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协调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05 19:5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促进了城市与区域发展,也滋生了一系列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它不是简单的各地区之间经济总量之间的差距,而是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空间失衡。面对迫切需要解决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国家十二五规划构建了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和以城市规划等规划为支撑的功能互补和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框架,因此有必要尽快探求两者之间的基础与支撑的空间协调关系,避免两类空间规划内容交叉重复和增加区域发展协调的难度。 本文依托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主体功能区规划与部门规划一致性评价与协同规划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8BAH31B05)完成。 论文分析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区域发展的不均衡状态和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的状态,提出对规划进行空间协同的必要性。论文对城市总体规划空间、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进行概念解析与理论探讨,对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管制分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功能空间进行空间界限、区块功能和综合指标体系的异同分析,尝试探索城市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空间协调关系。基于空间协调理论对目前空间规划进行环境资源优先...
【文章页数】:1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导致区域不协调发展
1.1.2 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存在相对混乱状态
1.1.3 主体功能区规划可以成为区域协调重要手段
1.1.4 城市规划是形成国家区域空间结构的重要基础
1.2 研究意义
1.2.1 对空间资源利用开发有理论与实践价值
1.2.2 对实现两类空间规划协调具有应用需求
1.3 研究思路
1.3.1 揭示区块功能和空间界限本质
1.3.2 区块功能和空间界限非一致性研究
1.3.3 借鉴国外相关空间规划的解决方法
1.3.4 提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创新思路
1.4 研究流程与框架
1.4.1 课题流程
1.4.2 研究框架
1.4.3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实证结合研究方法
1.5.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1.5.3 GIS 辅助空间分析
第2章 国内研究进展
2.1 城市总体规划空间
2.1.1 城市总体规划及其演变
2.1.2 规划空间管制发展历程
2.1.3 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管制
2.2 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
2.2.1 主体功能区概念
2.2.2 主体功能区实践探索进展
2.2.3 主体功能区理论研究进展
第3章 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空间异同分析
3.1 空间界限异同分析
3.1.1 主体功能区空间界限宏观界定
3.1.2 城市规划区空间界限微观界定
3.1.3 空间界限错叠影响协同管制
3.1.4 空间界限互补性关系分析
3.2 区块功能异同分析
3.2.1 主体功能区区块功能界定
3.2.2 城市规划区块功能界定
3.2.3 区块功能交互性分析
3.3 空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异同分析
3.3.1 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
3.3.2 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协调理论研究
4.1 空间协调理论
4.1.1 系统论理论
4.1.2 协同论理论
4.1.3 管理学理论
4.2 空间规划理论
4.2.1 空间规划相关学科研究
4.2.2 环境资源优先规划方法
4.2.3 空间资源约束规划方法
4.2.4 国内空间规划发展思索
4.3 耦合空间理论引介
4.3.1 耦合空间思辨与释义
4.3.2 耦合的多学科应用
4.3.3 耦合空间研究引介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国家地区空间协调方法研究
5.1 地方自治型空间规划——联邦模式
5.1.1 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美国城市与区域规划
5.1.2 协调地区均衡发展——德国空间发展规划
5.1.3 宏观调控地区发展——巴西规划类型区划分
5.2 国家干预型空间规划——集权模式
5.2.1 引导发展的空间协调——日本国土综合开发规划
5.2.2 提升竞争的空间协调——荷兰空间规划理念演变
5.2.3 均衡为主的空间协调——韩国国土综合规划
5.2.4 政策干预的空间协调——英国结构规划
5.3 综合协调型空间规划——欧盟共同体模式
5.4 大城市地区空间协调方法研究
5.4.1 疏散过密地区——法国巴黎总体规划
5.4.2 突出重围发展——印度大城市发展规划
5.4.3 旧区市地重划——台湾地区综合开发计划
5.4.4 保护敏感地区——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
5.5 各国地区空间协调规划实践启示
5.5.1 完善区域规划编制体系
5.5.2 建立弹性规划指标体系
5.5.3 明确规划管制范围类型
5.5.4 确定规划实施政策体系
5.6 不同国家地区空间规划思想演变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协调实践探索
6.1 地市尺度空间协调实践探索
6.1.1 蚌埠市域空间区划
6.1.2 蚌埠市域空间区划
6.1.3 蚌埠市城市空间管制
6.2 省级尺度空间协调实践探索
6.2.1 黄河三角洲主体功能区规划
6.2.2 黄河三角洲空间管制分区划分
6.3 县市尺度空间协调实践探索
6.3.1 荣成市禁限区划定
6.3.2 荣成市建设用地评价
6.4 乡镇尺度空间协调实践探索
6.4.1 产德乡禁限区划定
6.4.2 产德乡空间发展思路
6.5 经济园区尺度空间协调实践探索
6.5.1 利北经济园区生态环境容量
6.5.2 利北经济园区开发空间区划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创新思考
7.1 目标一致性情景下的城市总体规划创新
7.1.1 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途径与方法
7.1.2 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协同技术标准
7.2 目标非一致性情景下的城市总体规划创新
7.2.1 有效衔接的机制
7.2.2 相关的调控内容和措施
7.3 功能协调与空间范围协调机制与手段
7.3.1 优化开发区城市总体规划调控的原则与主要指标
7.3.2 重点开发区城市总体规划调控的原则与主要指标
7.3.3 限制开发区城市总体规划调控的原则与主要指标
7.4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城市规划相关技术标准
7.4.1 结构性阈值
