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及空间关联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及空间关联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281个城市2003—2013年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和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实证性分析。研究表明,在空间结构方面,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具有"粘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集聚的空间分布结构,TFP显著提高的城市集中分布在我国南部、东部一带,效率改进和效率下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西部和北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分布。在空间关系方面,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正向依赖关系,并且正相关性不断加强。因此,现阶段的区域经济政策应重点关注跨行政区的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市场一体化建设和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等方面。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城市经济 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结构 空间关联性
【基金】: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包容性发展研究”(142400410931)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河南省城市经济增长转型研究”(16A790004);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基于包容性理念的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研究”(16A790032)
【分类号】:F29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方面主要研究了建国以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认为,改革开放以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渐提高[1]-[2]。第二,关于全要素生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浩然;衣保中;;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266个城市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家;2012年02期
2 刘秉镰;李清彬;;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实证分析:1990—2006——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J];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3 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4 颜鹏飞,王兵;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5 张军;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向军;顾雯娟;;江苏省经济增长动力的时空分析[J];地理研究;2016年05期
2 徐景一;韩喜平;;构建民营企业共赢分配格局的支撑点分析[J];求是学刊;2016年03期
3 冯云廷;陈昶志;高詹;;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及空间关联性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6年05期
4 周良遇;金明伟;;商业规制、企业性质与生产率影响效应——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实证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5 薛继亮;;规上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所有权差异和区域比较[J];企业经济;2016年04期
6 杨守德;赵德海;;流通节点城市流通效率对经济发展牵动作用的实证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16年04期
7 刘朵;;消费环境对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J];当代经济;2016年11期
8 钟优慧;杨志江;;人力资本、国际技术溢出与技术效率[J];科技与经济;2016年02期
9 范晓莉;郝寿义;;创新驱动下规模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解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年04期
10 王远方;;基于随机前沿分析的全要素生产率分解[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先锋;丁亚娟;王红;;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地理溢出效应的视角[J];经济地理;2010年12期
2 蔡伟毅;陈学识;;国际知识溢出与中国技术进步[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3 刘生龙;胡鞍钢;;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在中国的检验:1988—2007[J];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4 刘秉镰;武鹏;刘玉海;;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3期
5 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6 金相郁;;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与决定因素:1996-2003[J];经济评论;2007年05期
7 高春亮;;1998-2003城市生产效率:基于包络技术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8 金相郁;;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990~2003[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9 李郇,徐现祥,陈浩辉;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效率的时空变化[J];地理学报;2005年04期
10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京文;建立现代化的城市经济体系[J];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45期
2 段尧清,常贤波;论城市信息化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2期
3 刘景林;执著探索的结晶——《跨世纪城市经济新探索》评介[J];学术交流;2001年04期
4 郑恒;抓住西部开发机遇 加快城市经济发展[J];发展;2001年01期
5 李翠玲;推进我国城市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J];首都经济;2001年09期
6 李恒光;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推动城市化进程[J];发展研究;2001年08期
7 卜海;论“入世”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J];现代城市研究;2002年01期
8 张振彬;经营城市的再思考[J];学习导报;2002年09期
9 杨继绳;城市怎样才能成为经济中心[J];中国投资;2002年03期
10 李钢;经营城市≠建设城市[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曙虹;;江西省城市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吴玉平;;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城市部件调查方法探讨[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治彦;;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与方法[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陈体滇;;全国城市经济发展的评价[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5 韩士元;;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胡国亮;;从全国城市经济发展视角看武汉市经济总量变化[A];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闫凌州;;从培育创新文化看创新型城市的建设[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8 王祖康;;尊重规律、创新管理,谋求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9 刘子玉;毕芳芳;桑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10 王子义;;论城市竞争力与企业责任[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辽宁鞍山市委书记 张杰辉;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N];经济日报;2007年
2 范峥;加快发展城市经济争创发展新优势[N];江阴日报;2008年
3 市文明办;城市精神——城市的灵魂[N];丹东日报;2008年
4 欧金焕 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塑造城市精神 引领城市发展[N];南宁日报;2009年
5 ;论城市协调发展[N];天津日报;2010年
6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杨秀香;打造绿色环境 提升城市精神[N];大连日报;2010年
7 何德敏;城市发展与城市精神[N];南充日报;2011年
8 新闻中心记者 李德成 张国锋;宜居宜业就是城市竞争力[N];大庆日报;2012年
9 记者 李晓萌;经济总量闯进全国城市十强[N];长江日报;2013年
10 记者 严运涛 实习生 熊政纲;阔别22年 武汉重返全国城市前十[N];湖北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健英;论分工制度演进与城市经济聚集[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宋健;城市信息化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马池顺;创新资源视角下的创新型城市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邢福俊;中国水环境的改善与城市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5 冯先宁;城市经济聚散论[D];四川大学;2004年
6 董杰;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7 张志彬;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8 王海勤;中国石油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杨学文;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信息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旭;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长春城市精神培育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裴乃杭;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政府职能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程圆圆;昆明城市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徐哲;城市特征的历史文脉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6 范文团(Pham Van Doan);越南河南省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王钊;美国城市破产立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8 任茵;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D];延边大学;2015年
9 陈倩;兰州市城市吸附度的测算、比较及提升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房书瑶;工业废品收购从业人员的城市适应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及空间关联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6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486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