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京津冀流通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6 08:12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流通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京津冀 流通业 协同复合系统 协同发展 流通现代化路径


【摘要】: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北部地区经济中心,同长三角、珠三角并列为我国三大经济增长极。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京津冀协同发展”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一起作为新时期国家的三大主要区域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需要流通先行,流通业协同发展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由于京津冀流通业产业结构不平衡,流通壁垒的存在,使得京津冀流通一体化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持续推进,对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的内涵并没有科学严谨的界定。为此,通过界定流通产业协同发展理论的内涵,建立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模型,分析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的背后因素,建立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路径,对京津冀流通产业协同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从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出发,梳理了系统论、协同学、区域经济理论、流通业相关理论的发展脉络与研究前沿。然后从系统论和协同学角度,将流通区域经济理论同空间经济理论结合在一起,界定了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理论的内涵: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指的就是京津冀作为一个区域系统,北京市流通业、天津市流通业和河北省流通业作为三个子系统,研究三个子系统流通业之间和各子系统内部,即流通业内部各要素之间,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如何实现由无序发展向有序发展迈进,形成各子系统流通业内部均衡发展,各子系统流通业之间优势互补、协同推进、同子系统相适合的发展,最后达到整个京津冀区域系统流通业的协同状态。本文接着分析了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现状,建立了京津冀流通业复合系统协同发展模型和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指标体系,主要包括3大指标和9个小指标,然后通过2006年至201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指出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机制的建立和路径提供指导。之后通过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理论的界定和实证分析表明,京津冀流通产业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协同,本文京津冀流通业不协同的原因与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探讨了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的三大路径,主要包括过程路径、组织路径和目标路径,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 流通业 协同复合系统 协同发展 流通现代化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引言10-21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0-12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8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5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5-18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8-21
  • 1.3.1 研究内容18
  • 1.3.2 研究框架18-19
  • 1.3.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19-21
  • 2 流通业协同发展理论基础21-27
  • 2.1 区域协同发展相关理论基础21-24
  • 2.1.1 系统论21-22
  • 2.1.2 协同学22-23
  • 2.1.3 区域经济理论23-24
  • 2.2 流通业相关理论24-27
  • 2.2.1 流通和流通理论24-25
  • 2.2.2 流通产业25
  • 2.2.3 现代流通产业体系25-27
  • 3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理论界定27-32
  • 3.1 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现状分析27-29
  • 3.1.1 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现状27-28
  • 3.1.2 京津冀流通业发展现状28-29
  • 3.2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理论界定29-32
  • 3.2.1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理论含义29-30
  • 3.2.2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内容30-32
  • 4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实证分析32-44
  • 4.1 复合系统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建立32-35
  • 4.1.1 复合系统系统模型32-33
  • 4.1.2 指标体系的选取33-35
  • 4.2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复合系统实证分析35-39
  • 4.2.1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度测定35-38
  • 4.2.2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复合系统实证分析38-39
  • 4.3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问题原因探析模型与分析39-44
  • 4.3.1 Panel Data模型的建立39-40
  • 4.3.2 实证分析方法与过程40-44
  • 5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分析、路径与对策44-52
  • 5.1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的原因分析44-47
  • 5.1.1 从子系统内部角度来看44-45
  • 5.1.2 从子系统之间的角度来看45-46
  • 5.1.3 从区域系统内外部角度来看46-47
  • 5.2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路径47-49
  • 5.2.1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的过程路径47-48
  • 5.2.2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的组织路径48-49
  • 5.2.3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的目标路径49
  • 5.3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建议49-52
  • 5.3.1 加强顶层协同设计与规划50
  • 5.3.2 注重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相协调50-51
  • 5.3.3 推进三地商贸流通的互联互通51
  • 5.3.4 破除区域内部流通壁垒等制度障碍51-52
  • 6 结论52-54
  • 6.1 基本结论52
  • 6.2 主要创新52
  • 6.3 不足与展望52-54
  • 参考文献54-56
  • 附录A56-59
  • 附录B59-62
  • 后记62-63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斌,谢章澍;台湾海峡两岸区域高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年11期

2 周亚明;;以产业协同发展提升湖南区域竞争力[J];企业家天地;2008年04期

3 徐志文;谢方;;基于统筹视角的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07期

4 冷梅,成达建,胡军;制度创新:粤港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视角[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朱斌,谢章澎;对闽台高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的探讨[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1年04期

6 吴焕新;;县域循环经济与产业协同发展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攀登;2008年03期

7 达捷;;四川产业协同发展分析[J];特区经济;2010年11期

8 郑重阳;;工业化发展阶段视角下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36期

9 郭永中;;试析《粤澳合作框架协议》[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10 綦良群;王成东;;产业协同发展组织模式研究——基于分形理论和孤立子思想[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水生;;京津廊都市区产业协同发展对策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张书堂;;京津冀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刘t,

本文编号:547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547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f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