7.4.2 标准性阈值
7.4.3 规模与形态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目标一致性情景下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8.1.2 目标非一致性情景下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8.2 创新点
8.2.1 基于空间资源约束的优化开发区中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
8.2.2 基于环境与空间并重的重点开发区中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
8.2.3 基于环境资源优先的限制开发区中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
8.3 不足与展望
8.3.1 不足之处
8.3.2 展望一体化的空间规划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989865
【文章页数】:1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导致区域不协调发展
1.1.2 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存在相对混乱状态
1.1.3 主体功能区规划可以成为区域协调重要手段
1.1.4 城市规划是形成国家区域空间结构的重要基础
1.2 研究意义
1.2.1 对空间资源利用开发有理论与实践价值
1.2.2 对实现两类空间规划协调具有应用需求
1.3 研究思路
1.3.1 揭示区块功能和空间界限本质
1.3.2 区块功能和空间界限非一致性研究
1.3.3 借鉴国外相关空间规划的解决方法
1.3.4 提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创新思路
1.4 研究流程与框架
1.4.1 课题流程
1.4.2 研究框架
1.4.3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实证结合研究方法
1.5.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1.5.3 GIS 辅助空间分析
第2章 国内研究进展
2.1 城市总体规划空间
2.1.1 城市总体规划及其演变
2.1.2 规划空间管制发展历程
2.1.3 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管制
2.2 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
2.2.1 主体功能区概念
2.2.2 主体功能区实践探索进展
2.2.3 主体功能区理论研究进展
第3章 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空间异同分析
3.1 空间界限异同分析
3.1.1 主体功能区空间界限宏观界定
3.1.2 城市规划区空间界限微观界定
3.1.3 空间界限错叠影响协同管制
3.1.4 空间界限互补性关系分析
3.2 区块功能异同分析
3.2.1 主体功能区区块功能界定
3.2.2 城市规划区块功能界定
3.2.3 区块功能交互性分析
3.3 空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异同分析
3.3.1 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
3.3.2 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协调理论研究
4.1 空间协调理论
4.1.1 系统论理论
4.1.2 协同论理论
4.1.3 管理学理论
4.2 空间规划理论
4.2.1 空间规划相关学科研究
4.2.2 环境资源优先规划方法
4.2.3 空间资源约束规划方法
4.2.4 国内空间规划发展思索
4.3 耦合空间理论引介
4.3.1 耦合空间思辨与释义
4.3.2 耦合的多学科应用
4.3.3 耦合空间研究引介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国家地区空间协调方法研究
5.1 地方自治型空间规划——联邦模式
5.1.1 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美国城市与区域规划
5.1.2 协调地区均衡发展——德国空间发展规划
5.1.3 宏观调控地区发展——巴西规划类型区划分
5.2 国家干预型空间规划——集权模式
5.2.1 引导发展的空间协调——日本国土综合开发规划
5.2.2 提升竞争的空间协调——荷兰空间规划理念演变
5.2.3 均衡为主的空间协调——韩国国土综合规划
5.2.4 政策干预的空间协调——英国结构规划
5.3 综合协调型空间规划——欧盟共同体模式
5.4 大城市地区空间协调方法研究
5.4.1 疏散过密地区——法国巴黎总体规划
5.4.2 突出重围发展——印度大城市发展规划
5.4.3 旧区市地重划——台湾地区综合开发计划
5.4.4 保护敏感地区——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
5.5 各国地区空间协调规划实践启示
5.5.1 完善区域规划编制体系
5.5.2 建立弹性规划指标体系
5.5.3 明确规划管制范围类型
5.5.4 确定规划实施政策体系
5.6 不同国家地区空间规划思想演变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协调实践探索
6.1 地市尺度空间协调实践探索
6.1.1 蚌埠市域空间区划
6.1.2 蚌埠市域空间区划
6.1.3 蚌埠市城市空间管制
6.2 省级尺度空间协调实践探索
6.2.1 黄河三角洲主体功能区规划
6.2.2 黄河三角洲空间管制分区划分
6.3 县市尺度空间协调实践探索
6.3.1 荣成市禁限区划定
6.3.2 荣成市建设用地评价
6.4 乡镇尺度空间协调实践探索
6.4.1 产德乡禁限区划定
6.4.2 产德乡空间发展思路
6.5 经济园区尺度空间协调实践探索
6.5.1 利北经济园区生态环境容量
6.5.2 利北经济园区开发空间区划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创新思考
7.1 目标一致性情景下的城市总体规划创新
7.1.1 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途径与方法
7.1.2 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协同技术标准
7.2 目标非一致性情景下的城市总体规划创新
7.2.1 有效衔接的机制
7.2.2 相关的调控内容和措施
7.3 功能协调与空间范围协调机制与手段
7.3.1 优化开发区城市总体规划调控的原则与主要指标
7.3.2 重点开发区城市总体规划调控的原则与主要指标
7.3.3 限制开发区城市总体规划调控的原则与主要指标
7.4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城市规划相关技术标准
7.4.1 结构性阈值
7.4.2 标准性阈值
7.4.3 规模与形态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目标一致性情景下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8.1.2 目标非一致性情景下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8.2 创新点
8.2.1 基于空间资源约束的优化开发区中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
8.2.2 基于环境与空间并重的重点开发区中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
8.2.3 基于环境资源优先的限制开发区中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
8.3 不足与展望
8.3.1 不足之处
8.3.2 展望一体化的空间规划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989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989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