的计量
9.2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绩效的基本描述
9.2.1 基本情况与可能的解释
9.2.2 近三十年中国农村分省经济增长特征与影响因素描述
9.3 制度变迁与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9.3.1 生产函数设定
9.3.2 数据来源及说明
9.3.3 估算与结果
9.4 中国农村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解
9.4.1 1978-2005农村不平等的测度
9.4.2 收入来源结构及其对不平等的影响(1984-2005)
9.5 制度变迁与中国农村反贫困
9.5.1 制度变迁与改革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反贫困的成就
9.5.2 市场化与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场新的大规模制度变迁
10.1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的理论问题评述
10.2 经济市场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条件和原因
10.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
10.2.2 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提出与实施的基本条件
10.2.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原因
10.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10.3.1 在理论上,有效率的制度变迁主要是一种诱致性变迁
10.3.2 建国以来农村有效率的制度变迁主要是诱致性制度变迁
10.3.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应采取诱致性制度变迁路径
10.4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培育新农民、新组织
10.4.1 培育新农民
10.4.2 培育新型农村经济组织
10.5 2006年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分析
10.5.1 生产方面
10.5.2 生活方面
10.5.3 城乡统筹情况 11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11.1 结论
11.2 进一步研究展望 附录一: 陈宗胜计算的中国农业市场化程度 附录二: 程国强计算的中国农业市场化指数 附录三: 习近平计算1998年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水平 附录四: 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分类 附录五: 部分地区农民经济组织的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792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792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