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民用航空市场发展水平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区域民用航空市场发展水平研究
【摘要】:区域民用航空市场是我国民航运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于我国民航运输市场以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所指的区域民用航空市场是以省级行政区域划分为依据的。区域民用航空市场的协同、均衡发展有助于我国民航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本文以我国区域民用航空市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区域民用航空市场发展水平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方面是区域民用航空市场生产能力,一方面是区域民用航空市场发展环境。论文在区域民用航空市场发展水平指标选取、模型构建基础上得出各区域民用航空市场发展水平得分继而进行等级划分,对不同等级的区域民用航空市场进行差异性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具体来讲,本论文研究内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界定了区域民用航空市场的相关概念,介绍了区域划分的一般原理,并对我国区域民用航空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区域民用航空市场差异化发展的问题确实存在。其次,选取我国区域民用航空市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以指标选取原则为基础,对指标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以区域民用航空市场的生产能力以及区域民用航空市场的发展环境两个指标作为一级指标,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作业小时、飞机起降架次、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民航业从业人数与人口比作为7个二级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对区域民用航空市场的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然后,建立区域民用航空市场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根据筛选出的指标及数据,使用基于离差平方和的最优组合赋权法对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的权重进行最终的确定,并对每个区域民用航空市场的发展水平进行测评。最后,根据每个区域民用航空市场的发展水平测评得分进行聚类分析,据此将我国区域民用航空市场分为4个等级: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然后对比不同等级的区域民用航空市场,进行差异性分析,得出结论:发达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异是在逐渐缩小的,而较发达、欠发达、不发达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是在增大的,并给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民航业 区域民用航空市场 发展水平 差异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6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区域民用航空市场概念界定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3.1 国内研究的现状13-14
- 1.3.2 国外研究的现状14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4-15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15-17
- 1.4.1 研究内容15
- 1.4.2 研究思路15-17
- 第二章 我国区域民用航空市场发展现状分析17-28
- 2.1 我国区域民用航空市场现状分析17-23
- 2.1.1 运输航空现状分析17-22
- 2.1.2 通用航空现状分析22-23
- 2.2 我国区域民用航空市场环境现状分析23-27
- 2.3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我国区域民用航空市场发展水平测评指标选取28-34
- 3.1 指标选取原则28
- 3.2 指标的筛选28-33
- 3.2.1 反映区域民用航空市场生产能力的指标选择29-31
- 3.2.2 反映区域民用航空市场发展环境的指标选取31-33
- 3.3 指标体系的构建33
- 3.4 本章小结33-34
- 第四章 我国区域民用航空市场发展水平测评模型的构建34-51
- 4.1 模型指标权重的计算34-47
- 4.1.1 权重计算方法的选择34
- 4.1.2 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原理及优缺点34-42
- 4.1.3 指标权重计算42-47
- 4.2 区域民用航空市场发展水平测评模型及结果47-50
- 4.2.1 区域民用航空市场发展水平测评模型47-48
- 4.2.2 我国区域民用航空市场发展水平测评结果48-50
- 4.3 本章小结50-51
- 第五章 我国区域民用航空市场发展水平差异性分析51-62
- 5.1 聚类分析方法介绍及我国区域民用航空市场等级划分51-54
- 5.1.1 聚类分析方法介绍51-53
- 5.1.2 我国区域民用航空市场等级划分53-54
- 5.2 我国区域民用航空市场发展水平差异性变化趋势54-58
- 5.3 我国区域民用航空市场发展的对策研究58-61
- 5.4 本章小结61-62
- 结论与展望62-64
- 参考文献64-66
- 附录1 我国区域民用航空市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66-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67-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征;构建民航运输企业核心竞争力——世界500强对民航运输企业的启示[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综合版);2001年02期
2 李清;必须建立促进发展的公平公正的航空市场规则——对我国民航运输的有关政策之探讨[J];中国民用航空;2003年07期
3 姚津津;后“非典”时期的民航运输市场[J];中国民用航空;2003年08期
4 ;建立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 实现中国民航质的飞跃[J];中国民用航空;2006年02期
5 綦琦;;论打造民航运输专业教育产业链[J];空运商务;2007年21期
6 ;我国民航运输机场数达160个[J];交通与计算机;2008年06期
7 祝世兴;李羚;;浅析降低民航运输燃油消耗的措施[J];航空维修与工程;2008年06期
8 于剑;;提升我国民航运输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J];综合运输;2008年11期
9 韩弘;;国民经济发展对于民航运输需求的影响——基于国际与国内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7期
10 崔婷;陈俣秀;于剑;;基于生命周期的民航运输产业竞争力演化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剑;李艳伟;褚衍昌;崔婷;;民航运输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李金良;郑悦锋;;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下的机场技术发展与管理[A];上海空港(第5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晓新;京津冀民航运输协同发展需要政府有大局观[N];中国民航报;2014年
2 记者 袁蕾;新疆民航运输生产形势喜人[N];新疆日报(汉);2014年
3 韩广清;突破民航运输瓶劲 突破城乡发展新跨越[N];济宁日报;2006年
4 记者 明慧;春节民航运输生产平稳[N];中国改革报;2008年
5 东航西北分公司 伏高录;地震是对民航运输力量的检验[N];中国民航报;2008年
6 记者 陆娅楠;深化改革 促进发展 确保民航运输持续安全[N];人民日报;2009年
7 林红梅;中国民航运输机场2008年底达160个[N];民营经济报;2009年
8 马旭辉;良好的民航运输秩序需全社会一起努力[N];中国民航报;2011年
9 京季;民航运输保持快速增长[N];青海日报;2012年
10 记者 王娓娓;7月我国民航运输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N];中国民航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淑芬;民航运输机场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胡瑞娟;中国民航运输市场结构与竞争绩效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涛;民航运输飞机风险评估及可控因素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鲁长安;高速铁路与民航运输竞合关系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陈南;我国区域民用航空市场发展水平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6年
4 李辉;我国民航运输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武斌;高速铁路与民航运输的竞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6 李菲;我国民航运输产业组织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7 张贵芝;我国民航运输价格监管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彭晓静;我国现代民航运输企业战略实施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吴晓琳;华东地区江苏民航运输产业竞争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10 李佳希;中国民航运输市场的管制放松政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33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533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